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蹩脚的“追星人”。工作间隙、旅途中会听听歌释放压力,寻找灵感。奔跑吧,兄弟还是姐妹,我没记住是谁。一群人围着几个人做游戏,上亿流量的消耗让我吃惊,感觉周末时光用在看人家设计的热闹,不如听着轻音乐做做家务实在些。 这么说,请不要误解为我是迟钝呆板。我也会为无声的《千手观音》舞蹈感动;也幻想能像电影《阿凡达》中那样的自由,跨着飞鸟穿行在丛林山谷之间;也会在完成一次检测任务后,欢欣雀跃地学着广场舞大妈,哼唱凤凰传奇的调调。 每个人的喜好跟脾性性格有关,跟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共存共生。生活里我佩服强者,特别是自立自强,与贫困与疾病与命运抗争的人们,就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的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工作中我钦佩孜孜以求精研细钻的攀登者,我身边有很多出身乡村的电焊工,在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水平上,那些稚嫩的脸庞丝毫不输于大型企业的工匠。因此,潜意识中我崇拜的不是明星,是英雄。 一部电影引来的思考—— 2019年的假期,我陪着爸妈一起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让我对明星和英雄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跨越70年岁月的7个历史瞬间,都永久地记录在了《我和我的祖国》的镜头里。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是怎样诞生的,第一颗原子弹怎样爆炸成功的……。爸爸在第一篇章双眼就湿润了,听着伟人庄严宣告的嗓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看着那面被28年革命斗争染红的红旗迎风飘扬,爸爸昂首挺胸仿佛回到年轻的时代。 同样是叙述青春与祖国的关系,我更被原子弹研制篇章的那么多无名氏深深吸引。那个时代核武器的研发工作必须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三年不见,恋人在公交车上相遇,“我不认识你……你认错人了”,这该是多么疼的表达。甘愿遭受核辐射、甘愿冒死抢险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甘愿青春被黄沙消磨,甘愿隐姓埋名、相遇不敢相认何尝又不是英雄呢?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抛开自我、抛开亲人,以身许国的英雄应该很多吧?或许就在我们身边。“那个年代他们对于梦想有很纯粹的追求。我在为这个电影做准备功课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参与两弹一星研究的科学家们,他们都曾隐姓埋名。一个人怎么做到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为祖国国防事业甘愿奉献一生呢?”主演张译的真情表白让我重新回忆起那篇课文——《邓稼先》。 一篇课文的带来的功课—— 那是一次无意中对侄女语文作业的辅导,让我被她课本中的这篇文章所吸引。这是杨振宁先生饱含深情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所作的传记。在叙述邓老的生平事迹过程中,杨振宁先生夹叙夹议对邓老不吝溢美之词。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抗战时期,邓稼先高中二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一年学期竟然从北平出发,辗转上海、香港、越南最后在昆明完成高中学业。他生平中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共产党,是在西南联大毕业的时候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由此积极投身争取民主、反对暴政斗争。为了报效祖国,他远赴重洋到美国研究深造,不到26岁就取得博士学位。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时候,他又毅然决然放弃优厚的科研、生活条件,回国参加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可以说,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新中国科研先驱者们所共有的爱国、爱党、民主、科学的品质。 刚刚开始原子弹研发任务的中国科研工作者,一穷二白两手空空,他们只能夜以继日地从一个概念做起,用算盘等原始工具验算数据。中苏关系恶化的时候,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拒绝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有关技术资料,并要求销毁全部研究资料。记得一部电影里有这样的镜头,深夜苏方专家撤离的车开拔了,院子中燃烧的资料文件随风飞舞。看到车辆离开视野,我们的科研人员不顾火焰灼烧,立即从火苗中奋力抢救那些灰烬纸片。我想,那其中也一定有邓稼先焦急忙碌的身影。在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岁月里,在资料、设备甚至时间都匮乏的条件下,邓稼先一行人在戈壁沙漠隐姓埋名、默默工作。日月星辰周而复始,漫漫黄沙狂风肆虐,他们锲而不舍争分夺秒工作,没有想过发表什么论文,没有想过学术成就,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就是为国家安全创造最可靠的盾牌。 两年零八个月,对某些综艺节目而言不过才进行了三季,对国际核物理国防科学来说则是奇迹中的奇迹。我们的氢弹在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同样过程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中国从此再不受核威胁、核讹诈。朝鲜战争时期麦克阿瑟要用原子弹将中国直接抹平叫嚣声从此悄无声息。难怪杨振宁在确认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为国家民族自豪,为邓稼先骄傲。 邓老是个老实人,只要是为了工作说走就走,毅然决然。严格的保密纪律让他放弃学术荣誉、放弃正常家庭生活。大禹治水,也仅仅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而他工作单位跟家咫尺之遥却不能跟家人透露只字片语,与妻子撞见还要加以遮掩。邓老又是个倔强的人,生前32次核试验他亲自指挥15次,多次辐射伤害让他身体被癌细胞严重侵蚀,在生命的终点线前魂牵梦寄的仍是中国的核事业。