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改革开放40周年 » 道承岐黄三十载
   
道承岐黄三十载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8-05-30  点击次数:4555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1984年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随着父母从遥远的西南“大三线”调入烟台,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第二年的九月,我考入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少年班,从此与中医结缘,研习岐黄理论,临床治病救人,不知不觉已经30多年了。还记得1985年的秋天,父亲带着我拿着行李和脸盆,坐着学校的接站大巴车,去学校报到的情景。那时真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初入大学校门,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充满了好奇。初次接触《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古籍,觉得文字是那么的深奥难懂。还好,学校为我们量身定做了一套周密的学习计划,先从“医古文”学起,打下扎实的古汉语基础,同时背诵、学习《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中医基础知识,普通高中的数理化等知识也同时兼顾学习,避免与时代脱轨。生活上,学校考虑到我们年纪小,预科阶段安排我们在教师食堂就餐。但即使这样,我记得刚入学的阶段,我还是有时禁不住想家,想吃母亲做的可口饭菜。预科加本科,一共八年,真是“八年抗战”,还记得当时能吃上烤鸡、喝上桔子汽水,都是一种享受,而现在这些每天都能做到,不得不感叹普通百姓的生活改善的实在是太多了。大学期间也产生过动摇,好在最后坚持下来了,1993年7月顺利地大学本科毕业,同年分配至烟台市中医院工作至今。

岁月如梭,从大学毕业时的毛头小伙步入而今的不惑之年,转眼间我从事中医的学习和医疗工作已30多年了。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我也见证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和烟台市中医院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在这30多年的学习、工作中,自己始终兢兢业业、严谨自律,“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特点,对每一个病人实施个体化辨证论治,收获各有不同。从刚毕业时的浑浑噩噩,到主动自觉的求知求学,我于大学毕业10年之际,参加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班的学习,重新拾起来几近遗忘的英语,日夜苦读,半年后首次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历人员英语统考”,一次通过,个中艰辛,直至今天仍历历在目。2006年因照顾家中生病的老人,错过了当年秋季的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不得不参加第二年春季的与统招硕士研究生一起进行的论文答辩,难度可想而知,却不曾想也一次通过,心中喜悦实不可以言语表达。同年参加烟台市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试(人机对话),以中医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晋升副主任中医师,禁不住喜极而泣。忘不了炎炎夏日里,忍受高温和蚊虫的叮咬,独自于小区的石阶上苦读至夜晚降临,忘不了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正所谓“有一份耕耘,便有一份收获”,凡此种种,不一而足。2008年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调气开玄颗粒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顺利通过省内专家的科研鉴定,次年即获得山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个中喜悦难以言表。2009年迄今,学术上稳步向前,参编专著两部,发表论文多篇,继续在岐黄求道之路上孜孜以求、不懈努力。2012年,我有幸光荣地加入“九三学社”,心中更是感到无比自豪。九三学社是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能成为其中一员,更使我意识到自己的光荣和责任感。入社6年来,积极参政议政,参加社里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撰写提案、建议,也增加了自己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感到工作、生活更有意义了。

近年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发表谈话,要大力发展中医和中医药事业,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从资金和人员配备等许多方面都增加了投入力度,更使我相信,中医药人的春天到来了。(社烟台市直机关医院支社参政议政委员     孟旭)


   
« 上一篇:四十年来山川改
» 下一篇:永遇乐•改革开放四十年有感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8217227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