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天地 » 九三楷模 » 立足本职 实干笃行——记烟台市九三学社社员王海超
   
立足本职 实干笃行——记烟台市九三学社社员王海超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24-11-12  点击次数:2497

王海超,2013年入社。现任鲁东大学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院长、山东(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社市委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烟台市政协委员。

在时代发展的快速路上,科技人才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是促进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在促进科技发展的进程中,王海超以高度的责任心、履职尽责,凭着对工作的高度认真和敢闯敢拼的勇气,锐意进取、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用他的执着追求和实干奋斗书写了九三学社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争做跑出“福山速度”的九三人

2012年王海超怀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和勇攀科技高峰的理想,坚定选择归国发展。那个时候,他就立志把个人“小我”融入民族复兴“大我”,学以致用报效祖国。2017年,他因科技与烟台结缘,任福山区科技副区长的两年时间里,他主导和参与中科院产业园、传化智慧物流科技城、联东U谷产业园等招商项目,其中8项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在推动联东U谷产业园项目过程中,从对接洽谈到签约落地仅用3个月时间,从土地价格预评估到挂牌公告仅用时8天,跑出了项目引进的“福山速度”。

他一年的飞行里程达8万公里,飞行时间152小时,飞行55次。有人曾打趣地说他是区政府当之无愧的“飞行达人”。在王海超看来,这是组织给自己的基层锻炼机会,就应该把地方发展抓在手上,把科技发展放在心上,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守牢创新主阵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和支持力。

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敢啃硬骨头”

2020年,王海超任职鲁东大学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山东(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他积极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作用,服务国家及省市重大创新战略,注重促进创新供给与激发需求相融合。主持、参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申请国内外专利33项;发表SCI/EI高水平学术文章10余篇;科研项目成果和授权专利应用转化产值超2亿元。他先后荣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烟台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重庆市创新争先奖等荣誉奖励 11 项。

在探索黄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他致力于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研究,依托烟台市精细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聚焦固废资源化和氰化尾渣处理难题,开展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创新技术研发,开发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硅尾渣资源化处置集成工艺产线装备和技术,建成贫液净化、氰化尾渣无害化示范中试项目4个。

面对取得的成绩,他说:“科技创新与合作没有大道理,关键是事在人为,没有条件就去创造条件,没有优势就去创造优势,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同时,拿出迎难而上的韧劲和执着,才能啃下推进新质生产力建设的硬骨头。”

“搞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九三学社一直强调“双岗建功”,对新时代青年九三人提出更高要求。这意味着九三学社社员既要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争创佳绩,也要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公益事业等方面上积极作为、贡献力量。王海超在日常工作中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深挖问题本质,深入问题根源,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真实感受,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他主持九三学社山东省委会调研课题“加快构建山东海洋科技人才雁阵”被省政协列为2021年重点调研课题,提出的重点课题《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生物芯片产业发展的建议》获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研究院咨询研究项目立项。

王海超明白,今后既要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又要立足党派工作,建言出力。既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又要出实招、见实效,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准定位,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始终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九三学社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采华名,不做伪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共同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就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展示“九三”新气象、彰显“九三”新作为。(九三学社烟台市委员会供稿)

   
« 上一篇:坚定理想信念 点亮教育明灯——记烟台市九三学社社员程丽萍
» 下一篇:烟台市九三学社社员林琼获“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34036258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