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关于推进我省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安全开发的建议
   
关于推进我省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安全开发的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24-04-30

山东矿业总产值在全国占第二位,已探明金、铁、铜、铝、锌等金属矿产27种,金、铪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为全国第1位,钴、锆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为全国第3位,铁金属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为全国5位。山东已查明矿区(床)2447处(不含共伴生矿产地),其中金属矿产753处。山东省金属矿产资源对于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对我国金属矿产绿色安全开发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一、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技术水平及综合利用率待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矿业长期呈现小矿多、大矿少的局面,山东已查明矿产中,90%以上为中小型矿床,大型、特大型矿床多为非金属矿产。重要金属矿产绝大多数为共(伴)生矿床,60%以上的铁和大多数有色金属矿产为贫矿或难采、选、冶矿产。整体采矿装备水平差、机械化程度较低。与矿业发达国家的柔性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开采作业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存在采富弃贫、一矿多开等不良现象,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低。尾矿、废石等综合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矿区生态环境待改善。传统粗放式的矿业开发模式具有“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的废石、尾矿、冶炼炉渣等对环境有害的固体废物。此外,矿山开发时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对矿区和周围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破坏了植被和山坡土体,导致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极易促使矿山地区水土流失,造成土地沙化等后果。

(三)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待稳定、监管待优化。近年来,我省金属矿山安全事故频发,矿山不合理开发还会诱发重大的地质工程灾害,如尾矿库溃坝、地表塌陷、排土场滑坡、泥石流等,尾矿库和采空区已成为矿山最严重的危险源。尤其是长期粗放式开发模式片面强调发展速度,带来系列安全问题。从保障矿山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山东省应急环保等部门开展了针对性检查和监督,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矿山管理水平,但同时也存在过度重叠干预与管理现象,将问题“夸大化、拓展化”。

(四)专业核心人才待培养。从山东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形势来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断层明显,专业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山东省仅有一所本科院校(山东理工大学)设有金属矿采矿工程专业,每年招生仅70-80人,且招生规模具有缩减趋势。受社会环境影响,即使本科期间为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的仅20%左右,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从业少、留不住”的情况。

二、相关建议

(一)构建技术数据库,提高安全绿色开采水平。充分调研省内外科研院所金属矿山膏体充填、安全监测、灾害控制等安全绿色开采先进技术,组织搭建矿山企业与科研院所交流平台,构建生产单位与优势科研单位的桥梁,创新企业与科研院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新模式,形成矿山安全绿色开采技术数据库,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攻关与成果落地的责任感和参与感,降低矿山企业因研发投入过大而产生的忧虑,提高安全绿色开采技术在省内矿山资源开发的利用率与成功率,并开展模式推广。

(二)以“揭榜挂帅”项目为纽带,打造安全绿色开发示范项目群。选择2—3个国有矿山企业为试点,根据制约矿山安全绿色开采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揭榜挂帅”项目集成技术攻关,建设1—2个国际绿色开发示范项目,培育一流矿产资源绿色开发技术。发挥示范矿山“以点带面”的作用,以示范矿山技术工作人员和“揭榜挂帅”项目组成员为班底,组建矿山安全绿色开发专家宣讲团,在国有矿山企业及民营矿山企业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实现生产技术及管理模式普惠性应用,降低民营矿山企业绿色开采技术应用成本,引导省内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绿色改革。

(三)优化矿山安全监管模式,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活力。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应本着“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监管理念,优化矿山安全监管模式,合理规划检查周期及内容,避免出现过度重叠检查和无效检查,规避安全生产专家及监管人员“一言堂”行为,允许矿山管理及生产技术人员向专家及监管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充分解释。切实保障矿山生产经营管理者及技术骨干将主要精力用于矿山安全生产,而非迎接检查。

(四)建设省级矿山产业学院,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政府牵头调研山东理工大学等非煤矿业院校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情况,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成立省级矿山产业学院,加大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资助力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树立人才实业兴邦、矿业报国的择业观。为提升矿山企业的积极性,矿山产业学院可为高质量矿山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矿山企业明确人才晋升通道和发展前景,制定个性化成长模式,健全重点人才重点扶持制度,强化专业素质人才的事业感。(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

   
« 上一篇:关于我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
» 下一篇:关于推动我省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的建议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17178322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