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我参加九三学社枣庄市青工委组织的“铭记历史携手同行社员活动日”活动,参观了滕州马河水库建设移民村焦庄村的龙湖精神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龙湖精神在我们心中刻画了“加油站”“鼓劲场”“扬帆风”的历史坐标,振奋了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催生了昂扬的奋斗姿态。 马河水库,因依偎在龙山脚下,形状酷似龙头,又把它称作龙湖。(马河水库,水域面积13平方公里,容积1.38亿立方米,造福流域内240平方公里群众。)马河水库是在当年条件极其困难时候建成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一、听党话、跟党走 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1958年8月9日,毛主席在滋阳火车站(即现在的兖州)第一次接见王吉德,毛主席非常关心滕县的水灾情况,指示王吉德一定要把水灾治好。8月13日,王吉德在济南第二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主席再次详细询问了水灾情况。王吉德谨记主席教诲,决心带领滕县人民兴修水利。经过大量的实地勘测,1959年7月,滕县县委决定在北沙河上游兴建马河水库。11月12日,第一批2.2万名民工全部到达筑坝工地,水库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大坝合龙门那天,河水湍急、寒冷刺骨,党委副书记孙敬岳身先士卒,脱掉棉衣,带着百名壮汉跳进冰冷的河中,带着冰碴子的河水没到了大腿根,他们许多人因此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落下永久的伤痛。还有五好干部殷宪相,他经常说:“这是党领导我们改变滕县面貌的大工程啊,我们党员得带头参加。”分明是一名共产党员“坚定信念跟党走”的“见证书”,分明是一名共产党员用生命历程写给党组织的一份沉甸甸的“思想汇报”呀!,是历史的号角,更是时代的要求。真理的长河里,流淌是实践的汗滴。 二、舍小家、顾大家 在水库建设中感人故事很多,其中有这是一支由23位姑娘组成的钢铁姑娘队,她们当中最大的二十三岁,最小的仅十六岁。为了早日建成水库,姑娘们要求白天黑夜连干两班活,指导员为了照顾她们休息,没有答应她们的请求。姑娘们就在半夜里悄悄地起床偷偷的跑去工地干活。当时的天气极其寒冷,只有零下七度。为了干活利落,姑娘们不畏严寒仅穿一件单衣奋战在工地上。后来,指导员知道了,下命令叫她们回去,姑娘们异口同声的说:“下命令也不听,不睡觉也要提早修好水库”,更有队长周乐芝原本计划元旦结婚,她写信说服家人推迟了婚期,决心建成水库后再结婚。在水库建设过程中,像她们这样甘于奉献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正如当时《水利战报》描述的那样:“姑娘心猛虎胆,不怕地冻与天寒,誓与自然决死战,修好水库把家还”!马河水库移民安置统计表。仅就地安置为例,安置到龙阳公社邱石村425人、焦庄村982人。 一幅幅插图再现了当时库区百姓移民时的场景,舍小家,割舍故土;顾大家,远徙他乡;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库区移民,是我们永远不可忘却的人!龙阳镇焦庄、邱石村等施工驻地村就像当年支前那样,把房子让出来给民工住,把锅灶让出来给民工用。其中焦庄村一对夫妇,结婚第二天就把新房的床板、门板拿出来,支援工地。 三、不怕苦、不怕累 当时滕县县委专门从城关、龙阳等8个公社抽掉了3.5万名民工参加建设。水库施工正值冬季,大家顶着朔风冒着暴雪,光着膀子,喊着号子,以顽强的意志投入火热的战斗中,呈现出一番战天斗地的宏伟景象。风雪严寒挡不住他们的壮志,青年们个个干劲十足,在清基战役中,35名队员争先恐后,在冰冷的水块中,大战三小时,高效的完成了清基任务,他们因此荣获了“青年突击队”称号。还有五连排长庞德清,他是一个失去左手和左眼的人,他不畏劳苦,带头猛干,用残废的身子抬双筐,单手推车,自装自运,日工效达七方多,大家都称他是“残而不废”的人,在他的领导下全排民工个个干劲十足。这种吃苦奉献精神永不过时、永放光芒,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 四、新时代、新作为 习近平同志告诫全党:“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听党话、跟党走,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和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激情;舍小家、顾大家,争做新时代爱岗敬业的表率;不怕苦、不怕累,锤炼坚强的毅力、过硬的本领,争做新时代的排头兵、先行者,激励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我们在龙湖精神感召下,在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的新时代的画卷中,用新作为绽放出精神力量的耀眼光芒。(台儿庄区政协 朱宪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