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天地 » 撷秀拾才 » 甘当基石 无悔奉献
   
甘当基石 无悔奉献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1-09-15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九三学社济南市基层组织树立践行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我感到责任重大,回顾自己在学习阶段几点体会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树立践行活动对本职工作的有力促进,下面我结合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 、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我参加工作以来,致力于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多年来,克服种种困难,创造科研条件,为槐荫区农业科技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1988年大学毕业后,在吴家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接受了济南市十万亩水稻丰产技术开发课题,我白天调查栽培技术现状,晚间在稻田里利用自治杀虫灯观察虫害发生情况,回到住处研究病虫发生规律,找出低产的根本原因,采取技术措施,努力提高产量。因课题提前顺利完成,被济南市农业局授予丰收奖二等奖。

 

1998年我在吴家堡担任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当时该站可谓一穷二白,既无科研条件,也无科研设备,更无科研经费,严重制约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结合农民需要,创办了济南市第一家农业科技咨询服务中心,集科技咨询、技术推广、农资服务于一身,方便了群众,壮大了农技站的经济实力,走出了一条“以站养站”的新路子,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终于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投身农业一线了。我还筹资为农技站购买了土壤分析仪,开垦了十五亩荒地,建设了水稻试验场,创造了科研条件,使实用技术推广更加有的放矢。为进一步减少水稻成本投入,增加水稻单产,在经过三年摸索和试验的基础上,我总结试验成果,编写了《水稻旱育秧及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一书,刊印一万余册,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我还经常牺牲休息时间,走遍全镇43个村,分别授课讲解技术,多次在田间地头亲身指导农民应用,使广大农户尽快学习掌握了技术,并普遍应用,取得每亩节省投入30多元,增产150公斤,总效益达到300/亩的显著成效,并首次突破了水稻常规栽培产量过千斤大关。为解决稻茬麦播期较晚,产量难以突破200公斤的问题,我三次南下江苏赣榆县,考察稻麦免耕条播机,一次购进40台,在吴家堡镇推广应用,使小麦提早播种十五天,产量平均达到275公斤,最高产量300多公斤。

 

1995年,针对槐荫区年产莲藕6000多吨,但储存期短,难以出口和远销这一问题,我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却未找到这方面的研究报告。为此,自己设计多个研究方案,从莲藕生长生活环境入手,研究保鲜技术,历经300余组实验,一年多的时间,终于获得成功。我们利用保鲜液保鲜,储存期达到30天,继而筹资组建了加工厂,联系出口业务。1996年向日本出口保鲜藕200余吨,首次实现了本地农产品出口创汇零的突破。我在担任槐荫区农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后,仍不放松农业技术科研,挤出业余时间,坚持科研工作。2000年,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我总结试验成果,在《中国食用菌》杂志上发表《玉米大田平菇高产栽培技术》论文,2003年又研究成功了《白莲藕低温气调保鲜技术》,经专家鉴定,填补省内空白,达到国家先进水平,产品远销美国,企业也已成为济南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多年来本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致力于农业科研,技术的突破为指导本区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4年,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在我区施工,征用槐荫区十个村土地750余亩,我作为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协调主要负责人,面对征地价格较低,四个村成为失地农民村,群众生活难以保障等突出矛盾,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分析和预测存在的矛盾,制定工作方案,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当失地村200余名群众与施工单位发生冲突时,我冒着被围攻和围困的危险,置身于群众当中,临危不惧,一方面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晚上工作到深夜,与农民推心置腹的交流,最终平息了冲突,化解了矛盾。另一方面,积极协调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反映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最终使政策落实到位,得到群众的信任,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开创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无上访案件的局面。

 

2006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在我区开展了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领导分工,我主要负责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接受任务后,我一方面按照区委的指示精神和实施方案,及时与办镇、部门、村居联系接洽,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工作切入点,协调各方面关系,理顺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第二,为尽量节省投资,协调市农业局生态处联系太阳能热水器集中统一购买,节省投资300余万元;第三,在工作期间,及时对各村进行技术和业务指导。一年来,我没有休息一个节假日,穿梭在各村耐心指导,特别是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我承担协调、监管、质量把关、工程验收等工作。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高质量的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在新农村建设验收工作中,严格按标准把关,不管是下雨天,还是高温天气,应村和包挂部门要求,及时进行到村验收,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圆满完成了任务。

