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我省黄河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1-19 点击数:35860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地理生态格局留下了丰厚的遗址、文物、古代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文艺、民间工艺、风俗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黄河文旅产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山东省文旅发展态势良好。2021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8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接待游客7.3亿人次。文旅部发布的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中,山东有16处文旅标志性景区景点入选,其中济南、泰安被列入黄河古都新城之旅线路。
一、黄河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有待完善。文化遗产管控责权及协调机制亟待完善,文化遗产涉及多种管理事项和多个管理单位,存在交叉重叠、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诸多问题,难以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配置。如,石油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油地双方责任不清、体制不顺、资金不足,导致文化资源严重闲置甚至逐步湮灭。
(二)文旅产业融合程度有待深化。黄河流域文旅产业链尚不完整,多数文旅产品开发设计缺乏与其他业态的融合,难以与其他产业交融渗透。山东黄河文化以齐鲁文化为内核,设计和生产等环节缺乏对地域文化资源特色的体现,景区景点仅融入历史遗迹,缺乏创意元素,导致游客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不强,融合度表面化、浅层次,游客驻留时间有限。
(三)文化品牌塑造力度有待提升。黄河品牌发展缺乏创新意识,营销模式与黄河流域地区匹配度较低。目前的营销主体多面向山东省内游客,对省外及海外游客吸引力不足,宣传模式上辨识度不高。文化品牌的理念识别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进一步地提炼和萃取,致使文化品牌形象过于模糊。文化品牌发展规划滞后,品牌配套服务标准未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政府对文旅产业的补贴多是对文化旅游项目的财政支持,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较少,难以留住和引进高层次文旅产业相关的人才,缺乏适应“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高新技术化人才。对黄河文化传承人才的保护、重视程度不够,文化传承人、专业管理人才和研究梯队后备不足。
二、相关建议
(一)着力优化文化生态系统。各地文旅部门要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脉络,系统梳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运河文化等地域特色资源。既要熟悉文化资源整体状况,又要对各类资源禀赋特征有精准把握。做好全省通盘谋划,鼓励各地大胆探索。构筑黄河旅游绿水青山生态廊道,统筹做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生态价值,做好黄河文化当代表达。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以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干线旅游交通设施、黄河大堤旅游公路建设、沿黄文旅产业带建设等为契机,不断破除地域、部门、行业之间的壁垒,扩展黄河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域空间和产业空间。
(二)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整合沿黄流域旅游资源,采取“多中心、多主题”的开发模式,打造沿黄九市文旅融合发展的黄河风景线。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教育路线,以堤坝遗址为主题的治黄历史路线,以鲁锦、草编等为主题的非遗路线,以大汶口文化、孔庙文化等主题的研学路线,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文化,以黄河森林公园、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文化等。整合沿黄九市文旅资源,纳入“好客山东”品牌推广体系。组织策划黄河文化体验季等活动,举办“河和之契:黄河流域、运河沿线非遗展示周”、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区发展高峰论、新时代黄河大合唱、黄河文化博览会、民歌情歌民俗展演等重大文化活动,打造引领时代精神的黄河文化高地。深入融合发展,叫响黄河文化研学品牌,培育研学基地,让文旅融合产品更加丰富。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提升沿黄美丽乡村品质,做好“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规划设计,构建乡村旅游特色板块。深入推动黄河沿线旅游景区和相关单位以“三权分置”为重点的体制改革。深化沿黄地区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创新旅游市场监管机制。
(三)塑造山东黄河文化品牌。文旅部门牵头,同各类文化企业充分结合山东黄河流域文化的自身特色和优势,培育和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形成区域品牌优势。在黄河流域建设的规划上因地制宜,形成独有风格。将黄河流域建筑、景观、公共设施等体现黄河流域特色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统一设计,培育黄河文化旅游齐鲁标识。坚持贴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深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黄河文化元素,将其融入旅游产品服务中、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产品,在民俗文化衍生品上绣制象征黄河的图腾、山水画等。加强黄河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提升科技对传统业态的改造力度和新型业态的支撑力度。依托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这一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在全省挖掘一批黄河流域重点项目,设立一批黄河非遗保护传承综合基地,创建“山东手造”领军品牌。重点打造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核心展示园等重点文旅项目,让业态更加丰富。深入挖掘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会同广电宣传部门和影视企业,创作影视作品、美术、动漫、脱口秀等更多新颖有趣的艺术作品。加强与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合作,借助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宣传山东黄河文化品牌,传承黄河文化,用群众喜欢的方式,共同讲好“黄河故事”。
(四)强化人才智力支撑体系。设立黄河文化人才专项资金,保障支持专业人才的培育引进。加大基础研究领域青年人才梯队扶持力度等方面,着力培养、引进、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文旅局和文旅集团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研究基地,采取联合培养人才、联合设计开发等手段,借助外部智力助推黄河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建设完善产学研服务平台,支持合作院校开设黄河文化和旅游产业相关课程,充分利用多方优势力量推动黄河流域文旅产业加速发展。采用“项目主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激发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新时代思维活跃的技术技能型非遗传承人才。引导民间技能人才成立大师工作室并落户校园,签订合同引进非遗工作室,聘请非遗传承人为导师,搭建课程开发、文化传承、项目调研、实践体验等高技能人才研修培养平台。(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