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员天地 » 九三文苑 » 走进西柏坡
   
走进西柏坡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11-09-22

今年的五六月之交,我参加了济南市委统战部与社会主义学院共同组织的民主党派基层负责人进修班。在圆满完成一系列理论学习任务后,全体学员走进了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冀西北山区滹沱河北岸,在平山县的中部,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汇处,隐于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中,是个风光秀丽的小山村。它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依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河北省会石家庄不足一百公里

 

别看西柏坡村小,它却是世界瞩目的地方,这里曾召开过全国土地会议,让解放区的人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里也曾召开过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将党工作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这里还曾召开了中共中央九月会议,讨论了向江南进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议题;这里有中共中央军委作战中心办公室,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二十三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其中便有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战斗的总指挥棒就从这些泥巴堆起的简陋小屋里高高举起;这里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是革命的摇篮,更是一部辉煌厚重的历史画卷;这里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部下戏称:“进京赶考”的地方。这里不断地吸引着新时代的领导人:邓小平来过,手书了“西柏坡”三个大字;江泽民同志来了,胡锦涛同志也来了…他们都在西北坡参观学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西柏坡,一个在中国版图上很难找到的小山村,正是它成为开启新中国大门的最后一把钥匙,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永远载入史册。

 

我们是下午一点多到达西北坡的,正赶上热辣辣的太阳火一样炙烤着红色老区,就像人们那颗思慕红色老区的炽热心情。从全国各地纷纷慕名而来的游人忙坏了西北坡那些朴实的老区人.

 

来到这里,你会看到所有的房子都是红色的屋顶,导游说这里所有“西柏坡”三个字都是邓小平老人家题写。所吃的饭也很有特色,家常菜多,大鱼大肉少。来到这里,你能真正感受到一种红色文化,一种别样情怀。  

 

迷迷糊糊中,我听导游说这西柏坡是因山上两棵柏树而得名,我努力眺望那些山峦,视野中除了一片郁郁葱葱,根本就看不到那两棵标志性柏树。回家查阅了相关资料,竟看到了这样的传说:西柏坡原名柏卜,因坡上翠柏苍郁而得名,又因与东侧的东柏卜相对,故而称西柏卜。

 

民国初年的时候,村里的一位教书先生,闲来无事,有一天傍晚在村边散步,看着夕阳笼罩着的村子,忽然觉得西柏卜这个名字不如西柏坡好,决定改名。村民们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文化,一切听先生的,先生说叫西柏坡好,那就一定是好了。就这样,西柏坡这个名字就诞生了。这位先生一定不会想到后来他为村子改的这个名字,会大笔特书的载入中国革命的史书,

 

用过简单的午餐后,我们开始进入黄土墙圈起的农家院落,这里就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伟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地方,也是三次重要会议召开的会址。这些老土房,又矮又小,外面抹着白灰,屋里一层黄泥,一律是那木板门,方格窗,老式木床,破旧桌椅,简易木头脸盆架,油渍麻花的马提灯,还有石磨和几部黑色摇把子电话,偶有沙发、写字台的摆设,一看也是后来摆上的。我们还看到了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当年的寝室:一间普通的小西房,里边一张学习桌子,一张木板老式床,两床军绿齐整的棉被,墙上一幅合影照。其他革命领导人像朱德与 夫人康克清、刘少奇与夫人王光美甚至毛主席与江清生活的地方也无一例外是这种简陋房舍与简单摆设;我们还看到了当年指挥三大战役的办公室,三张桌子,一幅作战地图,一部手摇老式电话,一盏带罩马提灯,就是在这样普通而简陋的农家小院里,我们衣着朴素的革命领导人,就靠着粗茶淡饭成功地指挥了三大战役,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这不仅仅是个传奇,更说明了我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伟大与英明。

 

青青的西柏坡,蓝蓝的滹沱河,红彤彤的西柏坡,简朴的农家小院,我们将怀着无限的崇敬心情深切缅怀这段难忘的历史,追念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将一种信仰牢牢刻到我们热爱的心中。

 

 

                      (济南市天桥区九三基层委员会委员  罗东勤)

 

   
« 上一篇:共和始自辛亥起
» 下一篇:月亮湾的笑声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移动端 |  电脑端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鲁ICP备12026643号
您是本站第128210052位客人