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的青岛“九三”伉俪
发布日期:2024-08-07 点击数:3885
又是一年七夕时,让我们来讲讲“九三”伉俪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在青岛加入九三学社的社员中,曾有这么几对“九三”伉俪,他们为“民主与科学”相互扶持,为志趣相携终老,为爱情相濡以沫。
陆侃如与冯沅君:伉俪相依 文坛佳话
50年代的陆侃如与冯沅君(左)夫妇
陆侃如(1903-1978),江苏太仓人。现代著名文学史专家、教育家、古典诗论家,一级教授。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3年3月在青岛加入九三学社,是青岛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
冯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戏曲史家、作家,一级教授。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6年4月在青岛加入九三学社。
冯沅君与陆侃如于1922年进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相近的专业、共同的爱好,使他们开始频繁接触。1929年1月,两人在上海结婚,从此合作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在文学研究领域同心协力著书立说。1947年夫妻二人来到青岛,成就了一段文坛的佳话。1951年冯沅君与游国恩(九三学社社员)等主编《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冯沅君与林庚先生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并荣获国家教委统编教材一等奖。1956年陆侃如、冯沅君合著的《中国诗史》(上中下) 出版;陆侃如等选注的《楚辞选》出版,修订重版冯沅君的《古剧说汇》;1957年陆侃如、冯沅君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修订本)的压缩本《中国古典文学简史》出版,并首次译成英、法、德、日、俄等多种文字对外发行。50年代的陆侃如、冯沅君等学者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为青岛留下了50年代的文化辉煌。
唐世凤与王敏:携手相伴 共拓海洋
50年代的唐世凤与王敏(左)夫妇
唐世凤(1903—1971) ,江西泰和人,著名海洋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海洋科学研究及海洋科学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53年2月在青岛加入九三学社,青岛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
王敏(1909—1980) ,浙江杭州人,生物学教授。1956年4月在青岛加入九三学社。
1935年1月,唐世凤在南京与王敏结婚,开始了相濡以沫、携手相伴的生活。在学术上,两人比翼双飞,唐世凤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期间,王敏也到此校留学,学习生物学和海洋学,从此夫妇二人走上了海洋科学研究之路。1952年夫妻二人来到青岛,1959年,唐世凤在山东海洋学院学报上发表著名的“八分算潮法”,首次将民间流传的潮水涨落估算方法,从潮汐运动规律角度总结成简单易记的6种计算方法,成为今天沿海经常出海的人“耳熟能详”的方法。唐世凤作为我国第一代海洋学家和海洋学教育的开拓者与实践家,为祖国的海洋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彬华与孙月浦:结缘开拓 海洋气象
50年代的王彬华与孙月浦(左)夫妇
王彬华(1914-2011),安徽寿县人,著名海洋气象学家、中国海洋气象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57年2月在青岛加入九三学社。
孙月浦(1916-1978),山东即墨人,海洋气象专家,山东大学气象专业历史上第一位女大学生。1957年2月在青岛加入九三学社。
王彬华与孙月浦夫妇,在国立山东大学期间就是同学,1946年夫妻二人重新回到青岛,在青岛气象台工作,1956年夫妻二人来到山东大学创建中国最早的海洋气象专业,共同开启了海洋气象研究之路。1983年,王彬华撰写完成的《海雾》一书,迄今为止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海雾的权威专著。孙月浦无论在教学上还是科研上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成就显著。今天正是由王彬华与孙月浦夫妇及早期的海洋气象专家奠定的基础,使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系在科研方面形成了学术思想活跃、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科研团队,一大批创新性成果层出不穷。
景振华与王筱庆:青岛结缘 开拓海洋
50年代的景振华与王筱庆(左)夫妇
景振华(1922-2003),江苏丹阳人。教授,物理海洋学家,我国海流学学科奠基者。1956年9月在青岛加入九三学社。
王筱庆(1926-2015),河北定县人。教授,海洋生物专家。1956年4月在青岛加入九三学社。
国立中央大学毕业的景振华与北京辅仁大学毕业王筱庆在山东大学相识相爱走到了一起,共同书写了壮丽的海洋人生。景振华一生毫无保留地贡献给新中国海洋事业,世界最早一部海流专著《海流原理》于1966年问世;由他牵头编写的我国第一部海洋工具书《海洋常用表》,自1954年问世以来,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成了我国每一位海洋科研工作者案头必备的第一工具书。王筱庆在半个世纪的教学工作中,主要进行植物学、海藻学和海藻加工利用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为了给国家培养开发利用海藻资源的人才,王筱庆对教学工作一直严肃认真、一丝不苟。1961年,与郑柏林及其他教师一起结合我国沿海生长的海藻编写了《海藻学》,这是我国在海藻学方面最早的高等院校教科书。(九三学社青岛市委会 张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