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财政及财政体制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发布日期:2012-02-16 点击数:2999
德州大正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九三学社德州社员覃德美说: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中央拿走了财政收入的大头,形成了“中央财政扶摇直上,省级财政满满当当,市县财政摇摇晃晃,乡村财政一扫而光”的状况,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政绩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拼命榨取土地收益,因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土地财政,如果再加上房地产开发所缴纳的税费,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已经高达80%以上。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引起了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导致了地方政府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和房价的飞速上涨,抬高了城市化的成本,加速了贫富两极分化,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而房价的飞速上涨又导致了炒房盛行,出现了房产市场泡沫化、实体经济空心化、资本市场严重失血、城市居民买不起住房的困难局面,导致了民怨沸腾的通货膨胀,严重恶化了宏观经济环境。
在当前欧洲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美国主权债务评级被下调,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形下,如果没有土地财政的支持,地方政府靠什么运转?如果去掉土地财政,土地政策如何实施,中国经济又将如何发展?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财政及财政体制的创新,以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持续发展。
关于财政及财政体制创新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实行外贸财政。
1、外贸财政。实质就是指政府用本币购买企业、劳务出口所创外汇,在确保国际贸易支付的条件下用多余外汇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棉花、粮食、矿石等大宗战略物资,然后政府再以这些战略物资作为抵押,向人民银行贷款,人民银行据以发行货币,政府以所获得的货币启动物质资料的生产并获取税收和外汇,以税收和外汇归还人民银行贷款本息的财政收支过程。在发生如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下政府可以直接动用战略储备变现来启动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完成财政收支过程。
2、外贸财政的优势。我国政府一直实行外汇的集中管理,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外贸顺差,税收更是以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的速度增长,外汇储备到现在已经累积到3万多亿美元的规模,由于外汇储备没有用于获得关键性的矿产资源、原材料、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而是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等政府债券上,出现了本币被动升值,地方政府启动土地财政以发展经济,导致物价飞涨、房价虚高、贫富差距拉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不利局面。如果实施外贸财政,则财政将获得巨额资金,并使原来购买国外国债的外汇变成了国内生产的动力之源(大量的战略物资),其效果与增加国土面积相同。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形势,解决出口不产生财政收入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国应该实行外贸财政。
3、实行外贸财政的前提条件。一是政府必须集中全国所创外汇,而不是像某些观点认为的藏汇于民,外汇的集中就像保险公司进行保险降低了风险一样,保证了对外贸易的及时差额支付,降低了外贸违约的概率,提高了外汇的使用效率。而且外汇的集中也便于掌握对外贸易状况,避免了他国货币对本国的货币攻击。二是经常贸易持续的外汇盈余,而这又需要本币较低的汇率和本国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与较低的成本,本币较低的汇率是我国政府可以自主确定的,而我国庞大的人口与迅速的工业化则为这种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与较低的成本提供了保证,因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最广阔的市场,决定了我们可以拥有世界上最精细的分工、最短的生产节拍、最庞大的生产能力和最低的成本。三是比较健全的财政收入组织体系,财政的支出能够通过物质资料生产而产生相应的税收和外贸盈余,使得国民经济形成一个不间断的可持续过程,而不是一次性投入的过程。
(二)财政体制改革建议
1、地方实行基础财政,中央实行外贸财政。这样财政资金不用来回折腾,各税务局也不用中央垂直管理,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也可以合并,人员可以精简,税种也可以简化,只设立增值税和资源税。
2、省财政与县财政、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的关系。我们认为,各县级财政收入的30%上交省财政,各省级财政收入的30%上交中央财政,各级企业都划归地方管理(增值税与资源税都归地方,利润归所有者),发展经济的责任主要交给地方,中央主要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国防、环境保护等,主要是战略、政策的管理。地方财力不足,可以向中央申请补助,因为省财政上交中央财政的资金只具有对外宣传的作用,中央财政的主体是外贸财政。这样就能建立起指挥统一、层次清楚、责、权、利相统一的财政体系,地方获得发展经济动力,中央从具体的经济发展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宏观管理、战略管理和对外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