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副主委赵铁军说:
各类重大基础工程如果在前期设计和建设中不考虑或不重视工程的耐久性问题,其后期维护与大修的费用将可高达工程造价的5至10倍。
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前期造价是各方关注的重点,而工程的后期维护与检修成本有多大则很少有人注意。按照混凝土腐蚀理论与实践中关于建设与维护造价的“五倍定律”,在工程设计建设时如果不当节省1美元,则发现锈蚀时采取措施需要花费5美元;发现顺筋开裂时采取措施需要花费25美元;发现严重蚀损时采取措施需要花费125美元。对于基础设施工程,如果考虑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并严格采取预防措施,则工程的初始造价仅增加约1%至5%,但如果不考虑、不重视耐久性,则未来用于维护与大修等费用可能高达工程造价的5至10倍,二者的差别为100-1000倍。这对于一项工程来说也许只是个“小账”,但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来说,则是一笔惊人的“大账”。
资料表明,美国因钢筋混凝土腐蚀破坏产生的修复费高达2500亿美元/年,其中桥梁修复费1550亿美元,是桥梁初建费用的4倍。根据我国近期的调查结果,港口、码头、桥梁、隧道等10-20年即需大修,而因钢筋混凝土腐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年,全国因腐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比例接近6%。近年国内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在推进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果在设计建设时不采取有效措施,届时将难以承受维修之重。
因此建议:
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设计、建设工单位应重视对基础设施尤其是大型基建工程实施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即从项目的决策、规划、土地获取、设计、施工,到使用、维护、翻修、拆除等方面,对项目整个寿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进行综合计算与评价分析,在建设项目前期论证报告的工程效益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内容中,需增加对工程耐久性设计方案的比选,做到在满足项目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控制和管理,实现基建项目全寿命周期最优化成本设计,并适时将其提升到强制性规范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