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我所见证的海源阁图书馆之成长
   
我所见证的海源阁图书馆之成长
作者:九三学社聊城市委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8-09-13  点击次数:4829

一天,我在整理我上小学时的箱子,发现了一张发黄的借书证,上面还有我当年的一张黑白照片,这让我思绪万千,顿生回忆。

我跟图书馆应该说天生就很有缘吧!上小学的时候,在班上不是什么头面人物,但却是大家公认的“书虫子”。这个雅号正是缘起我的这张图书证,也让我的人生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在今天要得到它也许易如反掌,但在当时图书事业不发达的时代,却是现在无法所能想像的到的。我非常珍爱这张借书证,一直很小心地保管着它。

在书的海洋里,我了解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发展历史,知道了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漫长文字历程。我深深地沉浸到文学大师们迷人的文字之中,用自己能够支配的几乎所有时间来读他们的书籍,甚至晚上钻进被窝里,打着手电偷偷地读他们的小说。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图书馆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早已成为我守望的精神家园。因为是她,我的知识面开始拓宽;也正是她,使我在学习和生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要感谢她让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

在读大学的时候,信马由缰,在图书馆里狂热地读书,尽量发挥借书卡的效益。那时学校的图书馆实行闭架借书制度,读者要借书,需要一张一张地翻目录卡片,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目,再将书名和书号记下来交给管理员,然后管理员再根据卡片到书库里去找,还不一定能找到你要的书,有时趴在目录厨上,反反复复要找查好多目录卡,却不一定能借到你所期望的书,如愿以偿相当不易啊!为了能第一时间读到自己想读的书,就自告奋勇地跑去当义务图书管理员,四年里为学校图书馆还真做了不少工作,让我着实受益匪浅,为我以后从事图书工作也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6年毕业后如梦以偿地到图书馆做了一名图书管理员,我心花怒放,心里那个美啊…….但在报到那天却费了好大周折,才在古楼北老公园里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排老式瓦房,里面排着十几个老旧的书架,上面堆彻着一些陈旧不堪的书籍,一副破败的景象,这就是所谓的聊城市(县级市)图书馆了,我被眼前的这一幕彻底惊呆了,当初从事图书管理员那种美妙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聊城县图书馆的旧貌

从老同事那里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聊城县图书馆建立,初名聊城专属文化馆图书股,1952年归聊城县,称聊城县文化馆图书室,1956年10月,从文化馆中分出来,正式成立聊城县图书馆,后又称为聊城市(县级市)图书馆。馆址几度更换,后长期在人民公园内办公。聊城县图书馆建筑面积530平方米,有书库和借书室6间,阅览室2间。里面的藏书更是少的可怜,且藏书种类也十分单一,除了社会科学类的图书就是自然科学图书,文学类图书少之又少,可读的书只有《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苦菜花》《红岩》《青春之歌》《骆驼祥子》等之类的书。那时,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在政治藩篱中,藏书面也相应狭窄。并由于各种原因,已停借多年。老图书馆的印象,是神秘而破旧的,老式的瓦房、树叶掩映下的静寂和些许破落剥离的墙壁,无疑在向每一个走近她的人诉说自己的沧桑与沉淀。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持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愈发完善,聊城市(县级市)图书馆随之焕发新颜,现已依托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海源阁,逐渐发展成一所集古色古香与现代化、信息化为一体的市级公共图书馆,1997年正式更名为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隶属于聊城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承担着聊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功能。

原来图书馆大厅里的目录厨,也由现在的电子检索机和触摸屏、微信移动图书馆、电子借阅机、阅报机、自助办证机替代,读者在这里可以查到图书馆里所有的馆藏信息,集中彰显了数字化管理、电子阅读等高新技术。现在的图书馆,不再局限于借阅功能,还有电子阅览室、综合报告厅、多媒体阅览室、高保真音视频播放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历史文献阅览室、古籍阅览室等多功能服务设施,凭借着其藏书丰富、人性化服务、高新科技等特点让这里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

信息网络的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经济之利,也带来了沟通、阅读和研究之便。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去更新,图书既是时一次性消费商品,也是反复利用的材料。过去买书读书是一种美德,现在买书读书简直是一种浪费。尤其是欣赏消闲性的书籍,读过一次之后就束之高阁,难以问津。如果大量地购买阅读,岂不是浪费?现在花很少的钱甚至不花钱,不占用宝贵的空间,就可以阅读大量的图书,查阅尽可能多的资料,这也是广大读者,知识分子和研究人员共同的愿望。

数字图书馆馆藏丰富,书海无涯,广袤无边,要什么书就有什么书,要读什么书,就下载什么书。足不出户,手持一卡,就可以尽情阅读天下奇书。可以在这个24小时开放的网络图书馆里,免费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查找、下载所需要的资料,身居斗室,就能漫游书海,不受语言、不受地域的限制,鼠标轻点,读天下美好书籍,充分享受到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方便快捷,真是其乐无穷,岂不美哉!这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落后的过去简直是痴人说梦,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现在的图书馆已演变成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一个城市的灵魂栖息地,它传承着人类文明的基因密码。

她的发展速度之快,使得我做为一名图书馆的工作者都会感到陌生。姗姗来迟的改革春风只是微微吹了口气,海源阁图书馆的大楼便像打了激素似的生长起来,现代化先进的阅读、借书设备和馆藏图书数以几十万册,分布在香江社区、利民社区、新时代社区等多个图书分馆中,实现了统一的ILAS通借通还管理,大大方便了读者。传统的文本文献源源不断地挤进书库,真可谓汗牛充栋,多种数据库不断添置,一网打尽天下信息。报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接轨世界最新的思想文化动态,就连古城区的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道路也平整了很多,我的心情指数也随着图书馆的变化不断升温,每天上班都会看到一批一批的读者高高兴兴地来,心满意足地走,我感觉到这个知识的海洋正在过于猛烈地向前奔跑,恍惚间甚至还能听见它沉重的喘息声。这个被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称为“天堂的模样”的地方,经历了目录卡片、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网络数据库的发展,无论是藏书量、藏书种类、馆舍面积还是读者服务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变迁宁静祥和、犹如一方净土,静静地见证了人们的思想变化,见证了聊城市公共文化的发展,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变迁。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聊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市图书馆新馆。目前,市图书馆新馆已经立项,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规划设计,这将成为我市一个新的文化地标建筑,让我们期待更好的明天。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轰轰烈烈的40年,也是中国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奋发图强、砥砺奋进的40年,文化生活日新月异的变迁,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到很大的改观,40年让中国的经济、文化面貌焕然一新,骄傲面对新时代的世界潮流。(九三学社聊城市委员会 海源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许 丽)

   
« 上一篇:我的科研我的梦
» 下一篇:我的梦想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8515429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