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协委员、菏泽市司法局副局长、九三学社菏泽市委主委侯婕说:
创新型国家就是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基本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形成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是与资源型国家、依附型国家并列的概念。2005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他发表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用15年时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四年多来,我国政府的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投入及产出稳步增长,产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强,但各个层面距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都还有很大距离:在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层面,人才、资本等要素数量仍是不足,配置不够合理;在科技创新行为调控层面,存在有研发活动虚浮,研发人员不能得到对应的条件支持等问题;在科技创新产出应用层面,创新成果评价转化成效不大,未能很好地反馈社会、服务经济。整个科技创新过程由这三个层面构成,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科技创新体制上的问题,关键点在于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因此建议:盯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方向,突出深化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创新型人才是最可倚重的战略性资源。教育是创新型人力资源的根本来源,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已成为各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目前中国的教育已经为中国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型人力资源,而并未提供相应规模的创新型人力资源。中国拥有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但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大幅度提升科技人才培养的质量,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中国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校思想文化教育要向学生倡导尊重个性、鼓励冒尖、宽容失败、重视新事物的创新文化;思想意识教育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勇于突破、敢为人先,避免“学而优则仕”的倾向和官本位思想;学科教育要注重与技术能力建设直接相关的工程教育,重视发展基础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前沿学科;教学模式要实行研究性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型教学;考试评价要完善综合素质考评制度,突出创新能力指标。资金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保障,我国研发投入近年虽有明显增长,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很偏低,政府、企业等投入主体的投融资能力未充分发挥,研发经费支出中基础性和前瞻性项目研究投入比例过小。在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体制方面,要消除当前科技管理的行政壁垒、本位主义,财政科技资金申报管理融入科学化、战略化、市场化标准,加大对中高端研究开发活动的支持。
二、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行为调控的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我国的高校是研发活动的主要平台,教学单位与研究单位并存、教学职责与研究职责兼具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着单位研发效能不强、个人研发动机不纯的问题。隶属于高校的一些研究单位,沉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打着研究单位的旗号,闲置着宝贵的研发资源,而没有任何真正的研发活动,充当着寄生虫的角色,作为高校,要加强校属研究单位的绩效考核,加快这些单位的重组及市场化、企业化进程。任职高校的一些学者,为了评职称、当博导,热衷于写论文、出书,抄袭剽窃成风,一些科研项目负责人,实际就是跑资金、拉课题、上项目的负责人,这种浮躁的风气和狭隘的行为制造了很多的负面影响,迫切需要推进科研评价体制改革。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很多企业并没有科技创新的动力,原因主要有: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仿造和抄袭可轻松获利;二是科技创新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成功回报率低;三是对国家提供的支持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的落实持怀疑态度。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应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切实执行知识产权法规;完善科技评估论证工作制度,将更多的实际支持与服务融入到项目管理中去;强化政策落实,让企业抱有着踏实感和优越感搞科技创新。
三、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产出应用的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目前中国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90%以上没有实现产业化、转化为效益和生产力,这不仅反映了高校理论教学研究与应用实践的脱节,也反映了科技与经济的脱节。高校要加强实践实用教育,建立将学、研主动与产紧密结合的机制,在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实践、调研、科研基地,广泛搜集生产一线的产业技术需求、断点和瓶颈,因实际需求而创新,创新可满足实际需求。科技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的转让交易、实施转化工作,加强以技术转移为目标的中间管理机构,大力发展和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市场,实现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商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