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物芯片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物芯片产业发展的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23-12-19

国家高度重视生物芯片发展,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改高技〔2021〕1850号)中明确要发展微流控芯片等先进技术,推动重组蛋白、多肽、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等发展。生物芯片是指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在固格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提高对细胞、蛋白质、DNA以及其他生物组分检测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作为医疗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生物芯片在基因测序、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等方面的应用,为医疗实践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精确性。

一、我省生物芯片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省正在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生物芯片产业,一方面能够助推山东省更好融入国家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能够为我省发展前瞻性技术和产业提供参考,助力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强省和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

(一)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政策频发。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生物芯片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如《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积极把握生物技术发展机遇,加快免疫治疗、合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技术的攻关。《山东省医药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等即时检验产品研发成果产业化。

(二)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丰富资源。作为医药大省,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部分生物工程二类新药已实现产业化,部分生物工程新药在研发中。目前,山东拥有生物技术园区11个、“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产业基地”2个。无论是在技术研究还是产业开发方面均具备发展生物芯片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

(三)布局科研平台,推动产业化发展。我省现有生物芯片重点平台2个,分别为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方基地(以下简称“北方基地”)、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烟台分中心(以下简称“烟台分中心”)。其中,北方基地建有省内首家市场化运营的综合研发实验室,建立了多渠道的市场网络体系。作为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全国6家分中心之一,烟台分中心建设了集基础医学、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于一体的高端平台,截至目前已在实体瘤、药物、病原体等方面开展基因检测医疗技术研究,实现了对疾病的精准诊疗与治疗。两个科研平台对于推动生物芯片产业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龙头企业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目前,我省从事生物芯片技术的企业仅有华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科讯生物芯片技术有限公司、鼎圣生物芯片产业研究院等单位,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行业影响力,与北京、上海等地的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

(二)缺乏示范性项目和高能级平台。山东生物芯片产业链研发基础薄弱,主要集中在基因检测方面,在其他领域的研发较少,产业创新体系和能力不足,缺少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交流,更缺乏带动性大的项目。此外,省内仅有北京、上海生物芯片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的基地或分中心,缺少大型的、高能级的创新平台,无法为产业发展集聚创新要素。

(三)缺乏复合型研究人员。省内大多数科研单位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居多,而从事应用领域人才较少。另外,生物芯片按生物制剂来管理,虽然我省目前有不少生化、生物、医药等高学历人才,但大多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适应生物制剂生产的要求,这是导致科研与开发脱节、所研发产品质量控制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三、相关建议

(一)培育生物芯片龙头企业,积极培育高端市场。

一是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在鲁生物芯片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优势资源整合与产品结构调整,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建立完备的生物芯片制造、研发基地及市场网络,并大力拓展南亚和中亚市场,做大产业规模,强化聚集效应。

二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针对产业发展重点和需求招商引资,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完善配套服务,吸引昂飞、安捷伦、赛乐奇等国内外知名生物芯片企业落户山东,聚集研发、生产等高价值环节,吸引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来鲁设立研发中心,带动生物芯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三是培育有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等专业园区为载体,依托北方基地、烟台分中心、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等生物芯片机构吸引省内外优秀人才来鲁创业,并推动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在创业初期,可以为企业提供产业项目投融资对接服务,持续为集群内企业“输血供氧”。

(二)布局国家产业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创新能级。

一是瞄准创新端,构建“生物技术公司+投资平台+创新支持平台+头部企业”的产业创新体系。引进和培育具备自有知识产权或技术权益的创业团队,组建以其核心技术和权益为交易标的的各类生物技术公司。

二是瞄准生物芯片战略性产品开发,积极对接国家部委统筹布局生物芯片产业创新中心或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高能级创新平台。增强大企业创新引领能力,实施重点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工程,支持在鲁的生物类企业围绕基因测序、精准医疗等方面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烟台分中心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组建生物芯片领域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三是积极争取国家重点项目。依托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等重点园区,推进国家级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攻关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微流控芯片等核心技术。支持生物大分子的修饰、相互作用与活性调控。支持发展基因编辑、拼装、重组等技术,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工业应用。

(三)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用人机制。

一是加强生物芯片人才培养。加快推动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校布局生物芯片相关学科及专业建设力度,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各层级人才。鼓励山东医药高等专科、山东药品食品职业院校等职业类院校围绕医疗检测、基因检测等培养技能型人才。鼓励生物芯片领域的大型企业布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其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复合型的实用人才。

二是积极引进海内外人才。结合国家和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要求,鼓励省内外优秀人才积极申请承担省部级科技计划、基金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推动“项目+人才”打包引进。支持在鲁生物芯片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引才平台,面向海内外招聘生物芯片领域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青年人才。

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薪酬分配、职称评审等方面加大向引进人才的倾斜力度,探索技术入股、股权奖励、期权等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引进人才活力。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构建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为鲜明特点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保障来鲁工作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工及各类创新创业人员能安心、幸福从事生物芯片创新工作。(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 上一篇: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 为科技创新积聚动能
» 下一篇:跑出新型电商加速度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7178352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