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对我国沿海区域水质污染在线监测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2-02-16 点击数:3054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博士、九三学社烟台社员冯巍巍说:
近年来,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尖锐。众所周知的“康菲漏油”事件,史无前例地聚焦了人们对海洋水域环境污染的关切。然而,石油污染不过是诸多污染之一斑。由于过度开发、化工企业超标排放、溢油污染等原因导致我国近海生态持续恶化,近海区域水体水质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水体污染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近海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如何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我国水质污染监测当前尚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缺乏在线式监测设备,费时费力。目前我国的海水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是将大体积海水样品带回实验室,首先进行繁琐的分离和富集,然后通过实验室设备完成样品分析。这种检测手段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空间尺度上不便于深入研究这些污染物在水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
其次,监测参数不全面,无法全面了解海洋污染现状。由于监测手段上的限制,实验室方法对海水样品的响应时间长,监测参数也难以做到全面。导致海水污染的油类(包括原油与成品油)、营养盐、pH、溶解氧、叶绿素、蓝绿藻等参数,每一种参数的监测,都需要大量的海水样品和专门的仪器设备,要全面掌握水体环境污染,实现起来非常麻烦。而且由于不是现场监测,实验室环境难以重现海岸或海洋现场的温度、空气湿度等气象参数,对所测参数的准确度也大打折扣。
再次,缺乏长期监测机制,对深入研究海岸带环境过程机制不完善。对海洋环境中的典型污染物,进行长期深入的跟踪监测,有助于了解该污染物的含量和迁移、转化规律,从而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预报/预警信息。比如要研究日益严重的“赤潮”“水华”现象,就需要对大面积水域中的藻类种类、浓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情况进行实时、快速、准确的监测。当前的监测手段,在时间尺度上不便于深入研究这些污染物在海水中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水质环境监测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全国水质环境在线监测网。这里的水质环境包括主要的湖泊、入海口、主要的排污口、主要的水源地、沿海各大浴场、海港码头等。
二、建议根据相关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选取典型参数作为长期在线监测的主要参数。在特定区域,如溢油频发区域,设定溢油监测传感器。在赤潮频发区域,设定叶绿素监测传感器等。除此之外,监测设备辅以检测实时诸如温度、空气湿度等气象参数,以便对海洋水质作出客观的分析判定。
三、建议成立专门的水质监测管理机构,协调监测网络中各个监测站点的管理工作,解决资金、人员培训与配备、规范站点建设,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构建统一的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