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建设 » 学习交流 » 从更高的视角重温历史强魂魄 团结奋进壮筋骨
   
从更高的视角重温历史强魂魄 团结奋进壮筋骨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8-04-27

今年是“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4月16日至21日我随九三学社枣庄市委一行22人赴重庆学习。在集中听课中与授课者互动解疑,在现场教学中走进历史、触碰灵魂,在错落有致山城中领悟重庆的空间感,在压缩的时间内感受九三家人的情怀。这次历史之旅中思想上的洗礼、情感上的共鸣、互助上的团结、同行上的奋进,必将在人生的历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一、在历史纵深中,深刻把握“不忘初心”现实与深远意义。

聆听红岩事迹,必将红岩精神高擎心头。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抗战期间在重庆亲自培育缔造,无数革命志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实践了的一种伟大精神,她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信念铸就光浑形象在江姐(江竹筠)等一批批党员身上展现,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在参访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特园等革命文物遗址,聆听革命领袖、革命先贤、革命烈士的思想精神、人格风范。“白公馆里人去楼空,渣滓洞的余火还在冒烟。渣滓洞楼下的8间牢房里堆满了烧焦的尸体,没有头,没有足,只有一块块焦黑的躯体。围墙的缺口处、房前屋后、厕所内,另有20多具尸体躺在那里。松林坡上三个大坑,满是尸体,血水横流。看见一个个死难者睁目仇恨的眼神、紧握的拳头和流出的鲜血,我说不出一句话。歌乐山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可怕的寂寞,一片荒凉。”听到这里眼前浮现出悲壮的场景,愤怒中惋惜、感慨中油然而升的敬佩之情、看齐意识更浓烈了。中国共产党员对信念的执著使我对“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理解更深一层、情感上更进一步。

聆听统战事迹,必将统战“法宝”时刻抓在手中。红岩村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当时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或以中共代表、或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进行统一战线工作。他率先垂范求同存异,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他将党的方针政策,与个人的人格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高超的统战艺术。国民党中统负责人由衷感叹道:“周恩来搞统战,犹如水银泄地,无孔不入。细数吾党同仁,难有与其相匹敌者也!”用好法宝把更多地人团结在中共中央周围,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心骨作用发挥的更充分,我们的中国梦就更近了。

聆听九三社史,必将“永远跟党走”信念作为行远致稳的基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九三学社的建立,是九三学社产生的政治基础。在国统区工作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邓颖超等,根据中共中央抗日统一战线的精神,在重庆经常同爱国民主党派和人士接触,参加他们的活动,分析国内外形势,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给予他们鼓励、支持和推动。正如毛泽东鼓励许德珩等人所说:“你们都是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也起很大的作用。”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鼓励并支持九三学社成立,解放后部分民主党派解散,九三学社正准备解散之际,毛主席及时制止,使得九三学社得以发展起来。九三学社也从一个不足百人的学术性政团,发展成为17万余名社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听课时填词《忆江南·社史感怀》“须思量,民主与科学。暮雪朝丝孤烛瘦,铁肩担梦从未缺。面壁写卓绝。”

聆听民主人士事迹,必将爱国精神厚植心田。在聆听特园主人、著名民主人士鲜英(字特生)事迹,1937年在成都与张澜、钟体乾代表刘湘,与中共代表李一氓签订联合抗日反蒋的秘密协定。1939年后他开始拒绝仕途,将鲜宅命名“特园”。“特园”是众多国共要人、民主人士的活动场所,是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地,也是民盟和民革前身的一部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诞生地,被称为“民主之家”。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应邀前往“民主之家”。在鲜英的寿筵上,毛泽东称他为“当代孟尝君”。张治中将军在重庆谈判期间将住宅桂园借给毛泽东使用,并亲自迎接和护送毛泽东等人,周恩来说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在保证毛主席安全上功不可没。在访桂园时写首七律“两株桂花千层绿,西式小楼清香院。国共交锋汇风云,共商国是世人盼。双十协定名中外,张公桂园成美谈。今临谈判签字处,何时一统天下安。”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重温重庆这段抗战史、解放史、我社成立史和“五一口号”,我们深切体会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九三学社老一辈当年的自觉选择,也是70年来九三学社不断发展前进并有所作为的根本保障。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强起来,这一路来之不易!让我更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更坚定了“四个自信”!

