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天地 » 撷秀拾才 » 肩负使命 锐意改革求突破 砥砺前行 鬓发虽霜心无改 ——省政协委员、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李天铎教学改革纪实
   
肩负使命 锐意改革求突破 砥砺前行 鬓发虽霜心无改 ——省政协委员、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李天铎教学改革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8-03-07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向善,是大学的追求,然“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崇善的根本在教学,教学的灵魂在教师。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一个简单而又严密的逻辑,道出了大学教育的真谛。
  我国现行的大学教育体制,是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后建立起来的,它在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其弊端和缺陷也日益显露,已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因此,近年来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多管齐下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国的教育改革,从未止步不前。”在省政协委员、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李天铎看来,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近乎执着地提出:“教育思想应该博采众长,教育实践应该切合时代和国情。”
  在李天铎的积极推动下,化工学院顺应时代的要求,从2014年起,就建立了专业独立运行机制。每个专业从15门左右专业课中,确定5-6门专业核心课,每门核心课配备两名骨干教师,形成了核心课程+骨干教师构成的专业核心架构。专业负责人领导骨干教师,全权负责专业的招生宣传、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的就业质量、考研率等运行指标。学院制定骨干教师的遴选和淘汰办法,并根据专业运行质量,将部分岗位津贴切块到专业,由专业负责分配。
  “通过上述改革措施,首先是挤掉多年来充斥在各专业的‘水课、冰课、淼课’,构筑起结构合理的核心课程体系;其次是建立了一支有育人情怀、教学能力优良的骨干教师队伍。这样,才有可能使本科教育质量得到根本性提升。”李天铎表示。
  2015年,化工学院又打破了招生环节的传统桎梏,全面推行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3+1’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案。五个本科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药物制剂,按化学化工大类招生,大一入校自愿报名,分为学术班、就业班两大类,进行分类培养。大二第一学期分专业,学生自愿选择。两类学生采用‘3+1’教育模式,即前3年进行理论课学习,最后一年,学术班进实验室从事论文工作,就业班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术班的“四大化学”基础课实行单元一考,教考分离,以及末位淘汰机制。就业班的教学,从大一开始,就将企业家引入课堂,让学生和企业相互了解,实现好学生与好企业间的互选,为顶岗实习和就业打好基础。
  李天铎表示,如此一来,避免了高中生在选择志愿时,往往不能详细了解各专业之间的差别,对专业的选择具有盲目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后,发现所选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业成绩不佳。
  如果说,专业独立运行机制的建立,是从“教”入手的改革,那么,“大类招生,分类培养,‘3+1’的教育模式”,就是从“学”开刀,“教”与“学”双管齐下,才有希望达到预期的结果。
              因材施教 分类培养 拓宽育才渠道
  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必然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打造,化工学院力图探索面向全院本科生的创新教育,切实培养出能力素质过硬的人才。
  身为泰山学者的李天铎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2015年前,化工学院的五个专业,无论是理科还是工科,都仅有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和一套课程体系,但是学生毕业后却存在就业、考研、创业、出国等多种不同出口。
  “大学毕业生的出口不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异,比如考研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就比就业学生高得多。”李天铎说。
  然而,单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无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别,严重违背因材施教这一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使得考研的学生“营养不良”,就业的学生“消化不良”,因此有必要将学生按照就业出口进行分类型培养。
  为此,化工学院制定了以就业出口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建立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重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就业和考研两个出口,制定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套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比如,增加学术型课程体系中四大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的教学学时,将学术型毕业论文由一学期增长到一学年,专门安排指导老师在第七学期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开题,并对毕业论文的文献查阅和文献综述全程跟进。
  将应用型的各个实习环节合并为一学年的顶岗实习。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市场要求,特别设定了大四学年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在企业中进行。由学院和相关企业签订联合实践培养协议,实施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双重指导管理。专业教师负责学生毕业论文理论指导,并负责与企业进行学生培养的交流沟通,企业工程师负责学生实践和生产技能的培训。
  另一方面,在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套培养方案间建立两个通道,使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学分互认制度在两种类型之间跳转,给学生重新选择的机会。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大四学年两种类型学生毕业环节工作的具体落实,并提高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效果,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章考核制度,以指导老师为主要责任人,建立了学院——专业负责人——指导老师三级监督管理机制,对学生的实习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情况进行跟踪管理考核。
