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
发布日期:2018-09-15 点击数:4574
母亲的抽屉里放着几张破旧但很平整的票据,上面写着“布票”“肉票”等字样,那是她的宝贝。记得小时候,母亲告诉我,这些票票是一家人吃饭穿衣的依靠。小孩子肯定怕没有饭吃,没有新衣服穿,所以,那时的我,每看到这些小票,总是充满了敬畏感。长大了,我嫌她抽屉里各种破旧东西不整洁,就怂恿她赶快处理掉。她总是不依,说这些老东西,承载着她那个时代的回忆。
母亲老了,开始变得絮絮叨叨。每次看到她的宝贝,总是啰啰嗦嗦讲半天。今天陪着母亲整理东西,又勾起了她的老皇历。
母亲说,那个时候各种物资都很匮乏,国家按户口发粮票,布票等各种票据,但是票据有限且定量较低,大家只有凭这种小票才能买到低价的东西,票据没有了就只能花高价买。那个时候工资也少,一个月才二十来块钱,所以大家都是算计着花,能省就省。
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好看的衣服,老百姓衣服大概就是黑白灰三色,款式也很单一。家里富裕点的穿个四个口袋的中山装,就已经是洋气的不得了。母亲说,那个时候时候有种布料叫“的确良”,其实这个“的确良”一点都不凉,夏天穿了也不凉快,就是洗了好干,没褶,耐磨,和现在的涤纶布差不多。
“现在大家都是讲究舒服,环保,健康,喜欢穿全棉的衣服,那个时候可不一样,那会儿化纤布料刚刚进入市场,价格比棉质布料要贵不少。按当时普通人家的生活水平,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或者‘的确良’的外衣裤那就‘身份的象征’。现在多好啊,棉的,丝的,麻的,毛的,雪纺的,各种材质应有尽有,款式也多的数不清,以前在电视上看的模特穿的衣服现在也都走进现实生活了,越来越时髦,越来越洋气。那个时候穿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补丁摞补丁的穿,穿着破洞打补丁的衣服大家还都不好意思出门,现在倒好,“破洞”裤反而成时髦了。”说完,母亲撇了撇嘴。
“那叫‘个性’。”我忍不住顶了回去。
“是~个性,个性。我呀,是欣赏不了这‘个性’喽。” 母亲边说,边笑着摇摇头。
我把手里的肉脯递给母亲,母亲笑着接过去“那个时候吃肉都是算计着吃,哪敢想这样的小零食。”我调皮的说,“多吃多吃,都补回来。”母亲嗔笑着打了我一下。
“那个时候的肉,都是算计着买,多数都是逢年过节,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才会去买点。一到春节,大家攥着肉票在各个商店门口通宵排队抢年货。肉多数都是冻肉,但是有时手里攥着票都买不着呢!哪像现在,普通猪肉都看不上了,要吃黑猪肉,还有肉脯这样的新奇零食,这样的日子,搁以前真是无法想象。”母亲吃了口肉脯,“生活好了,人也越来越聪明,这小零食也做的好吃。”
母亲说,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住的小平房,即便是后来建也不过是五、六层的小楼房,哪像现在是高楼林立。
母亲说,那个时候马路上大家都是骑自行车,没有这么多的小汽车。母亲说的这个我倒是有印象,记得爸爸骑自行车带我等红灯时,往后一望,就是一条自行车长龙,浩浩荡荡颇为壮观。我还依稀记得那会儿的马路好像是没有现在这么宽的。
母亲还说,那个时候电话是很少见的,电报是老百姓能用的最快的通讯方式。
我在母亲的絮絮叨叨中模糊的了解着那个年代,没有过多的亲身经历,只能稚嫩的去揣摩,只知道母亲经历了一个物资短缺,生活贫困的过往。
我问母亲,觉得那个时候苦不苦,母亲说“苦过了,才更珍惜当下的甜。”(九三学社聊城市委 聊城大学理工学院 讲师 范鑫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