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落实农村土地政策法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日期:2009-02-20   点击数:376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总的要求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内涵丰富,任务艰巨。当前,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空前,特别是免农业税、加农业补贴后,更是将其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在广大农村,与土地有关的争议纠纷占相当比重,成为农村农业发展中矛盾的焦点。当前,农村土地政策法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由于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国家制定的农村土地政策法规认识模糊,不能明确自己在土地上的权利和义务,甚至不明白农村土地的所有性质,这也常常是干群之间、农民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比如,有的农民不服从集体组织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安排,盲目滋事;相邻农民因争地边、争地块大打出手;破坏土地、乱占土地、将耕地用于非农业用途等,这些频频可见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农民对农村土地政策法规理解不透彻导致的。

 

2、一些农村干部钻农村土地政策法规空子甚至违反农村土地政策法规,假公济私,徇私舞弊,危害群众利益。如有些农村干部将集体用地收入中饱私囊;在全国各地发生最多的的农民因征地占地上访事件,多半是因当地干部对土地处理不合法、不合理造成的。

 

3、有些地方片面遵循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规定,土地承包调整呆滞,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土地承包后再也没有重新调整过,不少农民的家里已经没有了人口,在其名下还承包着相应数量的土地,有些农民,家里已经增加了好几口人、甚至十数人,却也没有多承包一分土地;还有的村子,土地按照原来的肥力、土质档次分包多年后,尽管有了很多变化,也不加以调整,到现在已有失公正,还有的专业农户自己承包的土地不适合种植需要,要靠另外租赁土地经营。

 

4农村土地的零散化与现代农业对土地的规模化要求也越来越不相适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迅速地被征占,农民承包的土地地块越来越小,越来越散碎,零散分布的小地块,只可人力手工操作,是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的障碍,同时,由小地块决定的小打小敲经营,使农民失去了通过土地提高收入的信心。

 

建议把完善落实农村土地政策法规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强农村土地政策法规的宣讲培训工作。农业、土管、信访等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农村宣讲培训《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其实施细则,解读中央制定有关“三农”的文件,让农村干部群众能够掌握透、实施好、利用足有关土地政策法规。

 

2、加大对农村土地监管整治力度。当前农村土地面临两大问题是:土地流失和土地恶化,保护土地的办法还是要靠监管整治,一方面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惩越权批地、非法征占地的问题;一方面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科学改良优化土地。

 

3、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调整流转机制。按时对土地面积、土地性质、承包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认真核准,详细汇总,逐步建立农村土地实时数据库,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重新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修订完善。按照统一合理标准及时调整承包经营,对少数种地过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户给予适当调整,使农户真正明确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关系,解决少数农户承包合同不落实、责任不明确,承包合同外耕种土地,空有合同实际无地等问题。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结合农业发展规律,出台土地流转实施办法程序操作规定细则,使土地流转工作有章可循,正确、及时地处理好流转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促进土地资源得到有序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使土地真正成为吸纳、安置劳动力,持续提高农民收入的生产资料。

 

 

                                   九三学社菏泽市委市直一支社  齐伯生  高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