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新闻 » 社省委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大会书面发言
   
社省委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大会书面发言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4-03-19

加快我省科技服务业发展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当前,科技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科技服务业发展对于促进我省“调结构、转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多项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于促进我省科技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省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二是科技服务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三是科技服务业投资增长显著。

 

一、当前我省科技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成绩显著,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我省科技服务业的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主要是:

 

(一)我省科技服务业的整体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地方政府对科技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和保护力度不够,国家和省颁布的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到实处,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与先进省市相比有很大差距;科技服务业的管理体制尚不够完善,服务能力与效率较低,市场化水平远低于发达省市。

 

(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由于目前服务于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相对缺乏,已有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科技成果产业化艰难、转化率不高。

 

(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综合能力较弱。我省科技服务检测机构分散,无法形成有规模的检测合力;信息服务平台缺乏统一性,整体性不强,新技术应用不够;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自主创新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

 

(四)科技与金融结合不紧密,金融对科技创新及科技服务业支撑不强。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缺乏系统性,政策效果不明显;银行导向的科技金融模式存在一定缺陷,政策性金融和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不大;风险投资和科技担保机构数量少,资金规模小,风险补偿资金不到位。

 

(五)科技服务业专业人才相对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省科技服务机构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科技服务业的认证制度尚不够完善,科技咨询机构队伍建设缺乏专业性和整体性。

 

二、对策建议

 

针对我省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加快我省科技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我们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我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市场。一是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促进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进一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二是借鉴先进省市做法,制定扶持政策并设立专项资金,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作用。开展政策性融资担保、信托投资、信托贷款等,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依法捐赠财产或者设立科学技术基金资助自主创新活动。三是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建立政府购买科技公共服务制度。按照政府转变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对政府分离出的或新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凡可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通过政府采购等法定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来实现公共责任和义务。

 

(二)明确发展重点,积极推动促进成果转化的科技服务业发展。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积极创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示范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城市试点示范及强县工程建设。积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二是加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和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整合一批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明确定位政府实验室功能,整合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自检和委托性检验任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助推器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加强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坚决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三是创新机制,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科技多元投入机制,拓宽科技金融融资渠道,支持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建立全面规范的科技金融制度保证保障机制,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三) 积极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大力发展新型服务机构。一是加强新技术与新模式研究,引领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积极培育文化新业态,加快数字媒体、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社交网络等文化新业态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适时启动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建设一批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科技服务业,推进“智慧山东”建设。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机构。将挂靠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科技服务机构剥离出来,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剥离研发、设计策划等科技服务,组建独立运行、面向社会的科技服务企业。鼓励外资以多种方式进入科技服务业,引进国外知名科技服务企业设立地区总部、服务中心、分支机构。

 

(四)加强科技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科技服务业核心竞争能力。一是落实和完善人才政策,优化科技人才创新环境,改进科技人才公共服务。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完善科技服务引才引智机制,采取柔性流动方式吸引高层次科技服务人才创新创业。探索有利于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完善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政策。二是优化科技人才创业环境,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允许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或到企业兼职,或者将职务创新成果进行转让和采用技术作价入股方式实施转化。第三,发挥民主党派的人才优势,积极投身科技服务业发展。结合不同党派的人才构成特点,积极组建面向不同地区、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服务团”,积极服务社会。

 

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造福农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设成效

 

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围绕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问题,加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构成呈现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由政府部门单一的主体结构,转变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农民自发组织、企业、科技服务中介等多种成分组成的多元化结构。

 

(二)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模式趋向市场化。农民从单方面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主动寻求市场化服务;农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农业技术研究、农业教育培训等,使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市场化逐渐显现。

 

(三)农业科技服务途径呈现多样化。农业良种产业化示范推广、特色农业精品示范、科技特派员和特色农业科技村村通工程等,成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主要途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各类技术培训活动,培训了大批农业技术人才。信息网络化建设促进了农业科技服务信息的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更加畅通。

 

    二、存在问题

 

由于受农业的复杂性、生产的自发性、区域的广阔性、认识的片面性和建设投入的不均衡性影响,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非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又缺乏专业培训,业务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要求。

 

(二)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专业性不强。各地普遍缺乏施肥规划设计、良种推广、植物保护、畜禽病防治、抗旱、加工、包装、农产品质量监控等专业性服务机构。有些综合性服务机构,一套人员,“全能”服务,服务质量差。

 

(三)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质量不高。农业科技创新服务项目少,领域窄,技术种类有限,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科技试验、示范、带动。

 

(四)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运行不畅。市、县、乡各级农业推广机构间的联系弱化,管理脱节;科技综合管理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间分工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间缺乏稳定全面的合作,农业科研、推广、教育脱节。

 

三、建设对策

 

(一)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按照“稳步规范政府公益型、积极扶持农民自主型、重点推动龙头企业型、大力依靠科研院所型、逐步放开科技中介型”的建设思路,建设以政府公益型为主、其他各类服务机构为辅,由政府、企业、农民组织和农户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二)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管理机制

 

政府建立统一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领导机构,明确责任,统一管理,加强协调。建议乡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由乡镇管理改为市、县农业推广部门垂直管理。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条件保障、人员编制、岗位职责、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等工作管理机制,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三)积极推动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建设

 

