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关于加强胶东海岸防护林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胶东海岸防护林建设的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7-08-18

 

沿海防护林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抵御风暴潮、盐雾、风沙等自然灾害,美化海岸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绿色屏障,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胶东海岸防护林现状

胶东半岛,狭义上主要包括烟台、威海和青岛,是山东半岛的主要组成部分,海岸线长2400km,约占山东总海岸线4/5,岸线分沙岸、泥岸、岩岸三种类型,以沙岸为主,集中分布在烟台、威海;莱州、乳山有部分泥岸,青岛主要是岩岸。胶东沿海防护林始建于20世纪506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特别是到90年代末,胶东沿海防护林有了长足发展,沙质海岸基本形成了以黑松、刺槐为主的防护林带,纯林面积在80%以上;泥质海岸以杨、榆等乡土树种为主,后栽植绒毛白蜡、国槐等;岩岸主要是刺槐、黑松,后栽植法桐等树种,防护林体系已初步形成,沿岸绿化长度达到适宜绿化长度的8588%,宽度均在200m以上,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干林带建设标准,沿海各地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在海岸上从事非林业生产建设现象比较普遍,使基干林带出现新的残次林或断带缺口。十一五以来,烟台、威海、青岛针对海防林树龄老化、结构简单、景观生态质量不高等问题,对防护林进行了造林更新,先后建成多个集防护、景观、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海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和滨海景观质量显著提高,但因缺乏综合调查,仍存在树种结构和规划设计不合理,生态稳定性差,景观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与现代宜居海滨城市的荣誉称号存在一定差距。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稳定性差,景观质量不高

烟台、威海、青岛防护林目前尚有100km基干林带需要进行堵口造林,约100km宽度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10万亩以上生长衰退、防护功能下降的海防林需要抚育改造,远远不能适应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侵占基干林带搞开发建设,使基干林带处于两难境地;另一方面,大部分海防林已进入成熟期或过熟期,受天气和病虫害等因素影响,枯死严重。如烟台幸福片区的海岸防护林,现有刺槐、黑松因林龄和人为因素影响,个别地段出现断带缺口,林相不整齐,林带透风率高,生态稳定性差,景观质量不高,急需要抚育改造。

2. 树种结构不合理,景观生态防护功能不高

防护林抚育改造仍存在树种结构不合理、景观建设和生态防护不能兼顾、景观生态功能不高的现象。如2012年开园的山东首家生态公园——威海林海公园,在建设中因过于保持原始风貌和防护,仍以黑松为主,结构简单,致使2013年因极端低温,加之树龄高、树势弱等原因,烂皮病大爆发,大量松针枯黄,严重影响美观;烟台开发区防护林改造,某些区域因重于打造休闲路网和活动场所,林带郁闭度较低,防护效果较弱,一旦发生大的风暴潮侵袭,必会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失。

3.规划设计不合理,制约景观生态防护林的建设质量

防护林改造工程,在岸段类型、林带宽度、植物配置等方面的设计,缺少统一调查规划,存在不合理现象。特别是城区海防林改造工程,始终没有处理好城市规划和海防林建设之间的问题,造成景观生态质量不高。如青岛新城区滨海景观带在规划设计上,有些区域存在造林密度过高,广场面积过大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还遮挡人们的观海视线,使景观生态效果较差。

4.资金严重不足,影响景观生态防护林建设成效

海岸防护林是生态建设工程,尽管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极大地制约着防护林建设质量。因资金问题,海防林在科技攻关、特别是防护林规划设计、耐盐碱且具有观赏优良品种筛选及相应配套造林技术方面,研究不够深入,仍存在一定问题,严重阻碍了景观生态防护林的建设进程。

三、关于打造功能完备的多树种、多层次、多景观的海岸防护林体系的建议

1.加大防护林造林更新进程,提高防护林生态稳定性和景观功能

防护林造林更新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干林带沙岸200米、泥岸100米、岩岸临海一面坡的建设标准,早日实现基干林带闭合。对海岸带无林地、基干林带宽度不够、断带缺口和生长衰退的残次林地,按照堵口加宽、完善提高的方针,推进海防林造林和更新进程,优化树种配置结构,提高林分植物多样性。城区海防林改造,以打造生态景观、休闲旅游型的防护林为主,如烟台幸福片区防护林改造,可在现有林带内增植适宜的景观树种,增补园林树种和园林景观,提高防护林生态美化功能;青岛老城区景观带建设,可在原有乔—草配置模式基础上,增加植物种类,对老龄化和衰老树种及时改造,以此提高其生态稳定性和景观质量。

2.严格树种的选择、科学造林,提高防护林建设质量

树种选择和科学造林是景观生态防护林建设的关键,直接影响海防林建设质量。应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增加耐盐碱瘠薄、抗风固沙且具有观赏性,并能体现胶东滨海特色的乔灌草花植物。沙质海岸选择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乔灌草花植物;泥质海岸因海潮内侵和土壤盐啧严重,配置耐盐乔灌植物;岩质海岸选择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乔灌草花植物。在此基础上,科学土壤改良,进一步提高防护林建设质量。如:烟台开发区防护林抚育改造工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首先对350万㎡的防护林进行了重新覆土,清除衰老、病死的刺槐,保留抗海风沙的黑松,增加防风固沙强、耐盐碱、耐旱耐寒常绿乔木、彩叶植物和时令花卉如雪松、龙柏、薰衣草、单叶蔓荆、碱蓬等近百种植物,将海防林打造成一个集景观防护、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海森林公园,使昔日生长在盐碱地50多年的防护林重新呈现在市民眼前。

3.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打造休闲舒适的人居环境

景观生态防护林规划设计,坚持生态景观优先的原则,兼顾社会经济效益。按照2008年山东省政府出台的《海岸带规划标准》,本着建设生态自然、疏密有度、错落有致、防护和景观合一的海防林目的进行规划。不同岸段类型、不同的林带宽度,景观植物规划设计不同,靠海一侧建设以海防为主、景观为辅,向陆一侧建设景观为主、海防为辅的景观带;由海向陆地依次构成郁闭型、疏透型、半透性林带;树种以“高大乔木—中小乔木—灌木—草本”四层配置模式为主,使层次丰富且富有观赏性。如青岛新城区滨海景观带建设,植物景观呈现多元化,将东方自然式园林和西方园林有机结合起来,采用高大乔木、中小乔木和冠、草植物合理搭配,高大乔木与海保持一定距离,前缘用中小乔木、灌木和草本,呈平立面造型。同时,林带内还增设园林小品等景观元素,增加各类配套旅游设施和活动空间,给游客呈现一个景观优美、休闲舒适的旅游环境。                         

4.提高海防林科技含量,打造多功能新型防护林体系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景观生态防护林建设的科技含量。园林绿化部门协作攻关,引进并选育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的优良品种,加大海防林配套造林技术研究,严格防护林建设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监管体系,将海防林打造成生态防护和景观相结合,绿化和美化相结合的多功能、多效益的新型沿海防护林体系。(九三学社山东省委


   
« 上一篇:关于做好城镇化进程中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 下一篇:关于推动土壤保护与治理产业化市场化的建议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3845886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