二、在情感认同中,深刻把握“最大同心圆”现实与深远意义。

求同存异,巩固情感共鸣点。1945年周恩来在《论统一战线》中总结道:“有了区别,就有斗争。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团结,是坚持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同人家讲团结,而不是受其他阶级的影响。”周恩来擅长以退为进,是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公关大家。每当交往协商中出现“红灯”信号,他总是尽可能以退为进、绕道而行,最终功成事遂。重庆谈判时,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作出尽可能的让步,逼迫国民党不得不坐下来认真谈判。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使之在大局为重上占据主动、赢得民心。

求同化异,扩大情感共鸣点。1945年,毛主席赶赴重庆和蒋介石进行谈判。9月6日,毛泽东和周恩来拜访了当时的文人柳亚子。柳亚子对毛主席也是十分地崇拜,于是问他要《沁园春·雪》,发表过后轰动山城,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重庆各种报刊纷纷发表和词与评论。国共两党爆发了空前绝后的词坛大战,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刊发的和词不下50首,评论将近20篇,这在我国词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化可攻心,《沁园春·雪》达到得道者多助的政治效果。我们用心感悟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同志在此工作生活的点滴,于细微处感知精神的力量。“太忙就挤、不懂就钻”,共产党人依靠学习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赢得胜利,也必将依靠学习,面向未来。

求同求异,深化情感共鸣点。重庆谈判从开始就是国共双方的一场政治宣传战。中共已经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广大人民经过战争洗礼,政治觉悟空前提高,民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要求民主权利,要求结束专制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处于两党之间的各民主党派,这一时期也空前活跃,表现出强烈的参政议政的要求和愿望。这一切已经汇成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周恩来运用求同求异等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地结交了无数“畏友”、“诤友”。著名工商界领袖胡子昂是他在抗战时期结交的一位朋友。胡子昂说:“各方面人士一和他接触就敬服他——他和工商界接触,开一次会,谈一次话,都令人感动,令人流泪。”他说:“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许多朋友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以党为师、向党看齐中,以自己行动作为半径画出更大更好同心圆的画卷,为伟大的民族复兴汇聚起磅礴的力量与智慧。

三、在团结互助中,深刻把握“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现实与深远意义。

追忆革命先辈壮举,争做“不忘初心”优秀践行者。革命者凭想象制作的五星红旗发生在白公馆的男牢平二室,当他们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按捺不住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并坚信重庆即将解放,凭借想象亲手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准备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就高举着它,冲出牢房,去迎接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用鲜血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典型就是力量,催生我们意志;典型就是方向,引领着我们不懈追求。先进典型已经成为影响和带动我们聚焦中心工作建言献策的最生动教材。

追忆民主人士善举,争做“多党合作”积极推进者。在红岩村不甘心做家庭主妇、经营商业和农场的饶国模,将红岩的新楼提供给八路军办事处,八年间始终不肯收房租,每天在国民党的机枪口下生活却全无畏惧,办事处遭封锁时设法买来了粮食。邓颖超说“没有饶国模,哪有红岩呐”,她建立幼儿园为八路军办事处解决育儿难题,邓小平在大会上称她是“红岩村革命的妈妈”。1936年冬,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延安的物资供应异常困难。许德珩和劳君展等人听到消息后,立即买了些火腿、怀表、步鞋等物资,托人送到陕北,赠给毛主席,鲁迅先生也捐赠一些物品;毛主席接到后写了回信,表示“衷心感谢”。“习近平希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学习他们的精神,就是使我们成为懂合作、会团结、善成事的党派成员。

追忆实干兴国义举,争做“团结奋进”岗位建功者。九三学社先辈在实干兴国上似灿烂群星,“邓稼先撒手离开人世时,他的身体只剩下了皮包骨头,他生前最后一张和夫人的合影里,我们可以看到他那几乎空空荡荡的袖管,但他的脸上依然洋溢着一种自信的微笑,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希望。正是这样如风中摇曳烛火般微弱的点滴希望之光支撑着那一代中国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滴的希望之光终有一天也会亮如白昼!”王选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人,他研制的激光照排系统被认为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重温王选极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他不畏压力、迎难而上的精神气节。站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追忆他们就得有实事求是的准劲、艰苦奋斗的干劲、坚持不懈的韧劲、为民谋利的实劲的实干精神,以优秀的作为奉献于新时代。

不忘来路,方能致远。我们感悟历史,牢记传统,就是要把九三老一辈当时的历史选择转化为现代九三人更加自觉的实际行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用我们的心血和智慧再谱多党合作事业新的篇章!

   
« 上一篇:厉害了,我的国 --写在“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之际
» 下一篇:沿先贤足迹 树立“四个意识”争做合格党派干部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8199347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