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血脉里流淌的五四魂 ——简论九三人对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日期:2019-05-06 点击数:16697
摘要:五四精神如同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曾高擎在无数爱国青年的手中,照亮过中华民族历史上那片最为黑暗的夜空,也曾引领着一代代的九三人以坚实的脚步探索出一条民主兴邦、科学救国、团结强国的人间正道。不仅如此,五四精神在新中国民主科学的根据地上一直焕发着勃勃生机,至今依然历久弥新光彩照人。因为一辈辈九三人的惕厉奋斗持续创新,五四精神得以最大限度的传承与发展,使其穿越历史的时空,凝聚成我们时代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马达,也喷涌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的活力之水、力量源泉。
关键词: 五四精神 九三学社 传承
沧海横流,时移世易,初心不改者方显英雄本色。民主与科学精神是九三学社的立社之本,创始人许德珩、潘菽、张西曼等革命前辈创建九三学社的宗旨就是“民主与科学”,直至现在,九三学社的社刊依旧是《民主与科学》。由此可见“爱国、民主、科学”是九三学社与五四运动的精神纽带。九三学社秉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正是对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曾有部分学者痛心疾首地指出,当今社会物质主义泛滥,很多领域存在着青年“小我”泛滥、信仰集体迷失的弊病,五四精神的火种似乎要在这里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然而历史的考验,从来就是检验真金的烈火,也是锻造真金的熔炉。一场场政治风暴中,九三人时刻不忘五四精神的引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74幅春秋画卷。中华民族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峥嵘岁月里,九三人的爱国之心永远诚挚如初,其爱国朝圣之志历久弥坚,其民主盗火之责与时俱进,其科学拓荒之智日益丰盈,其进步传薪之旅踏平坎坷。九三学社以焚膏继晷的热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鞠躬尽瘁,也为自己在民主与科学的壮美书卷中谱写着新的诗篇。
一、九三人的以五四精神磨练爱国朝圣之志
朝圣本意指的是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动,通常它是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九三学社七十余载栉风沐雨信仰不变的发展过程,正如一个进步社团虔诚的朝圣之旅。爱国忧民、忠诚信仰,是九三人最为根本的道德准则和精神操守,而五四运动最初的精神内核,乃是“救亡图存”这个关系民族命运的宏大课题。民主与科学,既是当时新青年实现个人独立、自由的主要手段,又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手段。这就是五四运动大力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根本原因,也是九三学社成立并壮大至今的核心关键词。建国以后,广大九三社员继续深入学习和继承五四运动精神,牢固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深化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放弃小我追求大我,将五四精神投射在科技领军行业,也扎根在基层生产第一线。
九三学社的先驱许德珩先生,以九三人之躯体容括着五四精神之魂魄,把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高举着五四精神的光辉旗帜,无论是面对风雨如晦的坎坷际遇,还是面对一马平川的康庄坦途,他身上始终闪耀着五四精神的光芒,知行合一正气浩然,矢志不渝风骨铮铮。为了祖国的民主与科学事业,他一次次投笔从戎,甚至两次身陷囹圄。身为教育者,他深知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在北京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的讲坛不辍耕耘,积极参加或组建进步社团,不惧威胁坚持组织、参与各种利国利民的政治活动。许德珩是九三学社的一座丰碑,也是九三人践行五四精神的杰出领路人。在五四运动当天,以许德珩先生、潘菽先生为代表的数位九三先驱高呼“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爱国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以其拳拳爱国之心诠释着五四精神在九三人心中的神圣价值与核心地位。
二、九三人以五四精神勇担民主盗火之责
在华夏大地阴霾不散的危难时刻,以民主、科学为两面战旗的五四精神就像一点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之灯,唤醒了中华民族沉睡已久的民主意识。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并把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知识都教给了人类。他不惜接受最为严酷的惩罚,盗取了人类文明所需要的火种并用以造福人类。现在我们常把“盗火者”喻为成全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我们更愿意将“盗火”这种行为引申为对光明的追求和对民智的启迪。回眸九三学社诞生及建设初期的历史脚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九三人为民主事业勇于“盗火”的挚挚初心。
1944年11月,日本侵略者对我国大陆发动了新的进攻,民族存亡面临严重关头,面对中共中央提出的“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许德珩、褚辅成、税西恒、潘菽等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主张发扬“五四”反帝反封建和民主科学的精神,发出了新中国建立之前九三人为民主呐喊的时代强音。等到日本签字投降正式生效当日,“民主科学座谈会”举行扩大座谈会,决定了“九三”的名字,也定格了九三人对于民主思想所扮演的“盗火者”角色。1947年九三学社重申“五四”反帝反封建、科学与民主的精神的重要性。同年11月,许德珩、袁翰青和北平各院校教授47人发表《我们对于政府压迫民盟的看法》,抗议国民党政府突然宣布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次年3月,许德珩、袁翰青、樊弘三教授在北大民主广场强烈呼吁学习黄花岗烈士的精神,号召进步青年全心全意为中国的苦难大众献身。1948年5月4日,九三学社南京社员梁希、潘菽、金善宝等参加南京各大专院校纪念“五四”营火晚会,梁希在讲演中指出:“天色就要破晓,曙光即将到来!”九三人铿锵有力的足音,宣示着九三学社对民主精神的捍卫决心。
九三学社一直致力于推广、践行亲民爱民的民主理念,紧密团结在中国国共产党周围,全心全意为建设民主体制献策献力。1956年6至7月份,社中央常委会连续多次举行座谈会,学习讨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并发出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通知。次年元旦,九三学社发言人许德珩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谈过去一年回顾和今后的展望。表示坚决拥护中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九三学社中央邀请从事水利、电力、地质、生态、环境、能源等方面的社员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了《关于三峡工程的一些问题和建议》《关于建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的研究意见》等宝贵意见。正是秉承民主与科学精神,九三人参政议政时才会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只唯真,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真知灼见,这是对于民主事业的的忠诚捍卫。九三人勇担宣传民主思想、践行民主理念的“盗火”之责,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主基业谱写了华美的诗篇。
