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发布日期:2019-05-05 点击数:13538
摘要:10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基础。五四运动不仅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促成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五四”精神。立足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的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五四”精神; 历史意义;时代价值;民族伟大复兴
“五四”精神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是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巨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了重要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本文仅从“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弘扬“五四”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感悟力量之源——“五四”精神的深刻内涵
今年的五月四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同时,这一天也是九三学社正式命名73周年的日子。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五四”精神并非一种单纯的反帝爱国主义,它还承担了时代的重任,与反封建的思想启蒙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升华了的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一开始是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后来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象征中国青年革命风貌的五四精神。李大钊曾指出要给予五四运动以更多更深层的意义。“我盼望中国学生界,把这种精神光大起来,依人类自由的精神扑灭一切强权,使正义、人道,一天比一天的昌明于全世界,不要把他看狭小了,把他仅仅看作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1]笔者认为,“五四”精神的主要内涵生动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1840年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丧失国家主权,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尤其是一战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日益加剧,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外交上的失败,直接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群情激奋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高举爱国救亡旗帜,将斗争矛头直指北洋军阀政府,同时又坚决反对帝国主义。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这样的政府一定要反对,卖国政府应该打倒。”[2]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充分表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这是五四运动中毛泽东的肺腑之言和爱国主义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五四运动迸发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
五四运动之后,“政党和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之间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它们的纲领和政策中也更多地强调社会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意识得到增强。”[3] 这是五四运动带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精神财富。在这场爱国运动中,本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革命目标,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热血中华儿女走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表现出了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不两立的坚决态度。五四运动所展示出来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伟大爱国主义壮举,气壮山河,极大地鼓舞了无数青年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而前赴后继。
“五四运动前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4] 民主与科学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爱国主义形式,不但试图打破列强强加于中国国权的枷锁,还力图打破人们思想上的枷锁,冲击几千年的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
(二)进步精神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社会陷入沉沦,但是,由于中国人民在沉沦和屈辱中不断反省和探索。“近代前期,大体上侵略力量大于反抗力量,中国社会处于沉沦期,《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沉沦至谷底,而此后触底反弹,五四运动后上升力量压倒沉沦,中国社会逐渐上升。沉沦与上升,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终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5]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也是一场在民族危亡背景下的全民动员的社会救亡图存运动。“五四”运动所体现出来的革命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心,其背后是更宽广的革命创新精神和世界主义胸怀。
一方面,五四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把中国的民主革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使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五四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开端。
另一方面,五四运动在思想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正是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受爱国热情的影响,社会各阶层思想活跃,改革呼声日益高涨。五四运动后,社会上的进步期刊迅猛增长,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许多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共产主义主义信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毛泽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在1936年回忆时说:五四运动以后,我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学生的政治活动上。到了1920年夏天,自己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己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6]
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被唤醒,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共产主义主义信仰。他们自觉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激发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使得共产党的组织条件趋于成熟。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随着1920年上海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革命思想和上海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7]
(三)民主科学精神
“五四”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造就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承担的历史使命,不仅包含反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还体现出了对国人进行思想启蒙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坚持用进步的眼光认识世界,坚持对进步事物的追求,坚持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就是一种进步精神。“五四”精神充分体现出坚持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民主与科学来改造中国。民主与科学共同构成五四精神的两翼,使五四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特征,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具有向往共产主义思想的人们继承了这种民主精神,同时让他们对民主有了新的认知,也使得它在当时社会中得到进一步发扬。李大钊指出,民主与社会主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无产阶级民主是打破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而并非是否定民主,是真正地发扬了这种精神。五四运动所强调的科学,并不是仅仅局限于社会科学的理论层面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层面,而是强调一种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精髓在于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勇攀高峰,不断创新。科学精神也是一种既有坚定信念又不迷信盲从,既鼓励大胆探索又要求严格求证,追求主客观相一致、真理与造福人类相统一的理性精神。
二、扬起时代之帆——“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勇于创新,生动体现“中国精神”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要结合五四运动以来100年的历史,深入研究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同研究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使之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五四运动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滑、国家利权不断丧失的趋势,开始了中国国际地位缓缓回升、国家利权逐渐收复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历史大趋势自此已不可改变。”[8]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产生了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国的政治面貌、社会结构和思想倾向从此开始了重大改观。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今天,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彻底告别了过去积贫积弱和任人宰割的历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是动员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一面光辉旗帜,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不懈的努力奋斗。今天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就是把个人的理想融汇于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中,把炽热的爱国之情、强烈的爱国之志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自觉行动,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同爱集体、爱岗位、爱本职工作结合起来。
