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菏泽市委员会说:
由于现实、历史等原因,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和薄弱环节,农村教师少、素质低,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发展的关键,影响和阻碍着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师资现状:
一、师资队伍不稳定。农村小学教师多为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基本是农教结合,家庭负担较重,并且由于县乡财政困难,农村教师工资执行标准比省、市、县级教师低很多,而且工资经常被拖欠,并且基本上没有任何奖金、医疗保险等福利;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城市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民办学校的发展导致不少农村小学优秀教师由村镇流向城市。
二、缺乏系统培训。农村小学教师除学历提升培训之外几乎没参加过其他任何形式的业务培训学习。并且,继续教育培训资源非常缺乏,教师进修学校等师资培训机构师资数量不足、培训方式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整体培训条件和水平难以适应教师培训需要。微机、软件、网络、课件、传输等技术性教学工作,农村教师大多数不懂,现有的农村教师队伍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
三、结构失衡。一是学历结构失衡。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虽然很高,但教师第一学历普遍较低,正规师范类毕业教师少。二是职称结构失衡。农村小学教师中,小学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寥寥无几,而初级职称教师偏多。三是师资分布失衡。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小学又人满为患。
四、师资补充滞后。“以县为主”后,各地为了减少财政负担,严格控制教师编制数量,甚至有编不补,宁愿大量使用代课人员,也不愿吸收新生力量,造成农村小学教师补充异常困难。而且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环境条件恶劣,目前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情愿到农村小学任教。而城市里的老师更不肯下乡任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使其毕业生不具备从事小学教育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业务素质,致使农村小学或其主管部门不欢迎现在的大学生来农村小学。
鉴于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长效投入,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态
中央及地方政府可通过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增强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同时,进—步完善和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夯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建立经费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和落实教师津补贴制度,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教育事业经费预算。另外,建立到农村小学任教或支教教师的特殊津补贴制度,所需经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按比例分担并转移支付予以保证。同时地方政府也可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除国家规定的教师津贴外,增加地方名师津贴、岗位津贴、校长津贴、教师奖励基金等,以稳定农村优秀骨干教师。
二、强化管理,增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活力
l、科学核编。教师编制核定不仅要努力体现向农村小学倾斜,要按照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以及学生额和班额的一定比例核定教职工编制,并且在农村小学可以增设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或者附加编制。同时加大清理挤占教师编制的力度,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
2、归口管理。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县域内教师招聘录用、工资发放等归口管理职能及校长队伍的统一选聘职能。把及时补充新教师等工作作为考评当地政府领导工作的—项重要内容。适当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中高级职务的结构比例,对长期在农村小学工作的教师实行职务评聘倾斜政策。
3、创新师资补充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小学教师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教育部门集中掌握一定比例的流动编制,按照“依需设岗、依考定位、依分择岗”的办法,有计划地每年适当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师范类毕业生重点充实到农村小学。同时,在教师中选拔有特长的教师进行在岗培训,逐步解决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失衡问题。
三、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l、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一是鼓励和支持办学质量高的城市小学跟农村小学建立区域内长期稳定的“办学共同体”,通过多种有效形式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二是选拔农村小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三是因地制宜拓宽支教渠道,积极开展多途径的智力支教活动;四是积极探索实施农村小学教师特色岗位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到边远地区农村小学任教;五是师范学校要在农村建立实习基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小学实习执教;六是政府应出台相关的诸如城市教师晋升高级职称须有在农村小学校任教经历的优惠政策,调动和吸引城市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任教。
2、定向选派。由当地县教育局负责从本县区域内的在职农村小学教师中选拔业务素质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青年教师,经省教育厅组织测试,合格后选派到高校接受学历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