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解决好“三农” 问题的重要措施。农业增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粮食产量的增加,而肥料又是粮食产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们通过对部分地区农村、农资市场、肥料生产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肥料的质量状况令人堪忧,在管理、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予以关注和解决。
一、肥料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省乃至全国肥料行业的质量管理实行以肥料登记证管理为主,辅助以市场执法管理的制度。而这种肥料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工作中的效果还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
1.现行的肥料登记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地监督肥料的生产和销售。对肥料生产的管理只流于程序(查证件:生产许可证、登记证、检测报告),不重内容(产品质量和养分配比),肥料登记手段对农业生产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指导作用。
2.现行的肥料生产盲目性较大,与农业实际需肥状况脱节。真正的配方肥占得比例太少。肥料销售人员对本地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和生产实际需求不太了解。大多数复合肥料养分配比不符合当地生产实际,没有针对性,造成肥料利用率不高,导致肥料养分相对过剩,土壤性状恶化,资源浪费,污染环境。
3.市场管理乏力,假冒伪劣充斥市场。肥料价格混乱,市场竞争无序。货真价实的商品无利可图,而生产、经销假冒肥料的反而获取高利润,因此危害了遵纪守法的企业的利益,更严重危害了农民的利益。
4.肥料行业管理部门监督指导不力。在生产和市场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无机肥料和有机肥、生物肥的市场份额比例不合理。现行的肥料登记管理体制限制了产品结构的多样化。
二、肥料质量管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市场管理部门多,管理主体不明确。工商、税务、农业多部门重复管理、执法。重收费、轻管理,相互推脱责任,监管和指导均不到位。工商管理部门执法能力强但缺乏专业知识;农业部门专业知识强但执法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多头执法现象的存在,加重了销售商的负担,最终加重了生产企业的负担,但市场秩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维护。
2.生产企业和销售部门对农业知识和信息了解不够,肥料管理部门对肥料生产、销售环节缺乏农业技术培训指导。企业、个体经营者科技意识差,缺乏专业知识和发展意识。经营企业只重效益不管需求,更缺乏农业生产知识。
3.市场销售渠道多、乱,杂,竞争激烈,处于失控状态。市场管理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助长了造假行为。
4.肥料经营者受利益驱动,部分生产经营者不想靠提高生产率的方法降低生产成本,而是通过造假和降低含量进行恶性竞争。
三、对加强肥料质量管理的建议
1.将肥料质量管理由重登记证管理改为以市场管理为主。恢复农资经营许可证制度,经营许可证应该进行严格审核、逐级上报。便于对市场进行严密的控制和监管。并通过经常性的抽查对肥料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
2.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指导作用,将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技术与肥料生产结合起来。肥料的配比应该是在对土壤和作物需肥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这样才能适应土壤和作物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养分的相对过剩,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针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食品安全的市场需求,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和督导肥料生产企业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生产和推广配比合理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有机肥、生物肥等肥料。同时要引导农民就地取材,利用秸秆作为有机肥原料,避免因焚烧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明确肥料市场管理的主体。将工商管理与农业执法有机结合,实施综合执法管理。明晰有关的肥料生产、销售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促进肥料市场的规范化经营。
4.在肥料登记管理过程中,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生产企业、经销商的信誉情况最了解。因此,在企业申报登记中,必须要经过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
5.凡通过省级以上肥料质检部门出具的计量检测认证报告,都具有法律效力,应作为通用的检测结果,各级市场管理部门之间都要认可,以避免肥料检测的重复投入,浪费人力和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