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光辉岁月 » 社史研究 » 一生的追求 半世纪的奉献
   
一生的追求 半世纪的奉献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7-08-15

    王祖农先生于1916年9月17日生于南京,在这六朝故都完成了从私塾、小学到中学的学业。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烽火遍燃的年代,他在中国的著名学府——浙江大学尊定了生物科学的深厚基础,也接受了“五·.四”运动思想的熏陶,形成了科学救国、复兴中华的爱国志向。迎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这位工作于中国蚕桑研究所的青年学者(时年29岁),历经严格的遴选而获得公派赴法留学。经过五年拼搏,王祖农先生不仅在世界著名的微生物学研究机构——巴斯德研究所获得赞誉和器重,并被推荐到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就职,还在紧张工作之余在巴黎大学通过答辩而获得博士学位。当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起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执著追求科学救国的中华学者,也使自己的爱国热情升华为政治上的理性选择。1948年秋(8月),“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协会旅法分会”正式诞生,王祖农先生积极参加筹备并首批成为这一中国共产党在法外围组织的成员。从此,这位在国际微生物学领域崭露头角的学者,开始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道路,也开始了在更高的人生与政治高度上的追求和奉献。

当五星红旗在世界东方升起之时,海外的爱国学者更是心潮澎湃、归心似箭,王祖农先生作为解放后第一批重返祖国的留法学者,于1950年6月到达北京。王先生曾回忆道:

“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刚一到法国,留学同学无不欢喜雀跃,急于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但是当时帝国主义妄图阻止祖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千方百计让留学生继续留下。先是软的,什么生活待遇、工作条件好等等,然后就用硬的逼你留下,英国不给过境签证(当时中法之间尚未开通直航)、法国轮船公司不给你售票。这一切都阻止不了游子的归心,我和另一位同学田方增(原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现已离休)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冲破了重重障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在国外早就料到,回国后生活不如国外,但我决不愿贪图享受,寄人篱下,我也料到国内工作条件差,但我坚信,只要努力,党是会帮助你创造条件的。”

经著名学者童第周、曾呈奎诸位先生的联络,王祖农先生于1959年到山东大学(青岛)工作。从山大植物系、生物学系、微生物学系到生命科学学院,从任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并先后兼任系主任、研究所长、科研处长、副校长到名誉院长,半个世纪以来,王先生在教学与学术领域、在系、院 、校各级领导岗位上,历经艰辛,为山东大学和我国的微生物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工作披坚执锐、奉献开拓,诚可谓成绩卓著、硕果累累。从1951年暑期我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微生物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已为我国培养出逾千名本科生、近百名(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从国家直属重点高校的第一个(目前是唯一的)微生物学系、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微生物学(发酵工作)实验室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建成,王祖农先生培养带动起一支有英才涌现的研究和教学队伍,承担着国家和山东省的数量可观的科研任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他的科研成果被广泛交流和刊发。

在科教领域中潜心耕耘的王祖农先生,始终以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急需为奋力开拓的方向,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使自身的追求与奉献融入时代的步伐。如在抗美援朝的历史风云中,王祖农先生记下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据本人回忆):“建国刚刚开始,当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以致力于建设民主、独立、富强的祖国之时,侵略成性的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并施用细菌战;青岛这个滨海城市,当时也受到威胁,我感到十分气愤,美帝国主义十分可耻。按照青岛市领导的意见,由我牵头、与医学院田浩泉、马宪成教授(后来均为九三学社成员)等人组成中心实验室,对美国使用的细菌武器材料进行检验分析,为领导采取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项工作,也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消除了自己恐美、崇美的思想,感到能以自身学识参与抗美援朝运动而无比自豪。同时,也从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的过程中,深切体验到共产党、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又如,当中国人民面临着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之时,王祖农先生是这样地确立自己的位置和行动的(据本人回顾):“面对着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意想不到的极端困难,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会战胜险阻,自己一定要振奋精神、做出贡献。于是,从自己微生物学的专长出发,带领山东大学有关方面的师生深入开展“人造肉”的研究和应用,并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展览会、培训班和开设工厂,大力进行普及推广。当中科院派来朱济凡所长进行视察时,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扬。随后,与朱所长一道向中共山东省委进行了汇报,由刘季平书记亲自接见并给予热情地表扬。我感到十分自慰和兴奋,这是尽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之心,为党分忧、为民出力了。”

