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新中国成立73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从百废待兴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奇迹。 十年前,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这十年,对祖国来说,是奋进的十年,是非凡的十年。对我个人来说,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有转折意义的十年。 2012年,我在现单位工作整整20年,经历了从国有企业划转地方,和原地方一所小学合并,成立了新学校,从老校区搬到了现在的校址,正式理顺工作关系,感觉真正成为了地方人。由于工作认真努力,也是学校最早一批获得地方优质课、骨干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的教师。 2016年,响应上级号召,我参加了山东省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山东首批组团援藏团队共50人,对口援助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日喀则地区地处西藏西南边陲,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人口78万,大多是藏族。这里地广人稀,高寒缺氧。我的援藏同事们常笑称“我们在近4000米高的空中课堂授课”。大家学习并传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搞管理、抓教研、提教学、重育人、促辐射,全方位地参与整个学校的工作。 援藏教师与当地教师组成双备课组长模式,开展“一对一”师徒结对帮扶,实现鲁藏教师共成长,形成了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和谐的同事关系;通过推出“高效课堂”公开课、全员赛课、开展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大大提升了当地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了整个日喀则地区的教学改革,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山东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当地生根开花,援藏班主任老师耐心教育学生,和学生谈话,坚持撰写教育随笔,在教师间分享;除了做好在日喀则一高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援藏教师也经常到对口援助的县市学校送教下乡。 通过两年的援藏管理及教学工作,受援学校的各个方面工作都呈现了全新的面貌,高考记录持续刷新,受到了社会上一致好评。山东“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团队受到了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的表彰,得到了当地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的认可。 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在当时高一年级教学楼的外墙上,张贴着一副海报,主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西藏的教育就是争夺下一代的灵魂工程”。藏族的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都信奉藏传佛教,有的学生在作文中提到,以后考不上大学就要去寺庙当僧人。日喀则最著名的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也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们在周末经常会去寺庙。恰巧英语课本中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文化遗产”,在课后练习中,建议学生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当地的文化。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同学们用英语介绍扎什伦布寺,他们纷纷表示这太难了。我借机对学生提出要求:不但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更要努力学习英语,让语言作为纽带,把民族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甚至自发地鼓起掌来。我自己也很受触动,开始思考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注重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这些藏族孩子,从来没有走出过西藏。希望有一天,通过接受教育,这些纯净的眼睛和灵魂,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更能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我也更深切地理解了“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这句话的含义。这,也就是我来西藏的初衷吧! 在西藏工作两年,我的收获和感悟很多,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不尽的财富,也让我和藏族孩子们结下了深情厚谊。现在,这些孩子中还有很多经常和我联系,当年的英语课代表索朗央珍在西北民族大学英语系,咨询我怎么考教师资格证,她明年就要实现她的英语老师梦了;白玛措姆当年的理想是做一名英藏翻译,现在的她在师范大学思政专业;德吉曲珍在学藏医药……无论在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毕业后要回家乡工作,真心祝愿他们在未来能够把西藏建设得越来越好。 2018年,我有幸加入九三学社,积极参加各种统战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工作积极主动,每年都被评为烟台市优秀社员。2020年,在九三学社龙口市基层委成立之际,我当选为宣传委员,除了协助主委做好日常工作,对九三学社的各种社会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也积极进行宣传报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认真调研,积极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建议,论文《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获九三学社中央第二届“九三教育论坛”征文二等奖。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推动九三学社各项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非凡十年,成就十年,祖国在强大,我们在成长。作为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成员,我们肩负时代责任,必将迎着新时代的春风奋力向上,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作者系龙口市基层委社员程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