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社员参加社中央青工委第四期培训班

发布日期:2018-05-18   点击数:5154

5月13日至15日,九三学社中央青工委第四期培训班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出席培训班结业式并讲话,他强调,广大九三学社青年社员要胸怀远大理想,牢记历史使命,在新时代谱写九三青年华彩乐章。

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出席培训班并做开班讲话,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作辅导报告,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黄润秋出席结业式。

15日下午,武维华亲切看望参训学员,参加培训班“脚踏实地——青工委工作经验分享”和“展望未来——‘我的活动最精彩’路演决赛”活动环节,听取青工委新闻宣传工作成效、《青年工作发展与对策研究》课题开展情况、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四川省委青年工作先进经验的汇报;担任评委观看学员们设计的4项青年活动方案路演,并进行点评互动,为路演一等奖获得者颁发了证书。

武维华在结业式上指出,九三学社中央青工委成立两年多来,在社中央领导下,通过举办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吸引越来越多青年社员主动参与,并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各级社组织对青年社员的培养力度和青年社员的凝聚力显著提升,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崭露头角,我社青年工作总体上出现良好势头。

武维华强调,青年工作是九三学社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如何发挥青年作用是推动九三学社自身建设和履行参政党职责的重要工作方向,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工作重心之一。九三学社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关怀青年成长和发展,始终把青年作为九三学社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尊重九三青年勇于创新、富有梦想的特质,努力为九三青年的成长和施展才华搭建舞台,支持九三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人生理想。

武维华对全社青年工作提出5点要求:一是希望社中央和各级社青工组织对青年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要将青年工作作为永恒的工作内容,时刻记挂、经常谋划、不断推动。青年社员不能仅靠一时半会儿的热情,要通过坚持和努力,久久为功,做成一些事情、取得一些成绩。

二是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青工委在探索青年工作机制、活动形式,构建青年组织网络,提升青年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深下功夫。青工委和青年社员要努力顺应时代潮流,有新作为、展现新面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要勇于担当使命,不断开拓创新。全社各级青工委和青年社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青工委的各项工作与履行参政党职责和自身建设紧密结合,不断开拓创新。各级组织要将青工委和青年工作真正当成社务工作的左膀右臂,让青年社员充分融入社的各项工作中并成为强劲动能和力量,成为组织建设的重要后备人才队伍。

四是青年社员要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希望青年社员从自己做起,“明辨、慎思、笃行”,传承九三先贤的优良传统,谦虚谨慎,求真务实,坚定理想与信念,体现九三青年的良好风范,共同将九三学社建设成为面貌一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五是青年社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能力、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学习永无止境,自身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才能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担负起历史使命,完成好各项工作。

武维华最后希望广大青年社员永葆赤子之心,胸怀远大理想,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顺应时代潮流,牢牢把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这一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勇做走在新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弘扬传统,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大有作为,为九三学社的光荣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邵鸿在开班式上对青工委和青年社员提出4点要求:一是坚定政治立场,不忘合作初心。做好九三学社青年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要带领广大青年社员在政治上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全面谋划青年工作。新一届青工委领导班子要认真研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按照社十一大要求,科学全面地对青年工作进行设计和推进,提升青年工作整体水平。三是发挥组织作用,引领和服务青年社员。一方面要发动青年社员积极投身青年工作;另一方面要认真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激发青年社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更加踏实工作,谱写“双岗建功”新篇章。广大青年社员要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贡献力量;也要积极参与社务工作,切实担负起参政党成员的职责和使命;还要推进社务工作和本职工作的融合发展,主动把本职工作放在社务工作中考虑、统筹、规划,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此次培训恰逢九三学社中央青工委换届,开班式上,邵鸿宣读了九三学社中央第二届青工委主任、副主任名单,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卢柯任主任,杨玲等8名同志任副主任,我省青工委副主任马晓丽任社中央第二届青工委副主任。我省付修琍、韩毅、张钦鸿、于加华和孙澍参加了此次培训。  (孙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