当王祖农先生肩负起山东大学系级和校级的领导责任,并在山东省科协、山东省政协等社会活动领域担任领导职务之后,仍在微生物学的前沿大力开拓的王先生,则将自己关注的视野延伸到高等教育改革和科教兴国等全局性的问题上。远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王祖农先生就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身体力行地深入生产实际,努力倡导教育革命。王先生回忆:“在当时由徐建春同志任社长的山东省掖县西由公社,中央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科学院由生物地学学部主任过兴先率团到会,全国各大学均派出专家教授参加会议。在王众音部长代表中共山东省委讲话之后,我即以山东大学生物系主任、教授的身份发言,以自身经历和体会,批驳了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呼吁科教工作者向工农学习、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强调高等院校要进行教育革命,随后,即在校内努力推进技术革命和勤工俭学活动,并主持兴办了微生物制品工厂,生产以细菌肥料为主的多种产品。这一方向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并在全国高校勤工俭学大会上获得表彰,中共山东省委舒同书记亲临工厂视察并题写厂名“红旗手”。在1959年济南市举行的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上,我作为科技界的代表,由衷地向全省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向工人阶级学习、向工人阶级致敬的号召。”在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所开辟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王祖农先生有幸参加了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亲聆了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亲身感受到中国科学春天的来临,使他倍加振奋、竭力奉献。1980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常委会邀请专家学者讲课,王祖农先生讲授了第一课“微生物学与四个现代化”,看到白如冰、强晓初、李振、李子超等领导同志认真而虚心的神态,王先生深受感动和鼓舞,也深受自身责任的光荣和艰巨,这位年逾高龄的著名科学家,也就更加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各种活动空间,为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指示,为大力推进科学兴国战略的实施而努力建言献策。每次参加全国政协的全会,王先生总是精心收集素材,认真准备发言和提案。多年来,王祖农先生一方面作为九三学社山东省的主要领导人有效发挥党派的群体优势、提出了一些列为中共山东省委所重视和采纳的建议,更满怀深情地为有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亲自筹思和呼吁。如在山东省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年届八旬的王祖农副主席在大会上登台发言,就“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全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而建言献计、坦陈己见,政协委员们看到了李春亭省长在频频点头,细细记录。1998年末,王祖农老先生仍不辞劳累地认真构思,从加速发展山东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问题出发,书写了自己的若干建议,为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科研成果,以及宣传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微生物科学取得的巨大进展。王祖农先生在山东大学成功地接待了诸多国家的科学访问团体和学者,并与1979年和1980年率团出访法国和意大利等,在国际文化科技交流活动中出色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王祖农先生以自己精深的学业和成就,先后被选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顾问,全国普通微生物学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务。近半世纪的风雨历程,使王祖农先生深切感受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爱国初衷才能汇入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才能在满目疮夷的故土上建立起独立、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只有紧密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地投身到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去,才能顺应时代潮流而使自己的劳动和心血转化为更有意义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早在1953年,经著名学者陆侃如和张玺先生介绍,王祖农先生参加九三学社(九三学社中央直属青岛支社成立于1952年)。这些老一代优秀的科教工作者,热望在中国共产党所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实践九三学社“民主与科学”的宗旨,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自身的才智。历经“三大运动(抗美援朝、土改、镇反)”;、“三反和五反”、“反右派斗争”与“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和考验与磨练,这些老一辈的九三学社成员,在起伏跌宕历史环境中,为发展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难得可贵的贡献,也为山东省九三学社的发展创立了重要而稳固的组织基础和思想政治基础。王祖农先生作为上世纪50年代直至70年代九三学社基层组织负责人之一(青岛支社的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济南支社的副主委),坚定地相信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依靠党的教育和帮助,与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与广大成员息息相通、休戚与共,将九三学社社员和更多的党外知识分子凝聚团结在党的周围。同时,王先生在微生物学领域中卓有成效的开拓,在山东大学系主任、科研处长、工会主席和副校长等领导岗位上所赢得的信任和尊重,更对广大成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老一代的九三学社社员谈及,民主党派领导人本身作为和品格风范的无形力量,往往比语言更能产生强烈而有效的作用。

粉碎 “四人帮”后,党中央一系列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在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中国历史新时期中,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工作也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新阶段。1979年10月11日至20日,九三学社召开了中断21年的第三次全国社员代表大会,产生了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王祖农先生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关心和支持下,1984年4月诞生了九三学社山东省(第一届)委员会,王祖农先生当选为副主任委员;随即,在1987年12月当选为主任委员。从此,王祖农先生肩负起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第一届和第二届)主任委员的重任。同时,连任省政协第三届至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并于1988年1月开始被选为省政协副主席;也从同年开始任全国政协(教育界)委员。饱经历史沧桑的王祖农先生,深谙九三学社的历史道路、优良传统和时代重任,深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的政治真谛,深知坚定自觉地接受和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性意义,这是王祖农主委在任十年期间牢牢把握的方向和要旨。

