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走过百年 走向富强
   
走过百年 走向富强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21-07-15  点击次数:14614

一、奠基礼

刚刚过去的2020年,许多事件令人印象深刻。如果要进行评比,我国成功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和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一定会高票入选。

这2件事,无疑充分证明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

犹记得,2019年末、2020年初,暴发自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其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特点,给我国带来了巨大危机。一时间,山雨欲来、阴云满天,恐慌、惊惧,成为多少人的心理写照。

关键时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科学应对,无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攻坚克难、拼搏奉献,全国人民坚定拥护党中央决策、各尽所能参与疫情防控,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疫情防控形势的根本好转。

当国人的工作生活很快回归正轨,国庆节景点人潮汹涌,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纪录,对比国外持续严重的疫情和异常惨重的损失,多少人会依然感到后怕,多少人会由衷庆幸能够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多少人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犹记得,当2012年年底党中央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有多少人表示难以想象,有多少人感到信心不足。

面对各种质疑,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锚定脱贫攻坚目标,持之以恒、聚力推进、精准施策,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即使是在2020年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也没有一刻松懈,而是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多少扶贫党员干部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换来了贫困群众梦想照进现实、走上幸福之路。这是人间奇迹,更是只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实现的奇迹。

1935年11月,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奠基西北打开了新局面,对后来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我想,2020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也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百年,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举行了奠基礼。

 

二、强国梦

没有一个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的巨大成就,当代中国展现的生机勃勃气象,背后都折射着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劈波斩浪、愈挫愈勇、拼搏奋进甚至流血牺牲的壮阔图景。

100年前的中国,那是何等的积贫积弱!

2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泱泱古国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割地、赔款、通商、驻军,帝国主义予取予求,中华大地任人宰割,中国人民水深火热。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在迷雾中探索强国道路,一次次掀起救亡图存运动,一次次折戟沉沙,一次次无功而返。

更让人痛心的是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一盘散沙。鲁迅在《滕野先生》中说,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由此深刻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医治国人的思想远比医治国人的疾病重要,毅然弃医从文。

1931年4月, 板垣征四郎在策划九一八事变时说,中国“不过是在这样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上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说法虽然刺耳,却是当时中国的真实写照。而这,正是日本敢于发动九一八事变以至后续侵华战争的底气所在。

多灾多难的中国,何时才能迎来扬眉吐气的一天?

于苦难、绝望中,1921年7月23日,13名代表齐聚上海(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但就当时而言,在200多个形形色色的政治党派中,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却似乎那么微不足道。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道路又是那么曲折、凶险。

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北方各省市党组织的奠基者李大钊被捕后,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走向刑场的最后时刻,他大声向军警和围观者作最后的陈词:“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荣的胜利!”。

正如李大钊所说的那样,无数共产党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发动、团结、引领全国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甚至抛头颅、洒热血。

1938年10月,8名东北抗联女官兵与日伪军激战,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1941年9月,5位八路军战士完成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任务后,在狼牙山顶大量杀伤敌人,最后义无反顾跳下悬崖;1949年11月,白公馆、渣滓洞中,在酷刑折磨下意志坚定、斗志昂扬的革命者大多数倒在了解放前夜,他们无怨无悔;1950年12月,在朝鲜水门桥南的高地阻击阵地,身着薄棉服的一百多名志愿军战士卧倒在雪地里,手持武器,目视前方,全部冻死在山头上……

王进喜、焦裕禄、郭永怀、张伯礼、黄文秀……,在各个领域、各个时期,都有无数的英模在默默地奋斗,坚定的信仰是他们拼搏进取的原动力,为人民服务是他们永不更改的信念。

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笔直、平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和创新科学理论,艰辛探索、锐意开拓。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征程波澜壮阔,也险象环生,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多少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秉持地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是不变的初心。

100年来峥嵘岁月稠,无数英模搏未休。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已然顺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图景,又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三、捍卫者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很快在理论上、事实上将统一战线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经历了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几个重要历史阶段。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重要“法宝”之一,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雄辩地证明,什么时候轻视和放弃统一战线,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容易遭受挫折,什么时候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蓬勃发展。

长期以来,作为统一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主党派,始终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勠力同心、风雨同舟、携手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了价值、做出了贡献。

以九三学社为例,其成立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启发、引导和推动密切相关。1945年9月,参加重庆谈判的毛泽东与许德珩见面。在听了许德珩介绍的九三座谈会情况后,毛主席勉励说:“既然有许多人参加,就把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针对许德珩担心的成立组织人数太少的问题,毛主席认为:“人数不少,即使少也不要紧,你们都是些科学文教界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经常在报上发表意见和看法,不是也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吗!”由此许德珩等人才下决心把座谈会改组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这就是后来的九三学社。

自成立之日起,九三学社始终坚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秉持爱国报国、讲求民主、崇尚科学的信念,一路发展、一路奋进、一路拼搏,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勇立潮头、勇于担当、勇攀高峰,在实现各个阶段目标的过程中体现了九三学社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许德珩、梁希、周培源、王淦昌等九三学社先贤,坚守政治信念、赤胆忠心报国的事迹和风范已经融入九三学社的血脉,成为九三学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代代后来人身上不断传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九三学社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围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广泛深入调研,提出一系列高质量的精品建议。打造了“同心树人”“亮康行动”“同心康福”等工作品牌,为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广大社员立足本职、锐意创新,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作为一名普通九三学社社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时时感受着身边社员们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踊跃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查民情、解民忧、建诤言、勇奉献的炽热情怀和责任担当。无数的九三学社社员互相感染、互相激励,争先恐后发挥自身才能,自觉加入到民族复兴的世纪洪流中,以实际行动履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职责。

百年风华正青春。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一首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火遍全国。

的确,百年归来,经过血与火考验、挫折与风险锻炼的中国共产党仍然朝气蓬勃、锐气充盈。不改初心的中国共产党脚步铿锵、一往无前;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人民携手并肩、奋勇登攀!

近代以来,无数中国人热切期盼的强国梦终将实现!(九三学社烟台市委委员会副主委  张桂德)

   
« 上一篇:九三学社烟台市委员会唱响爱国歌曲《中国人》
» 下一篇:九三学社烟台市委员会唱响爱国歌曲《国家》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8381079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