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参政动态 »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加快农用生产资料供给侧改革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加快农用生产资料供给侧改革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8-01-02

作为农业大省和农业强省,我省近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资源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成为了农业面源污染较重的灾区。加强农用生产资料供给侧改革,让农用生产资料的有效供给,服务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为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作出应有贡献,是推动化学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我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用生产资料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省立足于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六大工程,在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各种驱动因素有增无减,目前的治理效果不容乐观,特别是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等问题仍在不同地区普遍存在。如,部分设施农业产区当季亩施鸡粪高达20余吨,化学肥料超过1500公斤/公顷,而化肥利用率却仅为10%-50%,是作物实际需要量的5-6倍。过量化肥,尤其氮肥的应用导致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并间接引发土壤铬、铅、镉、铝等金属析出,加之部分地区工业对农用水的污染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现象日益突出。资料表明,全省26.7%-40%的典型农田镉、铅、汞等重金属污染达到中等或以上水平,东部地区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级别为强或很强的土壤面积占13.75%,部分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临界值,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同时,有少数企业工业废水、废弃物以直接或隐蔽方式排入农业产区或埋入地下,则危害程度和时间更大、更长。东部水岸带重金属总体污染水平也达到轻度以上,存在生态风险。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环境与农资供给密切相关。经过 60多年的发展,农资行业已经从严重短缺发展成为产能过剩,并且产品低端、库存高企、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时有发生、从业人员市场准入门槛太低、市场秩序混乱和无序竞争、市场监察监管在一定程度上缺位等现象突出。由于农药、化肥等农资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较差,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滥用、过量施用等均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也是造成农产品质量不安全的主要根源。

因此,我省农业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应与农资供给侧改革关联进行。针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恢复难度较大,农资供给改革复杂,监管难度大等实际问题,从政策法规、制度建设、经济手段、技术进步等方面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资供给的监管和治理。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我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构建,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法规制度,加强执法落实和监督,为我省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针对我省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修复法规制度不完善,在治理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无法可依或法律不明确等问题,建议加快地方性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严格的土壤污染管制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不断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法规,确保农业生态补偿行为有法可依。着力加强农业生态补偿的执法监督,保障补偿或受偿主体的合法权益。地方设置农业生态补偿综合管理机构,探讨建立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联席办公机制,合力促进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可持续化,并加强对污染主体的惩治措施。

(二)加强对我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监管、监察力度,完善相关检测和质量标准,努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和沃土工程,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健康。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和偶然性,空间变异较大,因此结合国家层面的土壤调查,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整合部门职能和资源技术等,构建符合我省特点的土壤动态监测体系,及时建立土壤动态监管机制和及时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强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在确保农业生产环境企稳趋好的情况下,加快已污染土壤的修复进程。同时,应注意加强农业土壤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提升全民农业生态环保意识。

(三)加快化肥、农药等农资供给侧改革,创新各类生产要素监管方法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助推我省安全高效农业发展。加大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力度和突出实效性,不断完善农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适度提高农资经销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对扰乱农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惩治措施。各地可因地制宜,构建农资质量第三方检测机制。在强化职能部门监管的同时,加大使用者参与力度,逐步实现问题农资田间地头应检尽检和免费检测。建立问题农资生产纠纷政府救助制度,最大程度减少农民损失和对环境的损害。建立假劣农资黑名单,加大惩治措施。职能部门及时发布合格农资信息,指导合格产品销售和生产,杜绝假劣产品。

(四)下大力气淘汰过剩产能,创新农资生产和供应模式,积极推行农资减量控害,有效平衡农资的供给和需求。首先,要坚持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淘汰低端、小而散、落后产能,关停“僵尸”企业,积极扶持具有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骨干企业,创新农资产品研发和生产模式,有效降低成本,满足生产需求。其次,加快创新农资服务的新模式,使农资企业成为农资减量控害和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角。第三,积极开发、推广环境友好农资产品,提倡发展精准农业和循环农业。应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措施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秸秆还田、有益生物菌等环保农业技术,扎实推进沃土工程,逐步改变不合理的用肥、用药方式。第四,积极构建和发展农资电商平台,并强化监管措施。

(五)不断加强科技推广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扶持并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对农资经销人员的培训、指导和考核准入机制,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诚信水平和知法守法素质。采取科技进村、专家夜校、科技小院以及现代农业园区示范等多种方式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普及,努力提升农民素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九三学社山东省委)


   
« 上一篇:九三学社龙口市支社围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开展调研
» 下一篇:九三学社山东省委5篇调研报告得到社中央奖励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2174517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