 

2007年以来,根据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安排,我担任了腊山分洪综合治理工程、小清河治理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三大指挥部的副指挥,同时包挂着腊山河整治工程。担任副指挥的三大工程征用土地3000余亩,拆迁房屋15万平方米,涉及千家万户群众利益,担负着社会稳定和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的重任。由于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自接到任务至今四年来,思想上丝毫马虎不得,与指挥部的同志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着,甚至春节放假,只要工人工作在一线,我们就要出现在工地上,顺利完成了征地拆迁、住宅安置、施工环境协调工作,确保了重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为实现槐荫五年大变样奋斗目标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工作,在工作岗位上,特别是在基层领导岗位上,心系群众,应农民之所求,解农民之所困,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尽职尽责,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很多荣誉。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山东省防汛抗旱先进个人、济南市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济南市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十大标兵、济南市第二、三批优秀乡镇农技人员、济南市新长征突击手、槐荫区建功立业先进个人、槐荫区优秀政协委员、槐荫区“7.18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国务院南水北调委员会移民迁占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南水北调移民迁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二、热爱社务,关注社员

 

加入九三学社后,作为一名基层组织负责人,同基层委员会全体委员同心协力,为建设好、发展好九三学社组织励精图治。在经费紧张、单位业务繁重的情况下,一方面安排好时间经常组织社员学习、考察、调研、座谈,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活动提高了社员的觉悟,增强了九三学社的凝聚力,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二是密切关心老社员的生活。九三学社槐荫基层委员会成员中老社员比例较大,大多数已退休,部分社员身体也较差,参加社的活动受到限制。多年来,我带领基层委员会委员们经常走访老同志,通报社的工作,关心社员的生活和身体,并组织老社员参加体检,给老同志送去社的关心和温暖,受到老同志的拥护和赞扬。三是组织社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参加每年的植树等,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捐资助学。三年来,我还帮扶一户下岗职工贫困家庭,帮扶资金和实物达1000余元,并积极帮助他们再就业,使特困户摆脱了困境,确保了基本生活。四是着重抓好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保障社的健康发展。注重培养社的年轻后备干部,安排他们参加学习、培训;积极推荐社员参加政协和人大,担当各类监督员、人民陪审员,为社员搭起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舞台。凝聚了人心,保障了社组织的健康发展,提高了九三学社的社会知名度。2004年九三学社槐荫基层委员会被社市委评为先进基层组织,个人获得了社市委十佳社员和社省委先进社员的荣誉称号;曾获得中共济南市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功立业先进个人;2010年,九三学社济南市槐荫基层委员会被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

 

三、围绕中心,参政议政

 

多年来,围绕发展这一中心,认真履行参政党参政议政的职责。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调研,在区政协会议上提出议案十多件,其中《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立人才信息系统,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公平》、《重视垃圾管理,保护发展环境》等提案被政府采纳,评为优秀提案。《建立人才信息系统,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的提案被评为全市民主党派工商联参政议政优秀调研成果并获得了先进个人称号。个人独立完成了《全市基层农业科技队伍现状调研报告》,与区政协常委联合完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采纳,有力地推动了槐荫区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

 

百尺竿头未停步,不辍耕耘勤攀登。回顾多年的工作,虽有压力,却更有动力,有艰辛,更有收获。我将以此为契机,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依托,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勤勤恳恳的耕耘诠释怎样使自己的人生更为壮丽、多姿。

 

 

李庆甲简历:男,汉族,19648月出生,山东章丘人。1988年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农学学士。现任槐荫区农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槐荫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槐荫基层委员会主委、大学毕业后,先后任槐荫区吴家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委副主任;1999年,考任槐荫区农业委员会副主任。20003月加入九三学社,先后担任槐荫支社主任委员、九三学社槐荫基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第八届济南市委委员、第九届市委常委,槐荫区第四、五届政协委员,槐荫区第六届政协常委,槐荫区第七届政协副主席职务。

 

 

(九三学社济南市委 李庆甲)

 

   
« 上一篇:尽职尽责,保障食品安全
» 下一篇:励精图治 奋发有为 为振兴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9158830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