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研我的梦
发布日期:2018-09-14 点击数:4373
我的老家是鲁西大地上的一个小乡村,当时村里条件非常艰苦和落后,再加上家里世代贫农且孩子较多,家里的光景自然可想而知。但据家里老人说,我自小就是家里的福星,因为随着我的出生,家里的日子慢慢好过起来,不但能解决家人的温饱,还能供我上学。从升初中到高中,后来还成了村里第一个本科大学生,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成为全家骄傲的资本。其实现在想来,那是因为我生在了改革开放年代,让原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儿一一变成了现实。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了2018年,自1999年本科毕业至今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近20年。这期间我经历了成长成熟、成家立业,更是见证了国家的科技兴国、科研强国的累累硕果。恰巧赶上国家科研转型升级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落实,才使我有幸搭上了科研发展的快车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学乍练心生梦(1999-2003年)
我是一个纯理科生,学的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自认为经过了正规系统的学习,脑子里装满了动物生长、产品生产等数据,去企业工作是最好的出路。也许是命运使然吧,赶上聊城农校并入当时的聊城师范学院(需招聘农口教师)这么一个偶然的机遇,使我进入高校成了一名大学教师。心想既然不能做技术那就好好做学问吧。拿起课本走上讲台才发现,脑袋里的数据还只是躺在课本上,很多理论知识自己还处于懵懂状态怎么能教会学生呢?于是我翻遍了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带着自己的困惑和学生的疑问不断地去寻求和探究。我深知学生的学业是教师工作的首要问题,要把学生教好,不提高自己怎么行呢?为此我成了图书馆常客,每天带着困惑找答案,找了答案找出处……,凡事都要弄明白个子丑寅卯才肯罢休。渐渐的我发现,一旦了解了问题的本质,方法就自在眼前了。
抢抓机遇再攀登(2003-2008年)
梦想萌动。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构建国家创新体制改革建设进行,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国家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了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的一系列体制改革。我想我省是农业大省,而我又是学农教农的,通过这个机会是不是可以搞点名堂出来呢?有了泡图书馆的阅历,我又开始穿梭于各大养殖场、饲料厂、屠宰场等,试图为自己的理论知识寻找与实践的结合点。
学无止境。从我说尽好话进入养鸡场半夜帮人注射疫苗开始,就注定了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和再思考。同时我告诉学生们,科学技术不是孤立的,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疾病、生长与养殖效益之间的关系,要学会博览、尝试钻研才能学好本专业。谁知有了理论和切身操作实践做基础,我不但没有获得感反而觉得需要掌握的东西却越来越多了,而我这个人还有个钻牛角尖的毛病,因此这一时期搞调查、做实验、找数据、忙分析就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了。为了知识的系统化,我回到母校开始研究生再学习,带着问题的学习为我打下了基础。
产研思考。随着科研成果转化率越来越高,社会上琳琅满目的速成动物产品越来越多,这确实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可同时我也注意到下面这些现象:动物生长快速利润却没有了;防疫程序严格疫情却增多了;抗生素泛滥疫病却难治了;加工精细选择却难了,畜牧及相关企业发展产生困惑,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这时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这两个词汇时常萦绕在我心头了,久久挥之不去。
砥砺前行寻梦路(2008-2013年)
坎坷不平科研路。2008年国家开始大力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于是各级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纷纷成立服务社会机构,建立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机制。这时,我怀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寻找着发挥一技之长的土壤。然而,人才济济、基础深厚的农科专业院校具有得天优势,他们形成了很好的科研合作基础,资历学历尚浅的我在寻找科研合作的路上还是屡屡受挫。
坚持不懈驴业助。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一次偶然机会,我了解到东阿阿胶从2004年开始发展养驴,但技术缺乏技术支撑。我隐约感到搞驴产业研究于我可能是个机会。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查阅各种能找到的资料和文献,了解驴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和产品链条方面的专业知识。逐渐地我发现驴产业发展链条的问题:首先驴草食单胃的消化研究空白及配孕率低、繁殖周期长的特性限制了规模养殖、拉低了经济效益,没有规模化养殖基础;其次是农业机械化使驴役用基本功能丧失,更加剧了驴存栏数量的减少;第三是作为滋补圣品、国家中药瑰宝的阿胶,市场消费量大幅提升。中国驴产业相比于其他国家,因为阿胶具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而90%的阿胶产自山东,聊城又是阿胶源产地,因此有了“世界驴业看中国、中国驴业看山东、山东驴业看聊城”的说法。这一产业特点使我找到了坚持从事驴产业研究的支点,更增强了我找到用武之地的信心。
功夫不负梦成真(2013年至今)
跻身平台。2013年开始,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本完成布局,聊城大学建立了生物制药研究院,我调入研究院工作。通过研究院这个平台,开始了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合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产学研工作,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产学研特殊政策及提供的法律保障给设立了科研特区,为我的科研探究梦想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聘为咨询。2014年聊城市政府开始大力扶持发展驴产业,我有幸参与了聊城市驴业发展调研、政策及规划的起草等工作,并被聊城市政府聘为“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专家”。聊城最早提出并制定了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预案对全国驴业养殖和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2016年聊城将驴产业与精准扶贫完美结合,随后全国有9个省、17个地市陆续出台了23个养驴扶贫政策文件,进而国家也将驴产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粮改饲和扶贫攻坚事业的重要举措。由此,我为自己对驴产业的作用感到骄傲,更加为自己的探究方向找到了政策依据。
参与团队。随着驴产业的发展,产业价值及养殖效益成为关键。山东省驴产业发展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促使山东省率先成立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驴产业创新团队。与驴产业发展接触较早,并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等基础使我有幸成为驴产业创新团队的一员。2017年4月山东省长对驴产业作了重要批示,2017年12月山东省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府扶持措施的出台使我信心倍增,全身心投入驴业研究。2018年聊城大学、聊城市畜牧局和内蒙古农业大学三方联合组建了聊城毛驴高效繁殖生态饲养研究院,我成为筹建成员之一,算是真正站进了驴队。
联企共享。我深知国家提倡以企业为主、协同创新的英明,一直在寻找与各大高校及企业协同的机会。今年7月成功联合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国内外该领域具有明显研究优势的7家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组成了“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实现了驴产业企业需求和科技研发的无缝对接,优化了科技资源配置与管理,有效推动了产业发展,同时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减少了资源浪费。
不忘初心成就梦
其实我知道做研究是一项非常枯燥和艰苦的工作,若干次的失败才有可能换来一次成功。我想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会一直走下去,还是那句话“学无止境,研无止步”。
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有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正确指导,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我相信“有梦想谁都会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九三学社聊城市委 聊城大学毛驴高效繁育与生态饲养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刘桂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