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四运动”是催化剂,它促使中国数千年来沉寂的民主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迅速融合,从此在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下,中国科技知识分子迅速成长为救亡图存革命浪潮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正义力量,在之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四运动”掀开的这百年历程包含了九三学社孕育的前生,砥砺前行的今世,更昭示了与党携手前行光辉的未来。九三精神是“五四运动”所形成革命精神成长发展的结果,只有不断的从历史传统中反哺,才能铭记初心,汇聚奋斗的力量。 关键字:五四运动;民主科学;墨子;催化剂 希腊神话中巨人安泰俄斯只要与大地接触,就是不可战胜的,赫拉克勒斯发现了这个秘密,将其举到空中打败了他。对一个党派来说,历史就是给予他力量的大地,面对历史传承的态度就决定了其行稳致远的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在我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件重大标志性事件,其精神内涵在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得以丰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更是为新时期五四精神传承指明了方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民族基因是继承与发展五四精神,落实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也只有以更广阔的视角,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全方位的认识精神文化的历史命脉,才能更好的继承与发扬其精神实质。 一、五四运动是催化剂,促使中国沉寂数千年的民主科学精神迅速觉醒,在党的领导下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民主科学精神在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一直是个重要文化元素,由于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压抑,始终没有成为主流思想。战国初期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闪烁着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火花,墨子“以德就列”,尚贤与尙德的政治理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愿望与智慧,可以说是近代民主思想的源头活水,墨子代表的科技专研精神,所著《墨经》更是远超同时代西方世界的科学巨著,其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少见的科学精神文化,可以说这与九三学社所信守的民主与科学精神是一脉相传的,也很好的证明了“民主与科学”不是西方的泊来之物,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品质。尤其鲁班和墨子对决,九攻九拒不仅是一场著名的攻防战术与军事科技对决展示,更是一种伟大的家国精神、爱民情怀的真情流露,展示了墨子一位布衣科学家积极化解国家纷争,救人民于水火的济世情怀。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毛主席曾给予墨子很高的评价,认为:“墨子是个劳动者,他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孙中山称赞墨子为“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被称为列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托尔斯泰,曾评价墨子其“兼爱”思想与西方博爱思想是相通,却早于西方500年。因此说民主与科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长期受到主流文化压抑的精神品质,五四运动的激发下,迅速觉醒,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的重要力量源泉。 二、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次重大选择,开启了人民主导的民族独立与复兴的希望之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知识分子在不同的阶级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革命尝试,比如受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影响的维新派联合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发动的“公车上书”事件,以及后期维新派“戊戌变法”均已失败告终,说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寄希望于统治阶级改良自新之路是行不通的。之后以孙中山等革命先贤为代表的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知识分子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取得胜利,推翻了清朝专制帝制,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却被北洋军阀窃取了胜利果实,结束了封建统治的人民大众却又陷入军阀混战的苦难。经过一次次探寻与苦难,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激励下,一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爱国运动,历史性将无产阶级推到了革命的前沿,成为中国革命最坚决的领导者。经历反复革命与失败之后,孙中山先生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重大转变,修改制定了新三民主义,这即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飞跃,这也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必然成为民族独立与复兴的领导者。正如《流浪地球》中说“无论最终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这一次人民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开启了中华民族通向独立、复兴的希望之路。 三、五四运动精神是九三精神的前生今世。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期间,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受北大学生大会推举,起草《北京学生天安门大会宣言》,率先喊出了民主与科学口号,从此这一誓言印在了每一位进步知识青年心中。许德珩抗战前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抗战后任参议员,于历届参政会中,均以发言激烈著称,对政府措施颇多抨击。《文汇报》称他是“最肯为老百姓讲话的参政员”。