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曾(1905—1989),原名行远,字君鲁,山东堂邑人,工程力学教育家,二级教授。1953年10月5日在青岛加入九三学社。1923年考入济南山东矿业专门学校,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1931年毕业后在天津市政府港务处任技术员。1931年9月后,先后在河南焦作工学院、山西同蒲铁路工程局、汉阳高等工业学校土木系、武汉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任教。1939年12月任西北工学院力学教授。1947年8月应聘到山东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任教授兼主任,1952年10月调入青岛工学院任教授兼副教务长。1956年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成立后,任建工系首任系主任,嗣后,又在西安冶金学院、山东冶金学院任教。1963年4月调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任教授。许继曾曾当选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第一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一届政协委员,青岛市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九三学社第八届参议委员,山东省九三学社顾问,九三学社青岛市第五、六届主委、第七届名誉主委。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许继曾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在工程力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曾教授过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化学等课程,编写讲义有《工程力学》《静力学》等。
引 子
在查阅社史档案中,发现了许继曾在1953年入社时写的个人自传手稿。他从家庭的成分、背景写起,七岁念私塾、八岁入新式小学、十岁入县立高小、十二岁考入德县教会中学、十四岁考入济南矿业专门学校,这期间正值五四运动爆发,全国掀起反帝反封建的高潮,他也加入到革命的大潮中,参加了下乡宣传工作。新式教育启蒙着他,新思想潜移默化影响着他。1924年是他人生思想的转折点,考入北洋大学后逐渐走向了寻求革命之路……
(1953年10月16日 许继曾写的自传)
思想进步,心向延安
1924年,许继曾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在北洋大学读书的初期,正值中国革命高潮。当时反对陈腐现象的学生革命运动蓬勃一时,1926年他曾参见了联俄联共的国民党,在学习中对于革命理论增加了一些认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不少进步人士遭到迫害,北洋大学一些进步学生被捕。当时许继曾是学生会成员,为了营救被捕的同学四处奔波呼吁。在大学最后一年,他读了胡愈之在《社会与教育》连载的《莫斯科印象记》。他对于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由衷向往。
1931年在北洋大学土木系毕业后,许继曾被考选为天津市政府技术人员,因不满宦衙作风,同年9月间被北洋大学一位教授介绍到焦作工学院土木建筑系任教。在此期间,他与一位思想进步的国文教师及一位留日归来、思想进步的老同学交往甚密。在二人的影响下,许继曾的思想有很大进步。1932年,许继曾开始阅读一些马列主义著作,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其后,他又读了曹谷冰的《苏俄视察记》,对苏联的建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更大的向往。1933年暑假,他在北平和友人筹办过苏联参观团。但因当时政府仇视苏联,阻挠、拖延对参观团审请的批准,他们的计划流产。 1934年春,许继曾辞去焦作工学院的工作到山西同蒲铁路工程局任工程师。后辞去工作,报考南京留学考试不中。他虽抱有留学报国的思想,但为中国共产党做事的想法始终未变,曾一度想前往江西苏区工作。1934年夏,许继曾参加了天津抗日救国会,后因参与革命活动被反动派逮捕。反动派抓不到其罪名,最终被释放。其后,许继曾在济南市政府任技术专员期间,认识了一位冯姓同志(共产党员)。凡是进步人士,他都感到志同道合,所以他继续同情和赞助革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许继曾进一步认识到共产党的伟大和其政策的正确。1937年冬济南失陷之前,由于经济的关系,他将家眷安置于济南岳母家,同一青年共赴西安。行前,冯姓同志给他一封介绍信,让他交给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一位乔姓同志。抵达西安后,他和乔同志谈过几次,也和时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谈过一次话。林老认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不拘在何地工作。特别是工科专业的人,到延安去没有多少工程可以做。原本冯同志在介绍信内也提到许继曾拟担任一些工程工作,林老的谈话也是针对他的这一想法。当时他是可以去延安的,由于决心不够未去成。而终未去成以后的时间里,又心向延安,充分表现了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的不坚定性和知识分子的局限性,但这并未改变他追求革命的信念。 许继曾在这一时期深受五四运动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积极靠拢和帮助中国共产党,为今后参加革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心向党,投身革命