(二)面向世界,全面推动“中国梦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过了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时代,走过了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代。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具有长远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近期看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长远看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要先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连同“中国梦”一起,是引领当代中国前行的战略谋划和时代号召,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担当。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中国梦的实现必将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中国梦把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发展自己与促进人类文明崇高事业统一起来,将为人类文明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9]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三)与时俱进,充分彰显“中国力量”
五四运动虽然已经过去一个世纪,但五四精神却陶冶和锻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影响着青年人的思想和行为,激荡着青年人的热血和情怀。五四运动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革命之所以经历曲折、屡遭失败,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能够科学把握革命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充分代表人民意愿的先进政党来领导和推动。五四运动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的展开和深化,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崭新的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在20 世纪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不断探索和英勇奋斗紧密相连的,它不仅催生了“五四”青年节,更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舞台上诞生了知识青年群体,他们心系国家、知识广博、学贯中西,在向世人展现中华民族独有的伟大“五四精神”的同时,也以奋斗拼搏再造中国的勇气和力量,发出来自中国青年的最强音,发挥着改变世界的重大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崭新论断。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将民族复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结合起来,集中地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要求。98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亘古未有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中国历史上最恢弘、最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绘就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10]
三、践行复兴之路——“五四”精神的使命要求
(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
“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这十六个字是习近平总书对青年人提出的新期许。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人只有有理想、有信念,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1]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除了我们党是最革命的阶级代表外,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救亡图存的坚定信念激发了五四时期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诞生了20世纪初的这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新时期弘扬五四精神,必须要常怀忧患意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将其内化于心融入血液,外化于行付诸于行动。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广大青年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2] 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
当前,我们传承和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深刻领会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引导青年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锤炼高尚品格,担当时代重任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发表的《青春》《庶民的胜利》《青年与农村》《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无不充盈着爱国之情,呼唤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要求青年人勇敢地同旧社会决裂,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担当起“育中国之再生”的历史使命。
“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新因素。“五四”期间,已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努力摆脱狭隘民族主义的束缚,把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放到人类文明进步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来思考。“这就使‘五四’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以反帝反封建作为自己的斗争目标,而且同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促进世界人民的革命事业紧密联系起来。”[13]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中国梦是筑牢广大青年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的时代主题。青年人包括广大青年党员更应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真理之光照亮人生之路,才能把准方向、行稳致远。青年当永葆理想信念的初心,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人生的指路明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定位导航的航标灯塔,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做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成就青春。
(三)开阔学习视野,助推社会进步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越需要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在知识更新日趋加速的今天,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
学习和实践是青年成长进步的阶梯和重要途径。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一代,应该在五四爱国精神的指引下,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用科学武装头脑,充分认识科学的革命性作用,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事求是地研究各方面的新情况,正确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新困难新问题。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掌握真才实学,努力成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四)勇于创新创造,贡献青春智慧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前,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14] 如今,当中国迈入一个新时代,在改革再出发的当下,广大青年作为对改革开放40年感受最深的人群之一,应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立足岗位、立足实际,讲求科学、讲求方法,把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以朝气、活力、创新力参与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青年党员也应将创新精神贯穿始终,敢于突破传统,勇于探索新的工作规律、新的工作举措、解决新的工作困难。努力使工作再上新台阶,提高创新能力,开拓新的工作局面,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创造。
100年前,无数怀揣“救国家于危亡、拯人民于水火”坚定信念的青年人走到一起,以血肉之躯唤起民族觉醒,捍卫着祖国与民族的利益。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以五四精神相砒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不懈奋斗。新时代的九三人,更应“以五四精神相砒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作者简介:
张伟,女,1978年生,枣庄市教育局历史教研员。山东省历史教育学会理事,山东省研学旅行学会理事,山东省教学能手。九三学社山东省委思想理论研究中心成员,九三学社枣庄市直机关支社社员,九三学社枣庄市委青工委委员,连续三次获得“九三学社枣庄市委优秀社员”“优秀社情民意个人”等称号,获“九三学社山东省委2018年最佳征文展示个人”等荣誉。获得全国高中历史优质课一等奖,全国优秀辅导教师,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研学旅行课程指导》等3部教材,发表省级以上专业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持有国家专利1项。
[1] 《李大钊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毛泽东:《在延安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中国青年》,1939年第3期。
[3] 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4] 郑大华主编:《当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5]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
[6] 李永春、张新洲:《毛泽东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7] 熊月之等著:《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8]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9]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
[10]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8年12月18日。
[1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12]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
[13] 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求是》,2009年第9期。
[14]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