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 为科技创新积聚动能
   
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 为科技创新积聚动能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24-01-03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在科创活动中具有关键引领和支撑作用。2022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180.4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49%,较2021年增加0.14个百分点。高投入带来高回报,世界首个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翻译组图谱、全球首款大功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一批突破性“科创之花”绚丽绽放,再次用骄人成绩证明了山东人敢创新、能创新、会创新。

成绩难能可贵,未来尚需加力。在各省科研投入持续加码、加速比拼的重要关口,我省抢先机、拔头彩,面临的压力更大、考验更多,底子薄、活力弱、效益低等难题亟需破解。为此,建议:

一、领投导向要更鲜明。科技研发本就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天然属性,尤其是现代科学研究早已脱离单枪匹马的“骑士时代”,大集团作战、大项目牵引意味着投入强度更高,效益产出更具不确定性。因此,激发投入活力,重在投之有方,由统计部门会同科技、工信等单位,搭建系统可靠的监测平台,实时监测投入情况、资金流向,及时做好分析研究,为研发投入划出重点、指明方向。重在领而有力,着眼构建稳定支持经费和竞争性经费相结合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提高研发投入指标在各类评优考核中的分值比重,引导各地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重在赋能加力,加快健全科技金融联席会议制度,瞄准构建“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发展新业态目标,发挥省创业投资基金“四两拨千斤”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科创型中小企业,形成百泉汇流的良好态势,推动实现企业质量和数量双提升。

二、政策落实要更到位。2022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3.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企业为2.39万亿元,对R&D经费增长的贡献达到84.0%。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力军,惟有充分激发企业研发内生动力,方能凝聚创新的磅礴力量。应详细梳理支持科技创新各类惠企政策,加快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措施落实生效,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用于兑现落实有明确资助标准、无需第三方评审或验收的非竞争性扶持资金,尽快形成“免申即享”政策清单。借鉴先进省市经验,研究出台财政资金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按照“多投多奖、少投少奖”的原则,对注册地及项目实施在我省的企业,研发成功首批次新材料新产品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分层分类给予研发后奖补;加大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人员权益保护力度,健全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真正让创新者得实惠、真受益。

三、投入领域要更聚焦。半亩方塘养不了所有鱼,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能撒芝麻盐,要秉持效益最大化导向,突出重点、精准用力。一是发力基础研究,积极推动省市、省企及省直部门间的协作,探索设立省市等联合基金,创设不同形式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股权投资基金等,引导全社会加大应用基础、产业技术基础、先进基础工艺等投入力度。二是发力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立足科教资源多、实体经济规模大实际,聚焦制造业领域重点项目需求,在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建立关键技术攻关需求项目库,优先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三是发力产业创新,发挥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现代海洋、现代高效农业、医养健康等产业链主企业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其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不断开辟创新发展新领域,力争取得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牵引力强的重大成果。(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 上一篇:关于加强高端装备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 下一篇: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物芯片产业发展的建议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7178718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