  在李天铎看来,学术型注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加强和科研素质的强化;应用型则更偏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相应的培养方案,其所包含的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等模块的课程、学时学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泽被万千学子的大事。李天铎欣慰地表示:“通过一系列教改措施循序渐进地落实,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学习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体现价值’的舞台,提高了学习和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和生产技能培训中,都能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居安思危  苦练内功
  思路决定了出路。化工学院在扎实推进系统化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李天铎深深地意识到:“要培养合格的人才,师资力量乃重中之重。”他认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是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课程,学院制定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授课教师的选拔方案、师资队伍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和津贴办法。李天铎告诉记者:“选拔一批骨干教师担任专业基础课及各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工作,对骨干教师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研究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每年进行考核,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骨干教师,其教学酬金是普通教师的2倍。”
  值得强调的是,学院还制定了教考分离的制度。学术班的化学基础课是学生考研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普通班的课程相比,学术班化学基础课程的学分、教材的难度及深度都要高得多。
  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学院对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将每门课程分成2-3个平行班,由2-3名老师分别担任平行班的教学任务。每学期每门课进行3次单元考试及一次期末考试,每次考试内容聘请使用相同教材的其他院校的教授同一门课程的老师出题,监考阅卷工作由非任课教师担任。每次考试后,各个任课教师要写出详细的试卷分析。每学期每门课程都要组织1-2次与命题单位教师的教学交流会,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经验、教学技巧等方面的交流。
  “自从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后,通过每次考试的试卷分析,不仅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下一步有针对性的施教,而且各个班级的成绩差异、任课老师间的成绩差异也一目了然,有助于老师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查找原因,从而使教学效果逐步得以提升。”李天铎说。
  在各项思维超前、针砭时弊的教学方法改革中,挂牌上课制度引起了记者的强烈好奇。对于非学术型的各专业化学基础课,每学年每门课通常有35-45个班,分别需要8-10名任课教师任教。对这类课程,学院别出心裁地实行任课教师挂牌上课制度,即由愿意担任课程的任课老师,在教学系统中挂出个人简介,任由学生选择老师。
  “从实施效果看,部分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选课人数已达饱和,而部分教学经验不足效果欠佳的老师,由于选课学生数量太少而无法开课,基本达到了选用好老师为学生上课的目的。”李天铎锐意改革的勇气和魄力,给全院的师风和学风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改变。所有教师对自己的授课内容精心准备,形成人人争当“骨干”的局面。
  “虽然教师们更忙碌了,但学生们却从中受了益,最直接的结果是,学生就业率非常高,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追求学生在工作单位的稳定率,让用人单位找到好用的,让学生找到喜欢的。”李天铎说。
                    他山之石可攻玉
  教育理念是办好教育的灵魂,走出去,学习、借鉴别人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快速提升办学质量的捷径。
  “近年来,随着我们与国外大学交流合作的加强,越来越感觉到国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李天铎由衷感慨,源于同芬兰坦佩雷大学深度接触后。在他看来,坦佩雷大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非常出色的大学,而殊途同归的是,应用型人才同样是齐鲁工业大学的主要培养目标。
  两所横跨欧亚两大洲的高等学府,遥远的距离非但未能阻隔双方的惺惺相惜,而且相同的教学理念,反而让他们之间的合作越发紧密了。
  2017年,李天铎和学院分管副院长又分别带队对坦佩雷大学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工厂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并且双方还一拍即合,达成了新的合作意向,商定在合作办学5年的基础上,齐鲁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分期、分批选派教师赴坦佩雷大学进修深造,学习和了解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
  不仅如此,化工学院还先后与美国拉马尔大学、华盛顿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同时,还与国内的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山东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李天铎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有助于大力促进化工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与国际接轨。”
  如今,回望李天铎孜孜以求的教改之路,绝非是一路坦途,从开始初期的饱受争议,到实施之后师生的心悦诚服,个中的艰辛与孤独,让这位年富力强的知名学者鬓染华霜,却始终矢志不渝。(联合日报 杨广云供稿)

         

 


   
« 上一篇:淄博九三社员刘悦《海岱古文字概览》入选《光明日报》光明书榜
» 下一篇:梅落兖州繁盛地 巾帼英豪百业兴 ---记九三学社济宁市委副主委褚福梅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8582016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