1998年夏,已经是九三学社山东省名誉主委的王祖农先生,与社省委和社青岛市委的几位负责人一起,在青岛八大关宾馆看望了九三学社中央吴阶平主席。在与吴阶平主席长时间的交谈中,讲述了自己在中共中央党校研讨班上关于“民主党派的历史道路和优良传统”的发言内容,谈及对历史道路的“四点体验”、对优良传统的“三点概括”,特别是在民主党派跨世纪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中深入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话的特殊重要意义并提出四项要求,王老在事后语重心长地嘱咐有关同志:要把吴阶平主席的发言稿找来,让大家好好学习啊!(吴阶平主席的发言,以后作为“九三学社简史”的代序正式印发全社。)1998年秋,王祖农主委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参加学习邓小平理论研讨班,学习后他将国防大学出版的厚厚三本《邓小平思想研究》送给社省委一位专职负责人并深情地说:“送给你吧,好好学习啊!我还发了一套。”思想政治上的关爱溢于言表。王祖农主委对于自己代表九三学社山东省委的重要讲话稿、对于社省委的重要文件,一向都是手执放大镜细细审阅,并用工整细密的小字写上修改意见,社省委机关的工作人员戏言:“王老审改博士生论文大概也是这样认真吧!”是的,王祖农先生治学严谨,对学科建设、人才建设高度认真负责;王祖农主委对九三学社的社会影响更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谦虚谨慎、一丝不苟,对党负责、对社组织负责。

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历来爱重人才,为学术梯队的建设呕心沥血;高素质的民主党派领导人亦是求贤若渴,极为关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这种感人的特点,在王祖农主委身上具有和谐的体现。1995年春,王祖农主委在省政协的活动中发现了山东大学一位获得某国理学博士的政协常委,即派专人到中共山大党委进行了解、与统战部门联络、进行登门拜访。老主委又亲自通过电话、面谈等形式进行动员,经过长达数月的多方面配合工作,这位优秀的代表性人物终于加入了九三学社;日后,在社省委换届时进入了领导班子,并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几十年来,王祖农先生这样的老一代领导人,为建设一支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的高素质队伍、为更广泛地将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联系和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这样深入细致的工作实例是不胜枚举的。1998年初,已经任名誉主委的王祖农先生,又将自己的一位毕业留校的博士生推荐给社省委机关,这位党委满意、群众赞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年方34岁,入社后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王祖农主委的主持和直接关心之下,在九三学社山东省第一、二届委员会期间,严格按照各民主党派中央共同确定的原则和方针,共发展新成员2733人,目前全省社员3171人。其中,高、中级职称者占98.6%,具有博士学位和正教授职称者达922人。通过1998年春的换届工作,山东省九三学社成员中,计有9人为全国人大代表、1人为全国政协委员,有15人为省人大代表(常委3人)、45人为省政协委员(常委9人),市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212人(副主任或副主席共7人)。在政府部门等担任实职者,计有副省长1人,正厅长(厅长、大学校长等)3人、副市长2人;这充分证明了队伍建设的成果。相应的,在各级中共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全省17个地市均建立起九三学社组织,其中含地级市委会10个。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活动更充满勃勃生机,并日渐规范化和制度化。在王祖农主委的领导下,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带领全省社员,紧密依靠中共山东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深入调查研究、提高参政水平,参政党的整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采取多种形式为各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科技服务。以王祖农主委为首的社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在各种重要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活动中严肃认真地代表社省委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充分发挥全省社员队伍的整体作用,在建设海上山东、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推进科技兴省、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建议,获得中共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纳。王祖农主委在亲自主持、部署、定向与把关的基础上,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进行考察和调研,为有效探索参政议政和科技服务的新途径,发挥着表率和带头的作用。当年届八旬的王祖农主委(兼省政协副主席),跋涉于沂蒙山区、鲁西平原和京九沿线(山东段),当随行人员进行劝阻或搀扶时,王老总是微笑着说:“很好!没关系!”从未漏过一项重要活动。大约许许多多的人士还不了解这位体态轻健、满面红光的老人,曾经患有过弥漫性脑血栓和心梗等老年性疾病!

行行重行行,这位从“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烽火中成长,在西方列强国土上的冷蔑与欺凌中奋起的中华爱国学子,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漫长历史道路上,历经坎坎坷坷和风风雨雨而总是胸中深蕴着中国共产党所赋予的阳光与温暖,不断向着更高的人生目标去追求、向着更广的社会领域去奉献。这位神态平易和善、衣着朴素无华的老人,这位一生安于俭朴、乐于研究的学者,不仅不外露中国微生物学界卓越开拓者和山东省九三学社老一辈旗帜人物的神采,更不愿表述自己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五十年中令人赞服的业绩与艰辛。寓不平凡于平凡之中,含睿智于朴拙之内,王祖农先生实为深知者所敬佩!(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前副主委  张咸成)

   
« 上一篇:我的父亲苗鹤庚
» 下一篇:九三学社济南分社主委徐眉生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2176895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