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关于推动我省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的建议
   
关于推动我省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的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24-04-29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始终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坚定扛牢粮食大省责任,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主线,以持续提升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为目标,以依靠科技和改革为驱动力,推动全省粮食综合产能尽快迈上新台阶,打造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的齐鲁样板,为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做出山东贡献。

一、基本情况

我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3位。我省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占全省粮食面积的48%)、玉米(46%)、大豆(2.6%)、甘薯(1.5%)、水稻(1.3%)、杂粮(0.6%)。近年来,我省粮食产能提升蹄疾步稳、成效显著。

(一)播种面积稳中有升。2013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首次超过1.2亿亩,十年来,面积涨跌交替出现,但始终稳定在1.2亿亩以上;2020年以来,粮食播种面积稳步提升,2023年达到1.26亿亩。

(二)总产量连创新高。2014年,我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00亿斤,2021年突破1100亿斤,2023年达到1131.06亿斤的历史最高水平,连续10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3年站上1100亿斤新台阶。

(三)单产水平波动增加。近年来,我省粮食单产偶有涨跌,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23年全省粮食单产449.48公斤/亩,比2013年增产42.88公斤/亩,增10.5%。

二、主要问题

(一)耕地质量。全省仍有22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耕地没有建设,且已建成部分标准不高。全省耕地平均有机质含量约为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种植品种。我省在育种技术、育种手段等方面与国外有差距外,还存在优良品种推广不到位、农民选种用种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

(三)农机装备。农机农艺协调发展不足,出现低端低效机械不同程度“饱和”,现代高端高效机械又“无机可用”等问题。

(四)关键技术。高产稳产集成技术虽较多,但由于高层次人才少、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技术推广应用率。

(五)主体培强。我省土地流转比例低于周边省份,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仍有拓展空间。

三、相关建议

一是提升耕地质量。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力度,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源调蓄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广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关键技术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每提高0.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的稳产性可提高10%-15%。

二是加强良种繁育建设。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挖掘优异基因和种质,提高育种水平;优化品种试验和审定标准,引导品种研发方向与生产实际及高产高效需求相匹配;加大品种展示评价力度,遴选推广一批单产潜力大、高产抗逆强、稳产易种植的品种,重点推广优质专用小麦、耐密高产玉米、高油高产大豆等品种;支持建设一批商业化育种中心,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强化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供种保障能力。

三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支持高档农机装备产品列入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推广指导目录,指导农机行业企业规范生产制造;推广应用激光(卫星)平地、深耕深松、适用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多功能耕整地机械,切实提高整地质量;加快高性能播种机升级换代,如小麦推广高性能智能复式条播机,每亩可增产45公斤左右;玉米推广指夹式或气力式播种机,可提高出苗率5%-10%,亩产可增加20-30公斤;研发应用分品种专用高效低损联合收割,提高收获质量,降低机收损失率;优化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对高性能、智能化、复式作业机械推进优机优补。 

四是加快技术集成推广。立足各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主推技术展示示范,不断提升关键稳产增产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如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全覆盖可提高粮食抗病虫、抗逆能力,实现稳产增产;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组织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科技种粮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种植产业技术体系、粮食类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团队作用,畅通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渠道,加快破解生产技术瓶颈。

五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立足本地气象灾害类型和发生特点,重点加强干旱、低温冻害、高温热害、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制定发布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方案,及时组派专家力量赴生产一线,指导开展防灾减灾,促进灾后恢复生产,减轻灾害损失;针对不同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重点加强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玉米穗部穗期病虫害、大豆症青等病虫害防控,做好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确保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六是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鼓励适度种植规模,提高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比例;支持大型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组织技术专家结对帮扶,提供增产方案,有效提升主体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整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收获等关键环节服务水平;发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强化订单农业和粮食深加工,助推产能效益双提升。

七是提升“吨粮”“吨半粮”整建制生产能力。发挥我省在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中的典型优势,深入总结“省长指挥田”“高产攻关田”经验做法,着力抓好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整乡(镇)、整县 、整市“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择优安排粮食生产大县实施小麦、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整建制推进、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重大工程,推介一批新品种、集成一批新模式、推广一批新技术、挖掘一批高产典型。(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 上一篇:关于推进我省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安全开发的建议
» 下一篇:关于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建议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7178377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