得知汪精卫投敌,许德珩怒不可遏,在国民参政会议上,提出声讨案《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请追拿汪逆及附逆诸汉奸归案法办》。为避免国家内战,偿人民希望和平之愿,九三重要创始人褚辅成虽已身患重病,本着“良心的使命”,坚持联络国民参政员,往返重庆、延安奔走斡旋,最终促成国共重庆谈判,其行动更是向世界揭露了蒋介石日后撕毁和平协定,是假借人民民意,破坏民主宪政反动本质。其他如九三学人潘菽、梁希和金善宝等一批进步学者,参加民主革命运动,利用国民参政会积极谋取为民代言,探索教育救国,组织抗日救国等爱国运动。因此五四运动主题精神“爱国民主科学”就是九三精神前生后世,在党的帮助下九三学社的成立使得这一精神传承与发扬得到政治制度保障。 四、坚持党的领导是九三精神的内涵实质,永远跟党走是九三学社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九三学社诞生于抗战后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成立的,学社的成立过程中受到了周恩来等老一辈党领导人亲自帮助和指导。经过不断斗争与总结,这批知识界爱国青年才逐步认识到只有团结才有力量,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才是中国希望所在,因此不同于其他民主党派,九三学社从成立之初就没有过中线路线的犹豫与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就是我们党派的初心。经历了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代表科技界群体的进步力量,始终团结在代表国家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一步步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强大的全过程。截止2017年,学社已经有地方组织339个,社员总数167218人。九三学社先后拥有18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成员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九三学社社员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选、黄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谢家麟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程开甲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度八一勋章。如果说长征锻造了党和人民军队的精神之魂,那么九三学社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科技知识分子群体的一部精神长征史,通过这个长征的锤炼,验证了知识分子跟党走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五、为国家尽责,当仁不让,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五四精神在九三人的奋斗中升华。新中国成立后,当从周恩来总理接过林垦部部长任命书的那一刻,梁希这位年近古稀九三学人便将此生寄于“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宏伟事业上,成为新中国林业的开拓者之一。为了考察黄河重要支流的情况,梁希不辞辛劳,先后走遍了汾河、泾河、延河、洛河和无定河流域。他深知,要想实现绿化全中国这个远大目标,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参与。因此,他不遗余力,利用一切时机和场合,广泛宣传林业的重要性,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植树造林运动。梁希一生都在为振兴中国林业而不停地敲钟,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1958年3月,梁希因发高烧住进北京医院。并在生命最后时刻,为《人民日报》撰写了最后—篇文章《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科学没用国界,科学家却心有国家。邓稼先学成之后,毅然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国接受了研制两弹任务,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上,邓稼先冒着严寒酷暑,风餐露宿,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与世隔绝的生活,与战友们一起坚持进行核试验,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祖国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地位。知行一致、实践报国正是九三人秉持的优良传统,原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选院士,献身科学、敢为人先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并通过创办方正,实践了产业报国的理想,正是最好的诠释。一代代九三人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秉持民主与科学精神,在各行各业为祖国发展、民族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六、历经考验,尽显党派真情,九旬入党,真情日月可鉴。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当局对《新华日报》控制极严,把订阅的人记上黑名单,暗地里迫害,迫使订报的人一天天减少。但是金善宝毫不畏惧,照读不误,全校只剩下了金善宝订阅的一份。中央大学的主持者为讨好蒋介石,打着纪念抗战胜利一周年的幌子,开展为前线“献金”活动。金善宝偏不买账,他走进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慷慨“献金”。金善宝不畏反动强权,是正义所驱也是真情流露;邓稼先放弃优厚国外待遇,投身舍身为国的两弹事业,有爱国情怀,更是民族大义;面对不公待遇,有委屈,但没有抱怨,是因为血脉相连。许德珩、茅以升垂暮之年,完成入党心愿,对党忠诚之心、诚挚之情日月可鉴。 民主能使人尽其用,科学能使物尽其用,爱国则是一切行动的准则与方向,五四运动精神是九三学社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知识强国、科技报国则是九三人始终不渝的理想追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永远跟党走是我们九三人的初心,是九三学社不断取得成功的政治保障。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使命所在,任重道远。让我们不负新时代,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携手同行,共同开创伟大事业,让承载着伟大梦想的中国巨轮扬帆远航、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九三学社社员,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丁志坚) 参考文献: [1] 王世铎 《九三学社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2] [俄]托尔斯泰,王志耕 译 《生活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