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大会发言(五)】推动大科学装置群建设 提升我省科技创新水平

发布日期:2018-02-11   点击数:5701


刘梦海.jpg

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副主委、九三学社济南市委主委、济南市政协副主席刘梦海代表九三学社山东省委作大会口头发言


 

国家大科学装置是国家规划建设实施、地方参与的重要科学基础设施。有别于地方层面一般的研究专项项目,它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前沿,为实现国家顶级科学技术目标而建,是现代科学技术诸多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是国之重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科学装置学科覆盖面越来越广,多个设施的性能指标在国际同类设施中已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各省市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北京大力推进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规划到2030年成为世界知名科学城,已开建全球首个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世界规模最大的材料研究平台也将于今年竣工。上海集中力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打造世界上水平最先进、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光子领域大科学设施群。安徽2017年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北京、上海齐头并进,成为我国三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

我省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还相对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拥有数量少。截至2017年8月,我国建成运营或在建的大科学装置共50个,其中北京17个、上海9个、广东5个,合肥、武汉、西安分别3个,而我省只有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1个,没有其他在建项目。二是缺少统一规划。国家大科学装置客观上需要省级装置建设作支撑,形成研究目标多样化的装置群。我省在这方面缺少统筹设计、科学规划,没有深入研究相关支撑项目,更没有形成体系。如不尽快谋划,将在后续科技创新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三是科研项目相对分散。大科学装置的聚集,需要整合科技资源,形成区域性科技研究领域优势。目前,我省各地虽然设置了不同类型的科研专项资金,鼓励原创性、公益性研究项目,但这种发展模式仅注重关键应用技术研发的个别点或个别专业,对区域性科技问题缺少应对方案,且后续跟进研究基本缺失,往往随着项目的完成验收而终结,不利于促进大科学装置聚集形成。

一个地方的科技竞争力相当程度上是通过科研力量集中、科研任务集中、政府投资集中的大型科研机构体现的,能够取得大量科技成果的研究机构都拥有先进的大科学装置。为此,建议:

    一、积极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落户山东。把建设大型科研基地作为科技振兴的重要举措,汇聚前沿探索的科研利器,打造我省科学技术研究的“航空母舰”。组织科研力量,对我省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应用科学技术集中攻关,积极争取E级超级计算机、大洋钻探船、海上试验场等国家大科学装置落户我省,建成世界级的基础研究平台和科技创新高地,从源头推动前沿领域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科技实力提升,带动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设立省级大科学装置群。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做好顶层设计,配合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逐步建设形成省级大科学装置群,作为国家大科学装置的重要补充。比如,发挥我省海洋科研优势,加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按照长期性和系统性原则,建立并不断完善海洋立体监测网络,积累长期有效的海洋环境监测资料,对致灾因子进行正确甄别,对养殖灾害进行预警或采取有效措施,为建设“海上粮仓”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并对全国海洋监测网络建设起到引领作用。

三、建立持久的科技投入、共享和管理体系。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通过更集中的投入和更好地利用科研资金,加快大科学装置群建设步伐。整合大科学装置群相关资源,建立科学先进的共享和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让更多科技人员能够利用装置开展研究,实现装置利用效益最大化。

四、构建科技人才高地。发挥聚集引领作用,形成围绕大科学装置进行研究的科研团队,培养一批精干的技术运维队伍,吸引全国更多高端科技人员和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山东,全面提升我省产业创新能力,助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