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社员陈四清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布日期:2011-02-21 点击数:3796
在
陈四清1966年5月出生,研究员,博士学历,现为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态与容纳量实验室副主任,North Pacific Marine Science Organization (PICES)WG-26成员,中国海洋大学及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于2001年6月加入九三学社。
1984年开始,陈四清进入山东海洋学院学习水产养殖,1988年获得水产养殖学士学位。1988年师从李爱杰教授研究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参加李爱杰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虾维生素营养的研究”工作,研究了中国对虾脂溶性维生素的营养需求,1991年获得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硕士学位。2000年参加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举办的农业行业标准知识培训,培训成为合格的海水养殖标准化技术工作者。2002年师从张秀梅教授和高天翔教授研究圆斑星鲽的繁育与养殖技术,2005年获得青岛海洋大学捕捞学博士学位。
1991年分配在国家水产品质检中心从事水产品质检工作,1992年参加山东省水产品加工与饲料高研班的学习。1993年代表质检中心参加农业部“鳗鱼配合饲料”的评优工作,主持其中鳗鲡配合饲料的网箱养殖对比实验,1993年代表质检中心参加“首届农业博览会鱼虾饲料及鱼用药饵”的评奖工作,制定饲料评分体系标准供专家使用,客观公正的评价了水产饲料各项品质,顺利完成评奖工作。
1994年至今,在黄海水产研究所生态室从事苗种繁育理论与技术工艺及海水养殖标准化技术工作。在海水养殖标准化技术工作方面,制修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已经颁布实施了23项,对促进我国海水养殖规范法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在水产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营养饲料、海水养殖标准化技术等方面主持和参加的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已有36项,取得十多项研究成果。作为第二完成人的“中国对虾维生素营养的研究”成果获1998年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五完成人的“对虾营养与配合饲料研究”成果1999年获第三届“爱迪生”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作为第二完成人的“大菱鲆养成及亲鱼培育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成果2003年获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水产包膜微颗粒饲料的研究与应用”成果2005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作为第六完成人的“半滑舌鳎繁育生物学及产业化示范推广”成果2006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2008年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主持的“半滑舌鳎扩繁及养成示范推广”,作为第二完成人的“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苗种规模化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成果2009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2010年获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第二完成人的“条斑星鲽繁育及养殖技术开发”成果2010年获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团队2010年获“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主要成员之一。
目前在研的项目有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2011CB40360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名贵头足类苗种规模繁育关键技术-金乌贼苗种规模繁育关键技术(2010AA
发表研究论文92篇,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8部,其中参编的海水安全优质养殖技术丛书(8册-《鲆鲽鳎》陈四清、刘栋朴等),2009年获二十二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多次在山东省、辽宁省进行“海参、大菱鲆无公害养殖技术培训”、“海蜇养殖技术培训”、“海水鱼类养殖技术培训”讲座,合计培训人员1000多人次,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为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