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天地 » 九三文苑 » 读《吴泽浩孟宪杰诗书画集》记
   
读《吴泽浩孟宪杰诗书画集》记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09-07-22

 

    我喜欢吴泽浩先生的绘画作品。因为他的画有个性,从不咀嚼他人嚼过的馍;有时代感,精心表达时代神韵;有民族性,尽心弘扬民族风骨。

 

当今画苑,集此三要素于一体者,实属不易。吴泽浩在这方面可谓别开生面。

 

前不久,吴先生对我说,他要与孟宪杰先生合作出版一本诗书画作品集和举办一个“诗书画展”。吴先生快人快语,令人心驰神往。

 

作为文化人,我格外欣赏诗书画作。诗情画意,形神交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而诗画合一,更具美的情趣和韵味,为众多读者所喜爱。

 

在书法名家魏启后先生题签的《吴泽浩孟宪杰诗书画集》中,收入了二位作者数量可观的画品、诗品、书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统而观之,画作视角新颖而独到,格调优雅而浪漫,显露出作者非凡的气度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诗作则想象丰富,情思飞扬,句句闪烁出独具魅力的光彩。诗与画的配合,可谓水乳交融,统一而和谐,给人以优美、形象、生动的感受。

 

在这个集子中,吴先生的《古道漫漫驼铃声》,以先声夺人之势,令世人耳目一新。吴泽浩画驼铃堪称一绝,既有气韵,又有骨法,水墨变幻,进入化境。他画的这幅在戈壁荒野里顶风冒雪,在逆风中行进的驼群,气势恢宏,笔墨精粹,造型生动。看得出,吴先生画骆驼,既画出了骆驼鲜活的生命韵律,又画出了这群骆驼不畏寒暑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自我牺牲精神,同时也画出了他自己的个性,他的真切地感受和感情。实际上,他画的骆驼就是他的自我写照,“他”就是骆驼!《古道漫漫驼铃声》可谓一幅难得的诗情画意,珠联璧合之作。请看孟宪杰先生在画左侧的题诗(行书):

 

碧草茵茵雨濛濛

 

高山流水任纵横。

 

天公挥洒出长卷,

 

再看神刀鬼斧功。

 

胡杨千载永不倒,

 

古道漫漫驼铃声。

 

忽见云开残阳出,

 

千峰万仞乃从容。

 

孟宪杰先生1945年出生于山东章丘旧军,父母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家境清贫,好不容易供他上到初中毕业,却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只得回乡务农。他自述:自幼喜好诗文,学之“三余”,每每爱不释手,古诗名句,则照句朗吟,并涂抹于家之四壁,兴之所致,仰天成诵,似醉如痴……;从政之余,乃以诗书自遗。近岁,以兄辈、诸友为师,书宗二王、怀素及宋四家,书风追求自然洒脱、雄强俊美,诗崇王摩洁、陶潜,爱其恬淡自然。又喜近人聂绀弩句,羡其平实、深刻、诙谐,自成风骚……

 

谈完孟先生的这段自述,我们约略可知他的家世、学历、个性、爱好、艺品、人品,他在务农、从政之余醉心于诗书,他学诗、学书,既没有进科班,又无名师指点,完全靠的是自学,自学成才。更令我惊讶的是,他在这本诗书画集中的五十余首旧题诗,写得如此有趣、有味、洒脱,又合音律,实属难得。孟先生喜好书法,虽为业余爱好,但“入门正道,勤于笔耕,技法巧熟,作品飘逸潇洒,已初现书家风范。”(杨炳云语)我觉得,更为难得的是,他把自己的诗意,对诗的感悟、情趣,融会贯通于他的书法创作之中,使其洋溢着浓厚的诗情诗意,洋溢着朴实的哲理,从而达到了书风与诗意和谐融合的艺术境界。

 

人到了花甲之年,常常会回忆童年时代的往事趣闻,而且对陈年往事的印记更真切清晰。是的,人的童年是美好的,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生活里没有争斗,没有仇恨,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尔虞我诈;有的是纯真的友情,有的是生活中的关爱,有的是天真的幻想。 孟宪杰 先生是位有感而发的诗人书家,当他读了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千古名句,道出了他此时此地的心情,于是在感叹之余就写出了下面的感想(行书):

 

半生禁锢今释然,

 

轻松自由又一天。

 

瑞雪纷飞踏故里,

 

笑对顽童忆当年。

 

应该说,是孟先生的思乡之情,勾起了吴先生的思乡忆童年之情思。于是,吴先生才画了这幅《笑对顽童忆当年》,它真实地道出了画家“童趣”的雅兴。真想不到,吴先生内心深处还潜藏着如此深厚的童心诗情。您看,几个少小无猜的童男童女在水中嬉戏,一个放牛郎悠悠然漫步河边,他们何等天真,何等烂漫,又何等自在,何等快乐!吴先生的这幅彩墨小品,构图虽不复杂,笔墨用的也不算太多,但却活生生地画出了一幅地地道道的江南水乡图景,是一幅十分切题,又妙趣横生之作,可见童年的印记留在画家头脑中是多么深刻。

