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天地 » 九三文苑 » 东风劲吹锅饼香
   
东风劲吹锅饼香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24-05-28

生活本来就充满无穷奥妙,何况是互联网5G时代。原本普通的淄博烧烤,跟流量一联姻,带来的惊喜便是——天下谁人不识“君”。

同样名扬天下的, 还有与淄博烧烤情同手足的灵魂三件套。三件套者,小饼、小葱加蘸料也。

然而,向来便有谍中谍,如今更有套外套。在灵魂三件套之外,又一个“三件套”横空出世,这便是声名鹊起的三件套食品有限公司。    

乍一听这名堂,还真有点纳闷。直到走进桓台县张桥村,品着酥脆鲜美的“香滋哥”炒锅饼,听着公司当家人的叙说,我才对这新“三件套”有了新认知。       

炒锅饼,如今堪称网红美食了。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桓台县张桥村安家落户,也算得上是荣归故里了。

说到这里, 你肯定满腹狐疑。难道这里是炒锅饼的发源地?这个嘛,小孩子没娘,说起来话长,我还是借用一下媒体讲述的故事吧。

话说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日归营途中,士卒疲馁,齐桓公亲诣湖畔一大户,求食以哺士卒。户出大饼,以油盐炒之,供士卒食。士卒食之,气力复,士大振。齐遂以此饼筵群雄,食之亦称绝。马踏湖会盟,诸侯皆愿与齐修好,令齐桓公威德益著。而炒饼,亦成齐地之特色美食,名曰“得胜饼”,以纪艰难征战及齐桓公之宏韬。随时光流转,“得胜饼”渐变为“炒锅饼”,广传于齐鲁大地,成其地方特色美食。

如果我没有记错,齐桓公会盟诸侯,大概是公元前651年的事儿。照此说来,炒锅饼的诞生,至少已经有着2600余年的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姑且不论,且让齐桓公与“得胜饼”的传说,为马踏湖畔的“香滋哥”炒锅饼这一特色美食当一回嫁衣,又有何妨呢?况且,除去搞专业研究之外,这世上的事儿,有很多是无须较真的。有句话说得好,“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我宁愿相信这炒锅饼冥冥之中与齐桓公、与马踏湖有着数说不清的历史渊源。而且,根据我粗浅的认知,如果有朝一日真的要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原产地商标的话,这颇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故事,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不管咋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炒锅饼能成为风行齐鲁、老少皆宜的特色美食,不会是现代某某人一时心血来潮的创造。而作为炒锅饼的前身,锅饼却是当地妥妥的大众面食。细细琢磨,桓台这里还真有锅饼滋生的土壤啊!张桥曾是洞子井的发源地,农业发展眼光超前;桓台是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小麦千斤县,号称“鲁中粮仓”。而锅饼是以小麦为原料的符合北方人口味的“干饭”,作为传统食品,以最能垫饥著称。当地不是流传这么一句歇后语么:斤半锅饼——够呛滴。字面意思是说一个人饭量再大,斤半锅饼一般也吃不了。当然歇后语表达的潜在意思是,因为能力有限,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某件事儿。由这句人人耳熟能详的歇后语,足见当地人对锅饼是情有独钟的。

从锅饼到炒锅饼,由高大瓷实变得小巧酥脆了。这摇身一变给人的感觉,岂止是外在的形,连内在的神也不一样了呢。如果说锅饼以其厚重承载着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和北方文化,那么炒锅饼就大有些南北合璧的味道了,具备了南方食品的某些元素。整个的、整块的厚重锅饼,被机器加工成薄薄的切片,再添加上不同风味的佐料,经过一番炒制,便洗心革面重新做“饼”了。不得不说,这化蛹成蝶的蜕变,颇有脱胎换骨的味道。此时的她,已经由“大江东去”的豪放派变成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派。再装进精巧别致的礼盒里,竟然也眉清目秀顾盼生辉了。当你拿起一盒精心包装的成品仔细端详时,不禁会有种恍惚交错的感觉:从此刻的“她”身上,你还能寻觅到当初的“他”的身影么?

或许正因为炒锅饼将豪放之气深深隐藏,又将婉约之风袅袅绽放,才使得它成为淄博烧烤之外的新宠,成为老幼皆宜的休闲美食。

“借淄博烧烤的东风,将三件套做大做强,让马踏湖畔的“香滋哥”炒锅饼像天下第一村的烧饼一样名扬四海!”三件套食品有限公司的当家人定位明确,信心满满,沉稳有力的话语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胸中有丘壑,腹内有乾坤,眼里有山河。相信这片齐文化浸染的神奇土地上,会不断有新的奇迹诞生。也或许不远的将来,就会有一份不负时代的答卷呈现在我们眼前。(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高级教师,桓台县作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淄博市桓台县基层委员会社员    王敏法

   
« 上一篇:无
» 下一篇:春暖花开话芍药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7179481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