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坚守科研信念——参加刘瑞玉院士事迹宣讲报告会有感

发布日期:2024-12-06   点击数:4344

聆听了马军英教授作的《刘瑞玉院士:活一天就要工作一天》的社史宣讲报告会,我深入了解了刘瑞玉院士的生平与科研成就,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刘瑞玉院士是我国海洋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奠基人和甲壳动物学开拓者。他的一生几乎与中国的海洋科研事业紧密相连,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海洋研究的起步阶段,到近年来海洋科技的迅猛发展,刘瑞玉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无论是他在针对中国对虾生活史、黄河深水区冷水性动物群落的开创性研究,还是他在推动我国初期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都深刻影响了我国海洋学科的建设。

在刘瑞玉的生平中,有一个非常令人钦佩的方面,就是他对国家科研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他始终将国家的需求和科技发展的紧迫性视为自己科研工作的核心动力。他深知,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的基石,特别是在海洋科学这样一个战略性、基础性领域,科研人员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刘瑞玉一生致力于推动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他不仅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更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切实推动了国家海洋事业的进步。

报告中还提到,刘瑞玉非常注重团队的建设和培养,他认为,科学研究不单单是个人的战斗,而是集体的智慧结晶。刘瑞玉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科研人员加入到海洋科研事业中。在如今的科研环境中,如何培养和引导更多年轻的科研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员,我深刻认识到,除了提升个人的科研能力,更要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将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智慧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学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在老年时期,刘瑞玉依然选择坚守科研一线,虽然身体逐渐不如从前,但他依旧不畏困难,乐于奉献。马军英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刘院士有句名言:“活一天就要工作一天”,这句话不仅是刘院士对自己一生科研事业的诠释,也是他对青年科研人员的一种激励。他无怨无悔地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不仅在技术和理论的突破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国海洋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刘瑞玉的科研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意识到,作为科研人员,我们要保持对学术的热情,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中。

刘瑞玉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在生活中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同样令人钦佩。作为一位学术大家,他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无论在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注重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即便在科研事业取得诸多成就后,刘瑞玉依然坚持简约的生活原则,不追求奢华与享乐。这种生活态度,不仅是他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他对社会责任感的延伸。他始终认为,科研工作者应当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奢求过多的物质享受,而应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科研事业中,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刘瑞玉的这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成为了我们每一位科研人员学习的榜样,提醒我们不忘根本、珍惜当下,在科研和生活中都要追求朴实和真诚。

通过这次报告,我深刻认识到科研不仅仅是探索未知、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更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关乎社会发展的崇高事业。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将以刘瑞玉为榜样,继续在海洋科研领域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面对困难不退缩,勇敢迎接挑战,始终坚守初心,为我国的海洋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青岛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郭术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