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同心同德 同心同向 同心同行 » 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干部要敢于担当
   
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干部要敢于担当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2-10-2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今年5月初作出重要批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大措施,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要切实抓紧抓好。[i] 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始终把团结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方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优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发展,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往更加频繁和深入。同时,国际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在政党、民族、宗教等多个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当前,国内正处于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也对我国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这种空前的变革既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使许多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实践证明,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尤其是党外代表人士干部往往在风浪考验的关键时刻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外代表人士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适应大变革、大发展的要求,政治坚定、素质优良,要勇于承担光荣的使命与责任,敢于担当、能够担当,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一、党外代表人士干部的内涵和范围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内涵和范围都做了明确:党外代表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做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主要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协及政府工作部门、政协、司法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县处级(或相当于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商联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党外人士,在有关社会团体担任一定职务并发挥较大作用的党外人士。[ii]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良好,在本领域本专业造诣较深、实际突出或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热爱民主党派工作,在民主党派成员和社会上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影响力,能够发挥团结引领作用。[iii]

 

无党派代表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本领域、本专业和本职工作中造诣较深、成绩较大、贡献较多;社会责任感强,公众形象好,广大无党派人士普遍认可。[iv]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也对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代表人士、台胞代表人士、海外侨胞代表人士等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党外代表人士干部就是党外代表人士中在各级人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政协、司法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的党外干部,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商联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党外人士,在有关社会团体担任一定职务并发挥较大作用的党外代表人士。概括地说,就是党外代表人士中的国家干部。

 

二、党外代表人士干部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和独特优势,就是党与党外人士长期合作,各界代表人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随着党外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新一代成员已成为多党合作事业的主体,这既为多党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从思想状况看,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同时思想观念比较活跃;从价值取向看,利益诉求复杂多样,而且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从能力水平看,参政议政愿望强烈,同时实际能力有待提高;从代表性看,在专业领域的威信较高,同时社会影响相对不足;从成长道路看,个人能够积极努力,同时组织培养更为重要。[v]

 

党外代表人士干部做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培养起来的国家干部,与一般党外代表人士相比,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新时期新阶段,使得党外人士与过去相比,范围在不断扩大,数量在成倍增长,涉及的社会层面也越来越广,其思想意识、政治理念、竞争意识更强。随着新一代党外人士的大批成长,在一些领域产生了一批旗帜性的党外代表人士,具有较为广泛的个人知名度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党外代表人士,特别是党外代表人士干部,多是各自联系领域和团体的杰出代表,因此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党外代表人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特定概念,一般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界、宗教界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的社会阶层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中具有较大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具体而言,主要是指已在或拟在县和县以上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以及参事室、文史馆等方面安排的党外人士,已担任或拟担任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宗教团体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党外代表人士干部与一般党外人士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有鲜明的代表性,是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说就是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认同。集中表现在:能够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本领域本专业造诣很深,成就突出,贡献较大;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在关键时候能够站得出来起作用。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这三性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党外代表人士干部的代表性。

 

(二)具有很强的政治素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民主气氛空前浓厚,党外代表人士干部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新事物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工作热情高涨;更具有盼望国富民强的社会责任感,更保持着对新事物孜孜不倦的探索追求。尤其重要的是,党外代表人士干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事,进一步加深了对统一战线和合作共事优良传统的理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科学判断形势,明辨大是大非,把握正确方向,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政治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干部具有很强的政治自觉性和政治坚定性,始终不渝的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

 

(三)具有很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党外代表人士干部历来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关注者和直接奉献者,参政议政特点明显:一是广泛的代表性。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是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和广大群众的代表人士,能够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的看法、愿望和要求。二是人才的聚集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等代表人士干部,囊括了各行各业的精英、能人和贤士,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能够提出切实、深刻的意见建议。三是位置的超脱性。党外代表人士干部,站在党外、局外的位置看问题,更容易超脱各种局限,得到更全面的认识。

 

党外代表人士干部基本上是各个单位、各个领域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许多人在工作岗位上作出过较为突出的业绩,获得过国家、省、市的各种表彰和奖励,多在某些领域、某些地域和某些团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参政议政能力很强。他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着眼于推进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考察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努力谋长远之道,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切实做到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有力推动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党外代表人士干部要敢于担当

 

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公认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也是加强党外代人士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vi]政治坚定的具体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业绩突出的具体要求是:在本领域本行业造诣较深、贡献较大。群众认同的具体要求是: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能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除以上三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党外代表人士干部要敢干担当。

 

新民主革命时期。党外代表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勇敢担负起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使命,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长期、曲折、艰难的斗争,并逐渐融入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洪流中,成为了党领导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党外代表人士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始终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形势,党外代表人士不仅直接参与了改革和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事,已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为己任。

 

目前,我国正处于变革和转型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风险、考验和挑战,担当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境界。尤其是,在一定领导岗位上的党外代表人士干部,面对复杂的矛盾要敢于和善于去解决;面对决策的风险,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大是大非的考验,要立场坚定;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挑战,不回避、不推诿,有完成任务的勇气、能力和素质,这就是担当。敢于并善于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党外代表人士干部和党内干部一样,就象温总理说的,要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

