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关于数字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于数字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24-04-15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数字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完善,平台供给能力持续提升,融合应用范围加快拓展,安全保障体系逐步构建。林武书记在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产业数字化,奋力建设数实融合最强省”。目前,我省企业信息化改造、数字赋能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依然任重道远,仍存在技术、安全、管理、人才、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难题,需要不断创新突破、探索前进。

一、数字赋能工业经济发展进程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产业化存在短板。软件产业发展较慢,实力较北京、广东、江苏三省尚存在差距,2022年山东省软件业务收入10658亿元,成功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国第四个软件业务收入超过万亿元的省份。但由于区域布局等影响,产业峰高岭少,青岛、济南产业规模较高并持续扩大,规模总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二)企业数字化动力不足。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少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理解不够,还停留在追求生产自动化的阶段,缺少对典型应用场景的直观感受,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认识模糊、动力不足。与此同时,产业数字化涉及的产、学、研、用、管、推等各方面,缺乏联系协作的平台桥梁与协作机制,缺乏行业龙头引领,尚未形成全行业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影响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

(三)相关政策服务不到位。目前仅有对列入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的销售奖励,不少地市对软件企业支持政策较单薄,在园区建设、企业扩规增效、技术创新等方面均没有政策。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资金和服务落实有时还不能及时到位。

(四)数字经济人才吸引力不够强。推进数字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拥有一批数字经济高端复合型人才是关键。但我省相关人才较匮乏,企业内缺少既懂数字化改造技术又懂企业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育难、引进难、留住难,难以支撑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本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留在当地发展的较少,人才输送渠道断档较严重。

二、相关建议

(一)政策引领,支持企业上云、创新应用等数字赋能工程开展。

一是继续发挥“企业上云”等专项资金作用,制定完善长期有效的政策执行机制,建议印发《山东省工业互联网白皮书》,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智能化设备改造,推动工业企业数据向云端迁移。二是依托济南、青岛等现有产业集群,建立“互联网+科技+制造业”共享服务基地。鼓励引导平台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发起、相关高校及本地科研单位参与的服务机构,开展云端产前研发、中试和智能化生产,依托互联网形成技术研发链,通过整合科研技术、研发人才和企业中试设施资源,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降低技术创新风险,支撑相关产业链良性发展。

(二)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力度,推进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

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实施“内培外引”政策。对内强化培育本地服务商,比如支持浪潮等本土企业强势崛起,万华等制造业龙头企业由制造向服务加速转型,鼓励更多的本地知名企业申报国家级工业经济互联网平台建设资金支持。对外引进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解决方案服务商、系统集成商等龙头企业,比如支持腾讯、华为、紫光等行业头部企业扎根,提供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形成多层次、跨门类、多行业企业平台建设体系,保证数字赋能工业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

(三)加大宣传,分类推进数字赋能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建议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应服务。针对大型规上企业,政府帮助协调多方力量,创造条件,提前规划运作,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并着力打造样板示范,总结经验,为其他企业数字化转型树立标杆。针对一些动作迟缓,存在不敢转、不会转、不想转等困难的企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举办相应的宣传活动或现场交流会、对接会等,一方面开展宣传引导、解放思想,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走出去参观学习好的典型企业,扶持一批、带动一批,从根本上解决部分企业数字化赋能意识不强、行动迟缓的问题,带动工业经济整体前进。建议重点打造一批低成本、轻量化、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支持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建立样板,发挥引领作用。

(四)注重专业人才培育,提高学生“留存率”。

一是完善人才服务和激励政策措施,从社保补贴、住房、落户、融资等方面多措并举,引进和留住发展急需的数字经济人才和交叉学科人才。二是组建专业人才团队,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聚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业人才,为企业智能制造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咨询与保护服务,共同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三是引导省内高校通过课外实践、企业联合培养等方式共同培养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积极为各类型人才定期开展平台技能培训并提供交流活动,比如组织教师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多渠道全方位联系本地企业,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组织学生开展“就业体验日”“创新创业教育企业行”“学子企业行”等多种形式的人才留存促就业活动。(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 上一篇:关于数字科技赋能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建议
» 下一篇:关于加强我省基层供销社建设的建议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7178367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