在他面前我懂了电影《相遇》中感人至深“最熟悉的陌生人”画面,在他面前我懂了“九三人”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 烈士前辈牺牲精神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安宁,让我们懂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是庆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没有理由不崇敬像邓稼先前辈那样追随中国共产党为民主、科学奋斗终生的国之脊梁、民族英雄。正如杨振宁先生在课文中所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一部功勋相册星光闪耀—— 这篇课文带我进入“两弹一星”背后的故事,钱三强、赵九章、邓稼先、王淦昌、程开甲、钱学森、周光召、陈芳允……,这些闪耀着历史光辉的名字让人如入中国现代科学史的殿堂。几十年里,他们默默无闻守护初心,追逐希望,毕生投身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事业,很多名字直到21世纪初才为世人所熟悉。他们不用担心后世会忘记他们,因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一百年征程里,他们交出了让后人高山仰止的第一棒。 在23枚金光灿灿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就有我们九三学社五位先贤的荣光: ——“以身许国”的王淦昌。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一生三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17年的时间,化名王京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全身心地投入到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当中。古稀之年主动辞掉部级干部职务,投身专业科研,领导身份与布衣角色之间处之泰然,矢志报国终身不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以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为两弹研发事业做出杰出贡献。“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卫星之父”赵九章。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立志“科学救国”,一生中不断地开拓新的学科领域,为祖国的现代气象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一曲天外传来的《东方红》足以告慰这位祖国卫星事业的奠基者。 ——“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的陈芳允。参与制定“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测控方案,解决“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多设备电磁兼容问题,提出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计划。花甲之年从军入党,“陈芳允星”与北斗卫星在浩瀚宇宙熠熠闪光。 ——“核司令”程开甲。二十多年的时间奋斗在戈壁无人区核试验基地,技术上决策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两弹结合、地下平洞和竖井试验等在内的三十多次核试验,解放军战士敢用身体蹚地雷阵,程老冒死站到核爆最前沿拿到第一手珍贵的资料和数据。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历经七十余载救国强国的奋斗实践,一代又一代九三学社仁人志士坚守合作初心,矢志不渝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砥砺同行,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淡泊名利、勤于付出、勇于献身的感人故事,熔铸成伟大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正如那首著名的歌曲《愚公移山》所唱:“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的是一身肝胆”,这既是中国知识分子忠诚担当的崇高境界,也是九三人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样的风骨和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宝贵财富。 一盏照亮我前进的明灯——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通过学党史、学社史,我理解了知识分子应有的思想、应有的目标、应有的担当。先贤前辈的光辉为我人生发展指明方向,坚定我爱国、民主、科学的宗旨理想,我将以接续奋斗诠释爱国情怀、践行报国之志,将奋斗进行到底。 很多朋友不知道无损检测为何物,经常问我“探伤”是什么。我说人得病了要找大夫,材料设备是否“健康”就要找“探伤”。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衍射时差法检测、相控阵超声检测,日新月异的技术让我一步步进入了金属材料的微观世界。好大夫要善于治“未病”,同样石化炼油、发电厂、长输管线等工业装置、设备、材料同样要提前“体检”,我就是在金属材料的微观世界中找到病灶的“影像科大夫”。 当前我国工业化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监管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尤其是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事故发生呈现由高危行业领域向其他行业领域蔓延趋势,直接危及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安全和效益。检验检测安全控制是重大事故防治的关键技术。因此持之以恒地学习钻研无损检测技术是所有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神圣职责和毕生追求。 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名社员,自小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成长,感谢党给我参政议政和进步发展的平台,感谢九三学社的培养和关爱。我愿意做一片树叶上脉络,感受温暖阳光,吸收大地滋养,为祖国的大树开枝散叶、茁壮成长贡献微薄力量;我愿做一名奋斗者,在九三学社英雄前辈的感召下砥砺前行,在星辉照耀下为九三学社再添荣光。(九三学社烟台市委 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