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济钢支社活动侧记

发布日期:2012-09-10   点击数:2328



——参观山东省博物馆

 

在九三学社成立67周年之际,九三学社济钢支社组织参观了山东省博物馆,体验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感受眩美壮丽的家乡发展史。

 

821日上午济钢支社老中青三代社员代表冒着毛毛细雨来到了位于经十东路的山东省博物馆。宏伟壮观的山东省博物馆占地210亩,主体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馆前广场约10万平方米。建筑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气势宏伟,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寓意齐鲁文化博大精深。建筑外墙采用了超大尺幅的山东泰沂山脉所独有的雪花青石材,赋予建筑坚如磐石、稳如泰山的造型特点,建筑每侧十八根高大立柱形成十七个空间,并向上延伸,环绕成穹。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品位、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浑然一体的艺术格调,铸就了济南东部新城一道新的亮丽风景。新馆内集中了山东文物精品近11万件,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展出各类文物万余件,相比旧馆展品多了4倍。就建筑规模和设施先进程度而言,新馆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 

 

济钢支社社员一行一进大厅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首先参观了山东历史文化展展厅,展厅展示了从距今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直到明清时期山东历史文化的全貌。展出的文物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创作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其壁厚仅有0.5毫米,制作工艺达到了人类制陶史上的巅峰。此杯也是山东省博物馆的标志性文物之一。在这个展厅中引人注目的还有两件大型铜钺,铜钺上刻有铭文。这两件铜钺的出土,确定了铜器具体的出土地点和古代亚族的活动地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还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八角星纹彩陶豆,以及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在这个展厅中还展示了填补国内空白的隋代壁画,这就是1976年山东嘉祥英山一号隋徐敏行墓出土的壁画。该墓为徐敏行夫妇合葬墓。徐敏行曾任职梁、北齐、北周和隋四朝,隋文帝时任晋王杨广部下的驾部侍郎。隋代墓室壁画此前从未被发现,徐敏行墓壁画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看到这里,同行的庄大夫和老伴感慨万分的说:真好!真好!快给我们老两口照张相,我寄给在美国工作的儿子看看,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想当年我们的老祖宗是多么的不简单啊!美国再强大,也才只有200多年的历史,怎能和我们相媲美!等他们回来我一定让他们来这里看看!

 

社员们观了明代鲁王展,该展厅是明朝第一代鲁王朱檀墓里出土的文物。墓葬里出土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冕冠佩饰、家具服装、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彩绘木俑等待。在这众多的文物中,镶宝石金带饰的精美设计和精湛的手工技艺让我们惊叹先民的聪明智慧。带饰为如意云形,托体金质,镂空串枝花卉,花卉表面嵌各种宝石33颗。带饰看上去绚丽多彩,雍容华贵。真得很好看!而在一枚带饰上镶嵌如此多的珍贵宝石,也是极其罕见的!看到这些社员们连连感叹,那是既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加工设备、也没有现代化的工艺装备,怎么就能加工出如此精美的饰品呢!真是为我们的祖先叫绝!这些文物不仅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而且也是对鲁王朱檀王府生活的一个真实缩影。对于填史补阙,研究明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批珍贵财富!

 

在新馆众多专题展馆中,山东考古馆是国内博物馆中唯一一个以考古知识和考古成果为展示内容的博物馆内的专馆。进人山东考古馆展区,在第一展厅,7个标准探方让观众犹如进人考古工地现场。探方内复制出古代的地层及考古发掘中经常遇到的古代遗迹、遗物。现场还摆放了小车、手铲等考古工具并展现了考古人员进行遗迹发掘、绘图、照相等场面。第二展厅则对山东重要考古成果进行了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开展了数百个项目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掘墓葬1万余座,发掘古遗址10万余平方米,出土文物10万多件,取得大量的重要考古成果。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新近出土的临淄山王村汉代兵马俑群,日照海曲华美而珍贵的丝织品、漆木器,可以看到鲁北地区最新的盐业考古成果,也可以观摩高青西周遗址出土的车马坑的宏大场面。真得是太震撼了!

 

我们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大到国际国内形势,小到家庭生活、医疗保健,无所不谈。最后老同志们一致高兴的说:今天过得太有意义了!还是我们九三学社好!社员们关系融洽,社领导关心社员,我们老同志要好好保重身体,争取多参加社里的活动!

 

 

                                                                                  (九三学社济钢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