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碳汇渔业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1-07-20   点击数:3164

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九三学社青岛社员李秋芬说:

 

“碳汇渔业”是指直接或间接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而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各类渔业生产活动,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滤食性鱼类养殖、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以及捕捞渔业等。简而言之,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就可能形成生物碳汇,相应地亦可称之为碳汇渔业。

 

新的研究表明,在过去20年中,我国海水贝藻养殖每年从水体中移出的碳量从100万吨增至137万吨,平均120万吨,相当于每年移出440万吨二氧化碳,10年累计移出1204万吨碳,相当于移出4415万吨二氧化碳,而这相当于人工造林500多万公顷,可节省国家造林直接投入近400亿元。与此同时,沉入海底贝壳中的碳通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返回到大气中的时间需要数百万年。即使是收获到陆地上的贝壳,其中的碳经再循环回到大气中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成为较为持久的碳汇,每年约80万吨。

 

因此,作为海洋碳汇渔业的主体,我国贝藻养殖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健康的蛋白食品,同时又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碳汇渔业的发展,是新的经济增长机遇和转变渔业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对我国渔业乃至农业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将发挥重要作用。

 

为此建议:

 

一、从政府到企业和科研部门,端正认识,强力推动非投饵的海水养殖业发展,充分发挥渔业的碳汇功能,为发展绿色的、低碳的新兴产业提供示范实例。

 

二、增加政府投入,大力推动规模化的海洋森林工程建设,包括浅海海藻()床建设、深水大型藻类养殖和生物质能源新材料开发等,促进近海自然生物碳汇的恢复和保护。

 

三、尽快开展针对性的基础研究,探索生物减排增汇战略及策略;建立我国渔业碳汇计量和监测体系,科学评价渔业碳汇及其开发潜力;

 

四、积极参与建立全球的蓝色碳基金,推动我国海洋固碳和碳汇渔业建设;

 

五、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规律,借鉴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和国家利益,走出一条协调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兼顾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政府、企业与个人三方积极互动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