1939年12月,许继曾到陕西城固的西北工学院任力学教授。西北工学院设于城固深山中的古路坝上,与外交通不便,孤陋寡闻,所看到的报刊都是反动派的印刷物,一般在反动派的掩蔽下,见闻不到真实情况,思想的落后情况可以想象。院中虽有较进步的同仁,但彼此竟少联系沟通。许继曾心情的沉闷实难以形容,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对抗战的中心—延安心向往之。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给日军以致命打击。1946年春,国民党以所谓苏联没有从东北撤军、苏联搬走东北机器为借口在全国发动反苏示威游行。国民党西北工学院区党部也积极策划,准备组织游行,先后在七星寺西北工学院分院、西北工学院本院发动师生签名。中国共产党西北工学院地下党支部决定予以反击,发动组织了葛春霖(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民盟)、段超人(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加入民盟)、叶守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民盟)、许继曾、任殿元、余谦六、蓝贞亮、李兆源、程干云、徐百川等进步教授发表声明,揭穿国民党反苏游行的阴谋,并要求一切外国军队都要撤出中国去。各进步社团也积极响应,支持教授声明。国民政府当局惧怕事态扩大,不愿再提此事,反苏游行也就此偃旗息鼓。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全国人民希望和平民主建国。但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大规模的全面内战爆发,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山东人民更是深受其害。许继曾经常至南京与山东老乡张今铎商谈,认为有必要联系山东旅外人士,呼吁立即停止内战,实行和平民主建国。由张今铎负责在沪宁联系内地其他城市及香港、海外等地的山东籍人士。这些人士,如初大告(山东莱阳人,九三学社社员)、王震东(上海山东同乡会总干事)、陈德轩(上海山东同乡会副总干事)、解方(曾用名解子义,山东茌平人,民盟盟员)、李士钊(山东聊城人)、杨沛如(山东寿张人)等人,也都分别联系一部分山东旅外人士,许继曾经常在张今铎于南京清凉山的住处集会,谈论国是,沟通意见,商讨对策。他们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反对内战,实行和平民主,成立联合政府。1946年7月起,许继曾就经常参加各次会议。他们决定由张今铎暗中与周恩来联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经周恩来核准后,决定组成一个团体,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并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指示进行革命工作。经过讨论,该团体定名为“山东民主协会”,以张今铎为主,王震东等在上海的人士进行筹组。在成立大会召开前,与1947年2月1日先以山东旅外人士485人名义、有66位主要发起人签名的《山东旅外人士为呼吁立即停止内战促进民主建国通电》在上海《文汇报》上刊发。同年2月26日,在上海召开山东民主协会成立大会。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山东民主协会组织纲领》和《山东民主协会成立大会宣言》。许继曾参与和筹划了整个筹备过程。 1947年夏,许继曾应聘至山东大学土木系任教授、系主任。1948年底,山东大学师生积极投入接管被美军霸占的校舍。随着解放军在战场的不断胜利,青岛一小撮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按照蒋介石“保存有生力量,力避就歼”的反动指示逃亡台湾,并在逃跑前企图对青岛市的工厂企业及市政府设施、学校机关等进行破坏和抢劫。山东大学训导长刘次箫等人盗卖学校财产,筹资准备南逃;并利用水产系部分师生拟南迁借读。策划了南迁阴谋,意图把整个学校南迁到台湾。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委派郑蕙同志通过山大进步教授杨向奎传达了市委指示:在青岛解放前后国民党逃跑时,设法保护山东大学和中纺公司。山东大学各进步教授和进步社团响应地下党的号召,积极开展了护校活动,许继曾就是积极参与其中。
许继曾与地下党王君(王新元)取得联系,由许继曾负责联系青岛植物油厂、青岛啤酒厂的工人代表,告诉他们为避免国民党撤退之前搞破坏,一定要把工厂的财产保护起来,目的是在于团结同仁卫护本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资产,迎接解放军入城。当时,许继曾一家住在山东大学内的一多楼(闻一多故居)。这里比较偏僻隐蔽,地下党员和进步教授们在他家召开秘密会议,部署加强战场胜利后的宣传,印发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宣传品,研究如何配合解放军入城布置。他们每天晚上收听共产党的电台广播,了解解放军的政策及解放青岛战役进展情况,然后他们将系里的所有的贵重的器材全都搬到一多楼藏起来。许继曾没有辜负地下党组织的委托和信任,接受了解放前夕的严峻考验,锻炼了自己,完成了保卫学校和迎接解放的光荣任务,为护校做出了贡献。 以上这些,充分体现了一个旧式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向往革命、自觉投入革命的信念。
