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重构养老保险体系
发布日期:2010-11-11 点击数:3193
山东省章丘市政协常委、山东省章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综合业务科科长、九三学社济南社员吴春明说: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行模式是“统账结合”,制度设计的目标是把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与储备积累制的个人账户结合起来,既体现社会共济,又体现自我保障。但是,自统账结合的养老制度确立以来,作为两种制度结合的产物,统账结合模式需要同时面对两种制度的弊端。一是统帐结合导致完全的现收现付。个人账户引入进来,因没有解决转型成本的问题,形成较大规模的空账。到目前为止,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已进行了10年,全国个人账户做实仅1300亿元,空账高达1.3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炳文的报告)。由于基金缺口的存在,个人账户资金被社会统筹部分无偿挪用,导致旧帐未平、新帐又增的尴尬局面。二是制度设计承诺对已退休的老职工沿用现收现付的办法给付养老金,并且保持原来的水平不变,但对尚在劳动年龄的职工则要建立个人账户。这就使正在工作的这一代,不仅要为已经退休的上一代人缴费,还要为自己“个人账户”缴费,致使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节节增高,究其原委,正是制度设计走进了这一“双重负担”的误区。另外,个人账户部分的保值增值也困扰着制度的发展,不仅制度设计所预期的激励效应无法实现,而且不足2%的投资收益率低于CPI,这个巨大的福利损失产生了逆向激励,个人帐户资金保值增值成为理论上的奢望。三是重收不重支,致使养老金支出膨胀。企业养老金的平均工资替代率高达80%以上,致使资金缺口扩大,政府只能靠提高企业缴费率应对。目前,我国仅养老保险一项缴费已经高达职工工资的30%,加上其他四险达到44%左右,这种靠强制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提高缴纳基数的做法只能在短时期内奏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四是“统账结合”模式削弱了社会统筹的再分配功能,例如,个人账户的继承性大大削弱了养老保险所应该具有的长寿和短寿者之间的互济互助功能。综上所述,统账结合户的制度设计是有很多缺陷的,其功能是失灵的,将难以实现2020年全覆盖制度目标。
一、重构养老保险体系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制度模式,因此,应将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分离开来。基础养老金实行纯粹的社会统筹和现收现付,退休养老金标准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比较低的范围内,以宪法倡导的按劳所得的原则,基础退休金不应当超过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其他收益可从个人帐户及企业年金回报中获得。个人帐户和企业年金以实现保值增值为目标,但目前比例不宜过大,因为保值增值的能力不强。
(一)建立多支柱养老金体系。通过结构调整,逐步从“统账结合、混账管理”的“部分积累制”模式过渡到包括基础养老金制度、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自愿性企业年金制度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1)基础养老金制度由现收现付制社会统筹账户制度直接转换而来,是一项覆盖城镇所有从业人员,确保其基本生活和权益的养老保障项目,可视为最低养老金;基金由企业缴费形成,所有参保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水平;作为基本保障项目,政府应当承担管理和兜底的责任。统筹层次一步过渡到全国统筹,实现全国统筹之后,统一各地基础养老金缴费基数和比例,以税收方式征收,基金不足部分由中央财政兜底。(2)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由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制度直接转换形成,是一项强制职工个人缴费,国家给予税收优惠的养老保障项目;个人账户企业不缴费,财政不兜底;根据个人缴费、投资收益积累额和预期余额确定待遇水平。(3)自愿性企业年金由企业与职工协商建立,基金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形成,实行完全市场化管理运营。
(二)全面测算转制成本规模,并采取制度外措施解决。(1)全面测算转制成本并以“认可债券”的方式落实到个人账户。我们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回避了转制成本,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和个人账户“空账”规模持续增加。因此,当前应全面测算转制成本规模,并以认可债券的方式将转制成本落实到“中人”的个人账户,从根本上锁定政府的财务负担。(2)“划资偿债”是化解养老基金缺口的根本措施。作为一项战略储备,该项基金可从长计议,通过划转中央企业和国家重点企业中地方企业国有资产、划转部分国有土地收益等方式,使之不断增值做大,成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渡期的稳定资源。
(三)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实行准市场化管理运营。国发[2005]38号文件指出:“国家制订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办法,实现保值增值”,这意味着个人账户做实后,个人账户养老基金资本化运营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