 

吴泽浩先生1943年出生于岺南海滨文风鼎盛的汕头市,汕头人杰地灵,是中国南海最富庶之地,汕头历史上盛出名人,在近现代又盛出画家、作家、教授,名扬海内外的电影艺术大师蔡楚生、著名女作家冯铿、书画名家刘昌潮,及画坛大师刘海粟先生任教上海美专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为汕头人,而吴泽浩就是继书画名家刘昌潮,吴松龄之后,中国书画界的又一位杰出的汕头人士。

 

吴泽浩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岺南画派关山月、黎雄才、 杨之光 教授。1968年他来到山东济南从事美术创作,他爱画如痴,为了学习名家的作品,他从单位拿回第一份工资起,就与收藏名画结了缘。“那时买画倒不是为收藏,而是为学习。”他谈他的初衷。有时为买一幅名画,他竟用尽所有的积蓄和刚拿到的工资。他每每把购得的名画悬之素壁,闭门坐对,长时间的瞪目不语,以领略它的笔墨意境。一旦悟出了点滴心得,则绕床大叫,拊掌跳跃。苦心探索,使他的绘画艺术益臻精妙。吴泽浩不仅擅长人物、山水、墨竹画,花鸟、草虫、走兽也画得极有生趣。花鸟尤其秀丽出众,别具一格。随着艺术生涯的不断深化,他开始不满足既有的技法,而进一步重视写生和大胆创新。于是,在近几十个寒暑春秋,他背着沉重的画具闯荡荒野僻壤,踏遍水乡、绿洲、高原、山村、雪峰、林海,几乎游遍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他陶醉在灵魂与大自然的感应中,寻找着、发现着大自然的隐秘,于是,他移情山色,创作了不少反映自然风光的山水画。1976年他从春到秋历时半年多与著名老画 家陈维信 先生涉水画千山。他们又再度重走当年红军走过的路,栉风沐雨、风餐露宿三万余里进行写生,积累素材,绘制巨幅创作《长征路上》和《万水千山》历史画卷,用艺术语言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1987年,他们将历时10年五易其稿精心创作的百余幅组画《长征路上》和《万水千山》画卷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献礼,无偿地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维信、吴泽浩二位先生的义举和政治热情,反映出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

 

1997年长征胜利60周年时,吴泽浩有约请省内的著名画家徐金堤、李承志等七、八位名家,再走长征路。他们不辞劳瘁,殚精竭虑地画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大型组画捐赠给中央军委。由此使人们产生对吴泽浩、李承志等先生精神、人格的尊敬。

 

因此,到中年之后,吴泽浩的画笔更鲜明而有个性,构图也更新颖别致,脱然演化为自己飘逸秀劲的独特风貌。吴泽浩成名于泉城,亦扬名于泉城。他的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香港、台湾、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讲学,受到广泛欢迎。

 

在这本画集中,收入了吴先生多幅山水画作品,并有孟先生的诗作。其中的《夜半更深对愁眠》则是一幅别具风格、发人深思之作。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画家精妙的笔墨,精心构思的布局,也可以看出作者此时此刻复杂的心境。一颗大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月;相应之下,画中的几个似真非真的点景人物却成为画的看点。山水画的点景人物,往往是画眼,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画作的主题所在。请看孟先生的题诗(行书):

 

青山横遮月上弦,

 

夜半更深对愁眠。

 

天意不测亦可测,

 

来日华光照山川。

 

吴、 孟二位 先生如今都已年逾花甲,离开了领导岗位。他们从政、从文多年, 先生曾任章丘市市长、市委书记,济南市委统战部部长、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济南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先生曾任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济南市文联主席、九三学社济南市委主委、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常委副主席;现为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山东省人大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省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全国政协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山东十大画家之一。吴、 孟二位 先生不久前,曾同任济南市政协副主席,他们是统一战线的诤友,多年在一起参政议政,议国事、论大局、谈人生、笑世态、理家常……只要聚在一起,时间就会被抛弃,看不到降临的暮色,听不到窗外的噪声。这样的融洽、忘情,常常被闻知的友人羡慕。他们离开领导岗位后,仍不忘旧情,频有交往。吴与孟交谊笃厚,常在书艺、画艺上切磋交流,他们相互唱酬,留下了不少诗篇和画迹。摆在我面前的这本诗书画集,就是他们友谊的结晶,画风诗韵的默契配合,达到了图文并茂的艺术效果,颇有饱尝美味,满口清香,余味无穷之感。

 

   
« 上一篇:让世博精神扎根华夏大地
» 下一篇:祖国,我对您说......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3740481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