严谨治学,建设国家
许继曾早年曾从事过公路、铁路、水利、桥梁、测绘和工业建筑等工程技术设计研究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他不甘心做亡国奴,到西北后方西北工学院继续教书,任基础力学教授,在当时抗战艰苦条件下,国内图书仪器紧缺,为了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国际先进科技知识,曾经编写过工程力学、应用力学等课程的讲义和习题集。这些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深受学生好评。当时学生们就编了顺口溜:“许继曾教授的力学顶呱呱。”
在山东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任教期间,他既要亲自讲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和结构力学这四门课程,任务最重的基础力学课,还要筹划系务工作。经一年的努力,测量仪器及水力基本教学设备从零到有已粗具规模,创建了山东省第一个测绘专业(1955年6月,高等学校第二次院系调整时测绘专业的师资和设备调至武汉,组建了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他还很重视实践,狠抓教学实践与科研实验的环节。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调至青岛工学院土木系任教授兼副教务长、力学教研室主任。当时新学校成立,师资不足,为了把好教学关,他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着重提高教学质量,虽然当时工作任务很多,但一直亲临教学第一线,帮助年轻教师,搞好传帮带。记得有一个学期,因为没有聘到优秀教师,为了不影响教学计划,自己同时开授水力学、测量学、建筑力学等跨专业学科的课程八门。由于平时基础扎实、勤奋努力,在教学中成绩优异,他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他在每次讲课前充分备课,一丝不苟,经常用列宁的话教导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工作中,他先后编写过不少教材及论文,如楔形架重力之分析、建筑力学教程、工程力学等方面的教科书,但他从不突出自己,也不冠名。 许继曾工程力学造诣颇深,国内学界莫不首肯。1963年他调回山东海洋学院后,继续他的工程力学教学。海洋捕捞专业没有现成的教材,因为那时现成的教材全是针对工科的,所有教材现编现教现用,他就让女儿帮她画图、抄写教材,他就编教材。有时学校来了一批专业性很强的外文资料,一批就有十几万个的翻译工作,他就赶夜车翻译出来。他做了那么多事,从来没有要夸耀自己,并经常用毛主席的话告诫年轻教师:要做人民先生,先要做好人民的学生。 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勤勤恳恳,忘我无私奉献,像一头牛一样,在起伏跌宕的历史环境中为发展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晚年入党,夙愿得偿
(在许继曾女儿家发现,许继曾将中共山东省委批准他入党的文件抄写在台历上)
青岛刚解放时,山东大学由青岛市军管会接管。军方代表就找许继曾谈话说:“你在新中国成立前给党做了这么多工作,给党默默地做贡献。党要壮大要发展,没有人民的支持,没有你们知识分子支持肯定也不行。组织上正在考虑培养你加入中国共产党。”许继曾回答说:“我觉得我不够共产党员的标准,我还是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我的世界观没有改造好,我还需要改造。我现在还达不到共产党员的要求。”许继曾把共产党看得至高无上,就觉着目前不具备加入共产党的条件。他觉得他应该先加入九三学社,先把自己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1953 年,许继曾经张玺、陆侃如介绍在青岛加入了九三学社。在此之后,许继曾默默地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老一辈的九三学社社员,在起伏跌宕的历史环境中为发展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在担任社内职务期间,他能够坚信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依靠党的教育和帮助,与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与广大社员息息相通、休戚与共,将九三学社社员和更多的党外知识分子凝聚团结在党的周围。1985年8月23日,80岁的许继曾教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
(九三学社青岛分社第一次社员大会合影(1955年),前排右二为许继曾)
综观许继曾教授寻求革命的一生,从早年参加革命活动的热情到埋头于学术研究和教学, 从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到践行九三学社的“民主与科学”,始终都围绕民族自强、国家昌盛这个中心,时刻用其这个最大目标指引自己朝前走。 坚守着的信仰终于成为现实!
(本文获得社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二等奖;作者:张俊杰,九三学社青岛市委社史研究中心主任;青岛鼎诚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