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整合公共卫生资源加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整合公共卫生资源加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0-11-10

山东省人大常委、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副主委王志玉说:

 

目前人类正面临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和传染性疾病(简称传染病)的双重威胁。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同时,传染病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加,虽然一些经典的传染病被消除或控制,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但许多在解放后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如淋病、梅毒等,而且不断有新发传染病发生,如艾滋病、非典、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一些突发事件也会导致疾病蔓延,如地震、海啸、水灾等。所以,我们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面临着双重负担,疾病预防控制在保民生、保稳定中具有重要地位,也直接关系到保增长任务的实现。

 

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与问题

 

(一)现行医学模式不利于疾病预防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是保障人类不受或少受疾病侵袭,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从中受益的公共卫生事业。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代表着政府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应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地位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无法充分履行法定职责。比如,长期以来“轻预防重治疗”以及防和治的“脱节”现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医院院内感染与控制等工作中不能得到医疗机构的平等沟通和有力支持,影响了传染病控制的力度和效果;再如,在艾滋病、非典、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社会动员能力再次受到挑战。特别是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协调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实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这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社会动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联防联控机制中的协调地位十分必要。

 

(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现状

 

全国大部分省市在推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时均对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了资源整合,同时在行政级别上予以升格。2009年,全国有天津、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四川、重庆、贵州等8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副厅级,其中广东省实行参照公务员管理和事业单位职称管理双重管理模式。目前,北京、广西等其他未升格的省市也正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全国其他兄弟省市的做法为我省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三)我国预防控制体系现状的弊端

 

1.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的问题  目前,省、市、县疾控中心处于同一级别,不利于强化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不利于疾病防控政策、任务的贯彻落实。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设置的问题  疾控中心人员不足难以从容应对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流感、以及自然灾害等疾病防制任务。

 

3.我国具有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相关单位分散  目前,我国具有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的单位分散,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结核病防治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牙防办和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院、肿瘤防治办公室等等等等。这种分散设置的模式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不利于形成整体合力,不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因此,整合我国公共卫生资源,是推进我国卫生事业单位改革的客观要求,符合事业单位改革“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二、建议与对策

 

(一)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结核病防治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牙防办和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院、肿瘤防治办公室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并,成立一个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疾病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有利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大发展。

 

(二)增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在扩编的基础上适当增设4个内部机构,如呼吸道传染病防制所,以开展流感、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防制为重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以强化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城、乡社区卫生技术指导所,以强化农村公共卫生为重点;病原检测实验室,以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和应急检验为重点。

 

(三)根据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精神,结合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现状,参照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做法,建议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升级,以便加强对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领导、协调,有利于上下联动,提高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 上一篇:关于我国海岸带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 下一篇: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出现的食品安全新问题的建议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8387998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