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老工业城区低效工业用地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发布日期:2018-02-23 点击数:100389
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是老工业城区腾笼换鸟、焕发生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省老工业城区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多、转型发展难度大,如济钢所在的东部老工业区占地达23平方公里,拥有90余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二是企业加速外迁、产业空心化现象初显,在青岛、济南、淄博等地部分城区,企业搬迁导致政府税源减少、财政负担加重;三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地产开发过热,加之土地权属复杂,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开发受到严重制约;四是城区建设投入大、生态恢复成本高,老企业搬迁留下大面积污染较重的棕地亟待修复;五是职工安置任务重,就业与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原有社会结构面临冲击。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市积极探索,采用政府主导、自行改造、联合开发等模式,盘活低效存量土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值得借鉴。为此,建议:
一、树立“城市更新”理念,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一是对老工业城区的开发应由单纯解决工业企业土地再利用问题,转向注重工业遗产保护、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再生、社会机制稳定、工业文化延续相结合的综合性城市更新,实现“物质空间、产业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结构、工业文化”五大更新的有机统一。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引领。各市应成立相关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低效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工作。加快编制老工业城区片区控制性详规,研究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规划和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完善。
二、实行分类指导,灵活应用各种政策手段。一是各市应对辖区内存量工业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摸底,分门别类提出转型升级路径建议,宜转则转、宜收则收。对符合转型升级条件的,指导企业尽快选择合适转型路径,并进行全程指导监督。对符合收购条件的,及时与省、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对接,尽快进行回购、谋划转型。二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应综合运用环保倒逼、用能倒逼、执法倒逼等手段,促进企业腾退、盘活低效用地。对通过盘活存量土地、真正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给予鼓励和支持;对借盘活之名进行炒地、炒房则坚决防范、遏制,确保有限的产业用地资源用于经济转型升级。
三、对接城市功能定位,培育发展都市工业和服务业。以提升城市功能为导向,以“退二进三”“优二进三”为基本原则,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低能耗、零污染、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都市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制造业发展累积的产业优势,积极发展设计咨询、科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健康、家庭、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通过植入产业增强城区经济活力,实现职住平衡,防止产业空心化,解决城区就业,增加政府税收。
四、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延续城市发展脉络。老工业城区的许多工业遗产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应保护和利用并重。对文物类工业遗产,如建筑、重要设备、产品等应认真识别与挑选,通过集中管理等方式加以保存和展示。将工业遗产保护点连接成线,并整合保护沿线工业遗存遗迹,形成工业遗产集中展示带或主题公园,展示工业化进程,留住城市记忆。
五、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社区功能与活力。一是高度注重工业异地搬迁、转型发展后工人的再就业问题。采取人随厂走、买断工龄、提供就业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保护职工合法权益;通过发展都市工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吸纳企业富余人员,实现原有职工就地安置或自我就业。二是积极鼓励广大职工和周边居民参与老厂区更新。加快改造老旧厂区宿舍(棚户区),建设新的居民住宅,配建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强化社区建设,保持社会结构稳定,吸引年轻人回归,提升社区发展活力。(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