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抗战胜利70周年暨九三学社建立70周年,九三学社微山县支社将开展“纪念抗战胜利、关爱抗战老兵”系列行动,以增强社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呼吁全社会来关爱抗战老兵这一特殊群体。
4月29日,主题行动正式启动,社员们首先到欢城镇走访抗战老兵,支社主委张尊磊同志带领社员们走进欢城镇於村於文年家中。老人居住的房屋是民政危房改造建造的新房,青砖红瓦,院前种着一块菜地,小白菜、小葱绿油油的,长势喜人。於文年老人今年83岁高龄,1944年参加革命,曾参加过淮海战役,领取淮海战役纪念章、过江纪念章,1951年退役回家务农。老人除了有些耳背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儿女都已成家,和老伴儿生活在一起,每月领取900元在乡复员军人定期补助,日子朴实而平淡。若不是珍藏的军功章,若不是老人讲起战争时的慷慨激昂,我们很难将这个普通的农村老人和战火纷飞、出生入死联系在一起。走近他,我们油然而生一股崇敬之情,正是英雄们的舍生忘死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雄们的晚年幸福,也是我们心里最牵挂的。据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介绍,像於老这样的在乡复原军人,平时可以享受限额500元门诊报销费用,民政代缴新农合费用,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新农合报销完剩余部分民政优抚部分按照80%再报销,累积不超过15000元,如果生活遇到临时性急难,还可申请临时救助。
九三社员们为老人带来了生活用品,送上慰问信,并将国内知名书法家、九三社员刘霖同志亲手书写装裱的毛笔字“生逢盛世福,乐享遐年寿”赠送给老人,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同时,作为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张尊磊主委为老人及其老伴儿检查了身体,细细叮嘱老人平日养生事项。社员余秋玲现场采访了抗战老兵,聆听抗战历史,接受革命教育;社员张艳同志为两位老人朗读了县党报《今日微山》;社员张磊同志帮助老人将“光荣之家”牌匾钉在大门上。社员们与抗战老兵合影留念,老人们十分开心,一再对大家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给了如今的幸福晚年生活,他很知足。
接着,我们又走访了西田陈村丁德功老人、小屯村张立科老人、乔岗村白夫财老人、双王楼村王效中老人、周村王传廷老人。丁老89岁高龄,1943年9月入伍,1949年9月在解放南京时两耳被炮弹震聋,听力受损,因战伤残八级。老人上身穿着中山装,戴着前进帽,衣着干净整洁,扣子扣得一丝不苟,见到我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向我们敬军礼时,身躯依然威武挺拔,眼神果敢坚毅,令我们深受震动,肃然起敬。张立科老人于1944年8月在山东临城县小屯村参军入伍,1952年9月在蓬莱立二等功一次,47年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四等功两次,1951年3月在青岛炮校被评为营模范一次,获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勋章、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微山湖勋章。老人拿出了他和老伴儿在青岛成婚时拍的结婚照,一身戎装的英俊青年和贤淑勤劳的美丽姑娘,战争年代依然向往和平生活,黑白照片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让我们倍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白夫财老人1944年8月入伍,1952年复员。已经90岁高龄,耳朵完全听不见了。我们努力跟他沟通,以后会更多地了解收集老人的事迹。
当我们赶到王效中老人家时,老人已经在门口拄着拐棍等待了。他的家与主路连着一座桥,老人亲手在两侧桥墩上书写了“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八个大字。这是一个89岁的老兵对后来人的提醒,提醒我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当看到我们时,他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过小桥,郑重地向我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与我们逐个握手。
王传廷老人于1944年3月入伍,1948年7月退伍,1947年6月在枣庄西王湾作战时受伤,右眼枪弹贯通伤,失明,鼻骨损伤,左眼功能减退,视力0.1,因战伤残3级。
一个老兵一段历史,重温历史,珍惜和平。对幸存的老兵而言,来自全社会的关爱,对于他们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和肯定。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是和国家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关头,重温历史关爱老兵行动,旨在引领社员们接受革命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提醒人们要懂得感恩,珍惜当下,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九三学社济宁市委 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