三、九三人以五四精神砥砺科学拓荒之智
在五四科学精神光芒的照耀下,众多九三社员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中国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九三学社先后拥有19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成员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著贡献。九三学社社员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选、黄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九三人对科学领域拓荒壮举的明证。早在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时,九三学社社员王竹溪、王淦昌、吴学周、周培源、柯召、柳大纲、袁翰青、陈建功、黄子卿、葛庭燧、虞宏正、严济慈等12位同志担任物理学、数学、化学学部委员;尹赞勋、王家楫、王应睐、伍献文、李庆逵、李继侗、金善宝、侯德封、夏坚白、孙云铸、涂长望、梁希、陈世骧、程裕淇、冯泽芳、黄汲清、杨锺健、裴文中、赵九章、潘菽、郑万钧、顾功叙等22位同志担任生物学、地学部委员;朱物华、李薰、周志宏、孟昭英、茅以升、张光斗、严恺等7位同志担任技术科学部委员;黎锦熙、魏建功2位同志担任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以上还有13位同志成为各学部常务委员。1956年,九三学社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社员代表大会上号召社员向科学大进军,这种强劲的势头一直延续至今。
在科学救国、科技兴国的第一线,必有九三人鞠躬尽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光辉身影。九三先锋茅以升先生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鼓舞着整个民族科学界。即使是在科学领域多灾多难的60年代,九三人依旧没有停止对科学的拓荒。潘菽先生1963年因心肌梗塞入院一年多,出院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各种迫害,但他以拓荒者的姿态偷偷写下了50多万字的《心理学简札》初稿。文革结束后,他不辞劳苦身先士卒,以高度的科学拓荒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国现代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我国心理学界的圣人”。邓稼先等负责“两弹一星”的研制的九三人拓荒开路,发愤图强,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难关,彰显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伟大魄力。
积极发挥科技在“强国富民”这一终极目标中的重大作用是九三人不变的初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时代发展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的方略,九三人进一步坚定了对科技立业、科技助民的时代追求,高度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发挥其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针对科技、教育、经济、文化重大课题开展深入调研,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决策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评选中,九三学社就有八位同志被评为这一奖章的获得者,他们都在科技界具有重大成果。
四、九三人以五四精神开启进步传薪之旅
九三学社成立七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将五四精神之薪火传递给更多的进步社员,这一建设发展理念使九三人在社会发展的激流中永葆青春活力。曾几何时,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九三人积极地呼吁并舍生忘死地加入爱国救亡运动,充分发挥进步知识分子的智力优势,高高举起爱国、民主、科学的革命旗帜,将五四精神灌注在个人事业与民族命运中。九三人对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并非为一己之私利,而是为了充分发挥九三人的智慧与力量造福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发展。在外敌入侵的民族矛盾背景下,九三学社积极团结各条战线的有生力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毕力斗争;在抗战胜利后,九三学社坚决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积极与党中央携手合作,共商国是,团结和吸引了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改革开放以来,九三学社进一步明确自己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将五四精神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内涵,继而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
新时代九三学社将宗旨定在“强国富民”这个中华民族历代先人谋求的目标上,亦是五四精神命脉在时代大语境中经由九三学社继承和发展的有力说明。九三人的与时俱进,正是以五四精神为引领,薪火相继代代传递。回望建国初期的九三学社,这一点更能得到深刻的体现。1952年7月10日九三学社发出关于发动社员积极参加院系调整运动的指示。此后,九三学社有大批专家、教授和学者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踊跃报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区和岗位上去。他们离开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满怀报效祖国的热情,先后分赴各地。同时,把九三学社的种子传播全国各地。1960年6月我国召开首届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我社有32位同志光荣地出席了这次盛会。1962年12月至1963年1月份,九三学社五届四中全会号召社员积极为科学文教战线上的“出成果,出人才”而充分贡献力量。
九三学社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可谓血脉相融、神魂入髓。五四精神已经成为九三人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武器,这一点不仅在历史上得到了充分证明,它对当代九三人以时代先锋的姿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指导性。锲而不舍地以五四精神信仰为灯塔,九三人的奋斗之路必将被照亮,民族复兴大路上,社会发展大潮中,具有爱国朝圣、民主担责、科学开拓、与时俱进、勠力同心的九三人必将深入推动五四精神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唱响“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时代主旋律,团结更多的九三社员为捍卫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之光、科学之光、真理之光而不懈奋斗。(李辉,九三学社聊城青工委委员,聊城文轩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