 

四、党外代表人士干部要能够担当

 

面对复杂的国内国外形势,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党外代表人士干部必须具有能够担当的能力。

 

(一)坚定信念,提高素养,进一步增强政治把握能力

 

 科学判断形势和准确把握方向,政治把握能力就是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判断、分析形势和问题的能力。当今世界,来自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突发事件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日益增多。从国际环境和形势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从国内形势看,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正在进一步显露出来。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做到清醒判断,在政治的大风大浪中站稳立场;正确把握,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在事关政治方向以及根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是非分明,保持清醒的头脑。
   
政治把握能力包括正确的政治理念、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国的政治制度,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明确前进方向,经受住任何风浪考验。要有政治敏感性,遇事要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考虑和处理问题,思维有超前性和预见性,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明辨大是大非,不人云亦云,学会善于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意分清一些基本界限,特别是在重大事件考验面前,必须旗帜鲜明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进一步提高组织领导能力

 

组织领导能力就是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不仅仅是领导权力。权力是一种组织形式,而能力则是无形的,是心理上影响别人的能力,是领导者自我修养而形成的内在品质,是领导力量的持续保证。要注重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加强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品格魅力等诸方面的修养。诚信是领导者影响力的根本。沟通是有效解决问题途径。要学会沟通,学会处事。果断地做出决策,融洽地营造气氛,扎实地执行能力,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

 

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干部,更为重要的是,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因为,领导更意味着责任。尤其是,党外代表人士领导干部,更要“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有些人对党外干部有看法,认为经验不足,历练不够。有的党外干部自己也自信心不足。党外干部要想真正担付起自己的领导责任,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要加强学习,从书本中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思想与观念,增长知识、开拓眼界。要向他人学习,敢于借鉴别人的好思想、好作风、好方法,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要注重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积累、提高,坚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持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力足了,自信心自然就有了,工作中也就敢于负责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也是一种领导能力,还是一种品质,一种境界,也应该是党外代表人士干部的一种追求。

 

(三)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进一步提高综合协调能力

 

综合协调能力,就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方法或手段,使各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保持上下左右步调一致,团结协作,互相配合,从而提高整体效能的本领。综合协调的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做好工作,因此,综合协调的主要原则是: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统筹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求同存异,维护团结。要树立立党为公,宽容谦让,顾全大局的风尚。在创造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方面作出贡献。要善于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引导大家既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又互相支持,互相补台。以大局为重,发挥各自优势,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以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做好各项工作,促进事业发展。

 

(四)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进一步增强合作共事能力

 

广大党外代表人士干部长期活跃于人大、政府及政府部门、政协,司法等多个部门和多个领域,只有进一步树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能干事,党外代表人士干部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兢兢业业,勇于担当责任。会干事,要掌握工作的方式方法,不管做什么工作,要不断学习,探索更为有效的途径,解决工作中难题。干成事,党外代表人士多是某领域的专家学者,业务水平都很高,要进一步学习与人协作,善于合作共事。尤其是党外干部,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关键是要找准定位。要协调好与党内干部的关系,做到坚持职权到位而不越权;坚持揽事而不揽权;坚持尊重而不奉承;坚持服从而不盲从;与人为善团结协作。

 

(五)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进一步增强调查研究能力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党外代表人士干部要大力增强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本领,做好服务群众的大文章。要多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当好参谋,根据群众的各自特点和不同情况,找准发展捷径,谋求发展路子;要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自身优势,力争在服务经济、改善民生、招商引资和开放合作等领域有所作为,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要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工作,选好题目,认真搞好调研、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要提高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洞察能力。调查要做较长时间的前期准备。要吃透国情民意,了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将某些局部地区的问题放到全国、全球的背景下去思考。要言之有据,论之成理,判断有度,理性客观。党外代表人士干部要培养责任意识,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一步增强调查研究的能力。

 

    (六)选准课题,准确把握,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参政议政是党外代表人士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必须加强参政议政工作方式、方法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要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细化参政议政怎样做的问题。在参政议政工作中,一定要遵循选准课题、深入调研、论据充分、建议可行的总体要求。选准课题,就是找准切入点,以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大局,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好题目。深入调研,是基础性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知情才能出力。在调研时,要全面、客观、真实地掌握情况,力求做到选择对象要广、运用方式要活、了解情况要全。调研的目的和落脚点在于建议可行,即为执政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七)胸怀宽广,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责重山岳,德才兼备、身心俱健者方可胜任之”。党外代表人士干部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始终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始终做到慎始、慎独、慎微。不断丰富精神层面的需求,将读书学习视为生活态度、工作需要和精神追求,更要多下基层、体民生、察民情。要虚怀若谷,生活上、工作中,不斤斤计较,不钻死牛角,与人为善,和平共处,大气大度。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认识问题,并从中学会包容、求同存异。此外,党外代表人士干部还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丰富技能来提升自身业务工作的同时,也要能够分析形势、适应潮流、正视困难、调整思路、探寻方法,服务发展。要注意锻炼身体,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九三德州市委副主委  李和平)

 

   
« 上一篇:以“同心”思想做好新形势下工业园区基层统战工作研究
» 下一篇:无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5033601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