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原专题回顾 » 一党独裁制注定失败 多党合作制必然成功
   
一党独裁制注定失败 多党合作制必然成功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09-08-05

 

旧中国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中国人民终究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承担起孙中山的未竟事业,团结一切力量,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拯救了中华民族,共同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验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成功。

 

一、20世纪中国政党的渊源

 

政党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中国有现代政党始于1905同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民国政权后,同盟会与1912年改组为国民党。

 

191910月,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正式更名为中国国民党(加“中国”二字是为与1912年由宋教仁实际主持的国民党相区别)。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虽然国共合作仍旧存在,但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逐步夺取了国民党的领导权。

 

民国建立之初,“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在中国掀起了一次建立政党的高潮。据有人统计,当时中国的政党多达300余个,有真正严格意义的政党是不多的。比较著名、且在民国初年政坛上较为活跃的政党,除国民党外,还有:共和党、民主党、进步党、公民党、革命党、欧式研究会等。

 

二、民国初年多党制的尝试及夭折

 

从民国成立到191310月袁世凯迫使国会选举他为大总统为止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在中国政党史上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多党制的历史阶段,有300多个党派,围绕国会选举这个中心,不断的分化、瓦解、合并,形成了四个大的政党: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这些政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信奉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但有的是想以此救中国,有的是欲此以谋私利,有的则是借此以复辟帝制,目的是很不相同的。

 

191212月至1913年2月期间举行的第一次多党制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共获392席,占议席的45%,而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三党议席总数仅为223席。宋教仁满以为可以由他出任内阁总理,国民党可以大有作为。袁世凯对于这样的结果是绝对不能接受的,1913320,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与上海火车站。191310月,袁世凯以强盗手段迫使国会选举他为大总统。一年后,袁世凯甚至把他扶植起来的保皇党(公民党)以及支持他的进步党都一脚踢开了,下令解散国会,要当洪宪皇帝,彻底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及其产物的多党制议会这个工具。

 

多党制的夭折在中国是必然的。首先,中国缺乏实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其次,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不论谁当权),总是倾其所力扼杀多党制议会民主;第三,缺乏实行多党制的民众基础,多党制无非是一些天真的革命党人的一相情愿,是政客们玩弄的把戏;第四,无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是资产阶级立宪派,对于西方政党政治的运作常识和规则都不甚了然,加上极端敌对的党派意识作崇,多党制议会民主不可能在中国不夭折,这就充分表明,资产阶级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中国八大民主党派的建立和定型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发展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陈独秀是“五四运动”事实上的总司令。由于李大钊、陈独秀及毛泽东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理论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始就显示出它是完全新式的、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以最合时宜的纲领路线解决中国问题的、统一而有纪律的、有明确奋斗目标的革命政党。

 

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改组后至1949年的20多年间,中国政坛上还相继建立了一些政党和政团。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国青年党、中国致公党、民主政团同盟、国家社会党、中华职业教育社、救国联合会、中国民主同盟、九三学社、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台盟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这些政党和政团,有的依附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如中国青年党;有的明着既反对国民党、又反对共产党,而实际上是反对共产党,如国家社会党;有的企图走共产党与国民党之外的第三条道路,面对第三条道路走不通的现实,逐步转变立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加入到人民民主阵营;有的自始就同共产党亲密合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民盟、农工党、九三学社、民建、民进、民革、致公党、台盟八大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正式成立或定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盟友,成为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共建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力量。

 

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制注定失败

 

蒋介石篡夺北伐的胜利果实之后,以他为首的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在中国形成,延续达22年之久。蒋介石掌握南京政权之后不久,就提出了“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口号。所谓一个政党,就是国民党,不允许有其他党派存在;所谓一个主义,就是蒋介石解释的三民主义,不允许在中国有第二个主义、第二个思想;所谓一个领袖,自然就是他蒋介石了。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的独裁专制思想达到登峰造极,公开赞同和推行法西斯主义。他攻击共产主义不适于中国,自由民治主义必酿成混乱,说唯“法西斯蒂之政治理论……统治最有效能”。他的御用文人更鼓噪“法西斯独裁是中国的唯一救主”。蒋介石不但这样说,而且这样做,对于共产党,他实行剿灭政策;对于“第三党”等其他党派,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对于国民党内部的反对派他也坚决予以打击。

 

抗日战争时期,尽管国民党在表面上允许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合法存在,但其“限共、溶共、反共”的政策,始终没有改变过,实际上仍然是一党专制。蒋介石利用抗日之机,集党、政、军权于一身,从组织上完成了他的独裁统治。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企图用武力强化其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蒋介石一手打反共内战,一手导演制宪和排斥共产党的“多党过渡政府”,为其一党专制装潢门面。其实,国民党导演的 “多党过渡政府”中的党派,除了其领导的三青团,就只有从民盟分化出去的青年党和由国家社会党改名而来的民主社会党,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一个也没有参加。蒋介石也曾打过“政党政治”的旗号,但万变不离其宗,他决不肯、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一党专制、个人独裁。

 

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一党专制也随之寿终正寝。一党专制践踏民主,违背民意,不得人心,不合国情,也逆世界民主政治的潮流,其瓦解也就是必然的。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体制雏形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各民主党派主要是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的,并且同中国共产党早就发生了合作关系。以宋庆龄为领袖的民革人士,从孙中山1924年改组国民党、提出“三大政策”、实行国共合作起,一直都同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反蒋、抗日、创建新中国。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致公党、台盟等民主党派的早期领袖张澜、沈钧儒、黄炎培、马叙伦、邓演达、司徒美堂、许德珩、谢雪红等,在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团结抗日、民主建国、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是长期的和一贯的,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人士更逐步认识到,在国、共两党间所谓“非左非右、不偏不倚”的中间道路是走不通的,在中国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于是,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地、卓有成效地参加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共同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六、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载入宪法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主党派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7910月,各民主党派召开代表大会期间,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由原来的八字方针增益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并且正式写进了中共十二大报告和198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简称14号文件)。14号文件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共领导的,与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1993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庄严地载入了宪法。从此,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

 

中国历史的实践证明,一党独裁制注定失败,资产阶级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必然成功;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让世人瞩目,再一次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是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九三学社社员、德州华鲁恒升集团工程师朱黎明

 

   
« 上一篇:肝胆相照 风雨同舟60年
» 下一篇:校 园 感 怀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9123702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