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4日,山东省已先后组织3批医疗队赶赴湖北,支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本应是举家团圆的春节,他们却主动选择离开亲人,不顾安危奔赴疫情最严重地区,成为“最美逆行者”。九三学社社员、淄博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副主任吕纪玲就是这些“逆行者”中的一位。 1月24日大年三十,16时18分,正在值班的吕纪玲接到通知,得知医院要选派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疫工作,仅仅过了12分钟,16时30分,吕纪玲便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1月25日大年初一14:30,她正式接到通知,同意其加入医疗队支援武汉!而在这次出征之前,吕纪玲刚刚值完大年三十的24小时班。来不及休息,她就要紧急出发前往武汉支援。“疫情就是命令,我们医护人员这个时候就要上,我是一名呼吸科的医生,这个病跟我专业对口,换句话讲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1月26日2:30左右,医疗队一行达到湖北黄冈。“这两天一直在紧张有序的培训中,因为穿脱防护服要稳、轻、快,否则不但不能保护我们,还会给病人带来二次感染。切记,要时刻把培训当作战场!”吕纪玲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我们不敢,也没习惯休息。”为了尽快适应工作要求,包括吕纪玲在内的三组15个人加紧训练,互相监督。因为既要练习防护,又要加强备战修养,医疗队员们都感觉“时间不够用”。 1月28日,有黄冈“小汤山”之称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正式启用,队员们接到通知,陆续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报到,与病毒正面交锋。因为不在第一批上岗名单中,吕纪玲留在宾馆继续备战。在这期间,吕纪玲一狠心,把自己留了十几年的长发剪了。“虽然很不舍,但一想到长发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打理也浪费时间,还是狠心剪短了头发。” 1月29日5:45,吕纪玲得知自己被安排上早班,瞬间睡意全无。“我来了,终于可以上战场了!”而短时间内收治大量病人,吕纪玲和队员们除了做好相关收治工作,还要完善大量的医疗文书。队员们三人一组,从早上八点上到下午两点轮流进入病区,不进入病区的人负责在外面写病历直到换岗。为了尽量节省时间、节约物资,吕纪玲和队员们在训练的时候就达成了共识——“能少喝水就少喝水,尽量减少防护服的穿脱次数。”为此队员们都自备了成人纸尿裤,节约一切时间用来救助患者。 1月30日23:00,吕纪玲发回当天动态,“非常时期,工作非常忙碌。我今天的工作从14:00开始,起初有点紧张,但那种紧张很快被忙碌所代替。工作属于连轴转,中间不能停顿,我们要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为的是看诊更多病人!”当天,吕纪玲在日记中如是说:“20:00下班,交完班,回到旅馆21:00多,从大厅领上饭,听到服务员说‘您辛苦了’,感觉一天的疲劳都已烟消云散。累得没有食欲,但为了明天的夜班,还是先补充能量再说。正吃着接到大宝的电话,说想妈妈了,要我好好吃饭,瞬间泪崩了,没想到我的大宝长大了!”
2月2日,经过几天的高效运转,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各项工作渐趋完善有序。吕纪玲和队员们已上岗多日,除了业务上更加熟练,队员们与患者之间也更加融洽、友善,大家都感受到了与患者之间逐渐加深的信任。她说,查房时有患者非常认真地给她拍摄视频留作纪念,临床的病人也在一旁热心指导,“要把吕大夫拍得更美一些。”吕纪玲心里清楚,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哪有什么美感可言,病人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她的信任和感谢。 而这份信任和感谢,是吕纪玲用专业热情的医疗服务和无微不至的关心换来的。西区15床患者1月30日转入,现在已经不发烧了,病情和情绪都比较稳定,只等择期复查核糖核酸,确认治愈后即可安排出院;另一位患者患有糖尿病,入院后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细心的吕纪玲注意到他自备的胰岛素仅够用2天,就下医嘱安排测血糖准确治疗,增开胰岛素备用,换班时还专门嘱咐接班医生注意事项;9床患者刚入院时情绪很紧张,有恐惧感,脾气也很暴躁,吕纪玲和队员们一边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症状;一边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提振信心……几天后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变得越来越好沟通。医护人员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点燃了患者生的希望,也让整个病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大大增加了其他患者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吕纪玲在病房里耐心了解病人情况) “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从专业角度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克服恐惧,提升信心、配合治疗!”吕纪玲说,“大家共同的目标是抗击疫情,感染患者的康复是医疗队医护人员最大的愿望!”
吕纪玲(左)与同事交流 (本文由社省委陈建华根据《大众日报》、《鲁中晨报》等相关稿件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