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种植、养殖、加工、贮运、销售、质检、信息等专业化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对有实力、有规模、掌握先进农业科技资源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有重点地鼓励他们组建经营性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对于有工作基础,有技术优势,具有转型意愿的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他们转型,开展专业性的科技创新服务。

 

(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科技市场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农业技术人才市场完善的投入。市、县级科技局设立专项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基金项目,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成果评奖项目数量。完善推广项目经费的投入机制,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和资金监督审计制度,规范推广项目的公开招标管理与专家评审制度,以确保项目经费的使用方向和效率。

 

稳定人员配备,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招聘高学历农业科技人员,充实、更新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队伍。对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企业,必须配齐驻场技术服务人员,对一线技术工作人员纳入技术人员职称评聘体系,并按业绩给予照顾。

 

(五)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服务功能

 

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和推广创新团队,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事业的发展;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建立科技创新和培训平台,培养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建立的教学、科研、生产基地,发挥示范、推广作用;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网络服务平台,建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实现网络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功能。

 

 

加强生态化建设 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空前的高度,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科技水平低、农民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基础设施欠缺等突出问题,引发土壤质量退化和水质变差等,不仅危害群众健康,而且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加强生态化建设,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当前我省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施肥过量,导致水土污染严重

 

设施蔬菜生产中肥料投入严重过量。以寿光为例,设施蔬菜中每年氮、磷、钾的平均投入量为作物养分需求量的5倍以上,且投入比例严重失衡,磷比例过高,钾比例偏低。用量大和比例失调以及传统大水大肥的生产模式导致肥料利用率低,氮肥的利用率不到20%,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氮肥淋溶进入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土壤退化问题突出

 

由于连茬种植、过量施肥等原因,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设施土壤质量退化现象越发严重:一是设施土壤盐分积累,次生盐渍化、酸化明显,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板结等一系列的问题;二是蔬菜土传病害,如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等危害日益加重,土传病害已成为寿光等地区设施蔬菜产业的严峻挑战;三是作物养分失调、微生物区系破坏。养分的失调(土壤碳氮比降低)加剧了土壤根结线虫的繁殖,影响土壤质量和蔬菜产量。

 

(三)重金属含量存在风险

 

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II级标准比较,我省设施菜地重金属总体含量均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土壤重金属含量整体状况尚可。但个别重金属含明显超标,尤其是镉超标问题最为突出,超标率达27%,而有机肥可能为设施菜地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另外,我省设施菜地土壤中砷含量较农田土壤有所提高,虽然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有随年限增加累积的趋势,长期种植之后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安全风险。

 

(四)有机质含量偏低,无法满足作物持续增产需求

 

目前,我省果园管理大部分采用清耕制,使果园土壤有机质缺少补充来源。果园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并且由于缺乏有机肥投入和大量氮肥的施用,胶东地区果园土壤碳、氮比持续下降,威胁土壤质量安全,影响苹果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果园土壤酸化严重,导致病害及减产

 

我省苹果园土壤已严重酸化。酸化使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保水保肥能力下降,生理病害、病菌引起的病害及虫害发生严重,果品产量及质量大幅下降。近几年,表现比较突出的,有苹果锰中毒症、病毒病、根腐病、腐烂病、缺钙苦痘病等。

 

(六)果园土壤耕层变浅,限制产量提升

 

我省果园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土壤耕作大量采用旋耕制,多年旋耕使耕层变浅,犁底层上升。耕层变浅使土壤通透性差,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下降,抗旱、抗寒、防涝能力降低,根系吸收养分的范围缩小,成为当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二、对策建议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我省应分区域,分步骤,有重点的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加大技术示范力度

 

一是重点加强县级推广部门的建设,使之成为向上连接各级科研机构,向下连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示范农户、村级农民技术员(村干部)等的纽带;二是建立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结合当地的主要产业,每个行政村确立一名接受能力强农民技术员,可以从村干部或者示范农户中产生。主要职能是联系上级技术推广部门,对当地农民实行现场指导,并进行新技术的示范;三是加大农资、种子及灌溉设备的补贴力度,使得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加强技术推广应用

 

在退化土壤地区(大多为10年以上设施栽培)采取退化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填闲作物削减盐分累积技术和施用高碳氮比有机物等措施)和水肥一体化综合技术,一方面修复退化土壤,另一方面维持蔬菜的正常生产;在新建日光温室中因地(作物)制宜的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从源头上解决水肥浪费严重,对环境影响大的问题;在胶东果园地区推行果园生草与水肥一体化结合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近几年的经验发现,鼠茅草是我省果园生草适合的草种;在酸化果园中推行酸化土壤改良技术,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微灌施肥技术控制氮肥用量和施用生石灰和土壤改良剂来降低土壤酸性。

 

(三)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土地经营权的集中,实行规模化生产管理;二是通过农民之间各种形式的合作,实现区域种植的专业化,用区域种植规模化和社会化服务,克服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缺陷,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四)因地制宜的制定农业减排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

 

针对化肥和农药使用及管理问题,建立现代农业操作规范体系,引导帮助农民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加大规模化、科学化畜禽养殖管理,促进有机废物的循环利用,提高养殖场畜禽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率,从源头上降低面源污染的产生压力。

 

 

 

   
« 上一篇:社省委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大会口头发言
» 下一篇:九三学社省委提交省政协会议的提案目录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8241284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